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817137
在线人数: 20104

让生命在理想中腾飞

发表时间:2007-11-14阅读次数:1426

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是一本写得非常精辟的书,它对我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各个职业的人都很有启发。相信每一个看了此书的人都会感到受益无穷的。这是一本带我们走向成功的书,一本启迪我们“拥有选择的智慧”并用智慧选择成功的书,一本告诉我们怎么成为有层次的人的书,一本凝聚了智慧和爱心的书。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感触颇多。这里仅该书的第九章《追寻理想——指引成功的“罗盘”》来谈谈我的一点读书感受。

李开复博士分三个部分阐述了“理想”的真正内涵,教给我们该如何真正做一个有理想的人的方法。分别是“理想引领人生”,“理想源于自我”和“如何追寻理想”。

章节开头的一个引用资料就告诉了我们,追寻理想、为理想而读书的人绝大部分人可以成为富翁,而为了追求财富、为财富而读书的人却大部分并未能成为富翁。这就告诉我们,理想和财富并不冲突,一心追求财富多半会适得其反,而一心追求理想却有可能让财富离自己更近一些。

这里我也并不想谈论理想和财富的关系,但是我想就我们老师的职业来谈谈理想的重要性。

作为老师,肩负着教育的重担,一个怎样的老师,才能真正带领学生走向成功之路呢?

第一、老师要成为最有理想的人并时刻不忘追寻自己的理想。

“如果一个人看不出生活中还有什么意义可言,看不到可以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他多半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原地踏步,可以犯罪、堕落,甚至可以随意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作为老师,如果没有理想,久而久之,就会把教书当成烦恼,当成负担,当成很想摆脱的痛苦。因为教书的职业太过琐碎和烦杂。一部分老师在教了若干年书后,就厌倦了教书这门职业,不愿参加幼儿园开展的任何教研教改活动,诸如教研课题,写论文,公开课等等,总而言之就是生怕多做一点与教学有关的其他事,只是想上完几节课就了事,只想怎么轻松怎么好。还美其名曰“心态平和,与世无争,淡泊名利”。他们从不想获得任何“先进”称号,也从不刻意去创造条件晋升职称,更不用说成为教育家等等之类,他们只是等着快点到年龄可以退休好了。

在这里我并不是想批评某些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标,但是我觉得没有理想的老师,确实不能算是真正的好老师,也是不可能教出真正有理想有内涵的学生,并引领他们走向成功的。一个教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自己的目标就是完成几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觉得这也确实太过简单,或许这只是简单的工作而已,不能算是目标,更不能称是理想吧。

那么老师要树立一个怎样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呢?

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明白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要成为怎样的教师?我们要带给幼儿什么?爱因斯坦说过:“不要去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人,要尽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老师的价值当然是教书育人,但仅这样理解还是不行的,应该是怎么样让自己更好地教书育人,做一个优秀老师或是更进一层为了成为教育家而努力。这样就可以称为有目标有理想了。而这个教师职业特定的人生目标,将会让我们教师队伍变得越来越有素质有内涵,这样我们的教育也才可以真正上一个台阶。

    第二、要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的一代。

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师,教育出来的幼儿才可能真正有理想并时刻为理想而努力。所以老师不但自己要确立明确的目标,也要让自己的学生有近期目标,当然更要有远大理想。我在给每一届初一学生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总会提出一个要求,让他们每人都在心里播下一粒希望的种子(这就是要他们树立自己的理想),然后每天为这颗种子浇水施肥(要他们掌握方法努力学习为理想而奋斗),有一天总会收获到丰硕的果实(实现理想)。而且我告诉他们,希望的种子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感觉到有动力有兴趣有快乐,否则就会感觉学习枯燥无味甚至会厌学逃学以至中途辍学。所以,这颗希望的种子非常重要,一定要种在心里让它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而为了这个远大理想,还得为自己的每一个学习过程制定一个可行的近期目标,这是为实现理想而垫定基石。

人并不是因为了不起才有理想,而是因为有理想而成为了不起的人。这个世界当然有各种各样性格不同的人,有平庸的人也有杰出的人,有淡泊名利的人也有争强好胜的人。我们不应该去非议任何人的生活价值观。但是我想,作为我们老师,是高素质的群体,应该树立对教育有价值的理想,但又要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要为名利羁绊,能够让理想成为自己的智囊,使理想既有挑战性又不脱离实际,这样我们的理想会让我们感动自己,会让我们成为真正成功的人!

希望同仁们都多咀嚼一下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