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区的“课改反思年”,镇江路小学继续全面落实“轻轻松松四十分钟,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课改理念,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标准”开展了“提标—言标—查标—研标—验标”课堂教学全员达标活动。
明确提出“标准”,提标于先。达标,达的是什么“标”?学期伊始,学校为每位教师印发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此项“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七个方面确立了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达成目标,是学校结合各学科课堂教学情况拟定的一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有一定的参考性和借鉴性,力求抛砖引玉,辐射到各个学科。
自由畅谈“标准”,言标于真。学校组织教研组展开研读“新课程标准”、讨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们根据本学段本学科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等七个方面为此项标准作具体补充,形成各学科真切可行的“课堂教学标准(初定稿)”。
普查、深研“标准”,查标研标于实。各教研组推荐一节查标课,由一位青年教师自主选择课题,紧紧把握本学科“课堂教学标准(初定稿)”中提出的课堂教学达成目标以及具体补充目标,教研组内集体听课评课、交流反思;再由学科组长承担一节研标课,针对查标课中存在的问题,再一次用课堂教学实践扎实研究“标准”,形成符合本学段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学情的、务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标准(再讨论稿)”。
深入验证“标准”,立标于心。各教研组由每位教师执讲一节公开达标课,课前将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标准(再讨论稿)”发放给听课教师和业务干部每人一份,在听课的过程中,每一位听课人根据公开课的教学环节逐项对照“标准”,写出评课建议和验证“标准”的反思,各教研组课后回收评课建议,对该课进行反思,对“标准”进行阶段性最终修订,形成本学段本学科具体、真实、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标准(阶段终定稿)”。
有“标”必达,有“标”可依,“标”不离真,“标”源于实,由此基本实现了步步为营、人人参与、全员达标、和谐共生的教学研究局面,并推动了课堂教学由个体特色化向团队规范化的进展与完善。
在全员达标的过程中, 全体教师再一次全面深入地走进了“新课程标准”,亲身制定完善、验证落实了“课堂教学标准”,真切务实地进行了教学反思,人人都是课堂教学的主力军,人人心中都树立起了一把鲜明的标尺。5月,学校顺利承办了区级五年级英语研讨会,在“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英语练习课实效性”方面提供了范例。6月,学校还承办了区级品德与生活(社会)研讨会,展示出团队互助式教学研究成果,并提供了具体课例。这两次区级研讨会的承办也是对学校全员达标活动全面进行的认可,把握契机、增进沟通,学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将继续走向标准化、和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