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利用开展“课改主题年”活动的契机,按照“全员学习、专业自省、学科时间、研修提升”的活动要求,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加强教师学习型团队建设,提高广大教师教育创新的能力,真正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我校通过个人自荐、群众评议、领导审核等步骤,成立了“朱荣荣语文工作室”和“松梅心理健康工作室”,两个名师工作室成立之后,都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朱荣荣语文工作室”
1.承接学校申报的国家级课题“写作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室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如何找到写作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了多次探讨。工作室各位老师在总结平日作文教学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讨论,采用了“‘四环’写作教学法”,定期举办教学沙龙,完善了“‘四环’写作教学法”的实施方案,并推广到了课堂,进行第一次课题阶段性总结交流。
2.加强阅读课的教学研究。工作室开设了“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讲座,老师们结合教材、考点和学情,沟通交流,在和谐的学术氛围中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在理性的层面上达成了共识。
3.注重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工作室邀请了著名特级教师吴乐琴老师到校做专家讲座,全校老师共同聆听了吴老师的精彩讲座,吴老师高尚的师德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深深感染和启发了大家。
二、“松梅心理健康工作室”
1.重视学习提高。工作室经常组织老师进行理论学习,参加各种专业培训,认真研读有关心理学书籍,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工作室协助组织了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会成立大会,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协助松梅老师组织了两次区片教研活动。
2.进行师生培训。工作室进行了班主任和兼职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同时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起学生心理委员工作队伍,就“如何编辑心理健康报”和“心理委员职责及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等主题,对各班心理委员进行了培训。组织编印《心之旋律》心理健康报,开展了心理健康手抄报的征集评比活动。
3.做好师生的个别咨询和小组辅导等常规性工作。进行个案追踪、研究,撰写咨询个案。对一部分存在心理困扰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协调各方面因素,共同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针对初三的考前心理制定了辅导方案,开设了《保持良好心态迎接中考挑战——浅谈初三考生心理辅导》的讲座。
通过开展“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实现了学校名师资源共享最大化,更好地发挥了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和名师效应,加强了名师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建立起了名师与中青年教师合作互动的培养人才新机制,促使学校“课改主题年”活动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