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绘画》提出“自主性绘画”新概念,就是引导幼儿自选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这篇文章吸引我的,是自主性绘画着眼于儿童的创新,强调儿童自主,尊重儿童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优化教师的指导作用,把儿童的自主和教师良好指导结合在一起,以发挥儿童绘画的多种教育功能。
首先由于对自主性绘画的原理了解甚少,加上习惯思维的影响,我们心存疑惑。带着困惑我翻阅本书,了解了许多的指示。结合我的工作我也发现,主题的探究,不是单纯的绘画,我们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去看、去听、去表现;在认知、社会、健康、艺术、科学、语言等多个领域充分探索和体验,丰富孩子的知识,这包括了知识量上的丰富和知识结构上的丰富,为幼儿的自主性绘画提供了丰富的储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孩子们对所画的内容有较强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首先对它必须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各科的渗透,更有利于扩展幼儿的创作空间,学习的过程也更为有趣,正如一位老师的理解:“主题的方式省时省力,比较系统,认识丰富,不是单纯为了绘画。”
其次《自主性绘画》中,我们还应幼儿的创作需要,适时对幼儿进行智利技能训练,为拓展幼儿创造力提供坚实的基础。根据幼儿以想象思维为主,认识事物的表面特征的特点,我们注意引导幼儿的感知、观察、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如构成事物的线条、形和色,孩子掌握了这些内容,在认识新鲜事物时,他们可以通过形和色认识事物、概括事物,正所谓“授之以渔”,孩子可以用形与色表现事物,为他们的自主性绘画提供了可能。
最后《自主性绘画》中提出,我们通过想画、绘画、说画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引导他们把所想说出来、画出来,把头脑中想象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想,通过画笔变成清晰地、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通过语言再次整理、丰富自己的想象,使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自主性绘画的表现相得益彰,最终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通过文章的阅读使我体会到,教师不仅要掌握自主性绘画教学的理念,还要有目的的指导,充分发挥孩子学习的自主性,表达的自主性,通过绘画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提升孩子的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