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687774
在线人数: 21098

“教研修”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发表时间:2007-07-04阅读次数:933

在市南区课改主题年活动中,青岛第二十六中学回顾了课改六年来学校发展取得的成绩,教师成长的足迹,会诊了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优化课堂教学,稳妥深入地推进课程改革。

课改以来,学校变化最大的是教师,他们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宰者,而努力成为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保证学生成长质量的关键因素。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长为一个“研究者”,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没有教科研就没有教师的成长。

为进一步巩固课改的成果,深化课改,使教师成为“有理念的实践工作者”,学校以“教研修”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为课改深入阶段的教师指明发展途径,提供肥沃的发展土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即基于课堂的教学实践,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即基于问题的教学研究,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修”即基于发展的研修行动,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通过“教研修”一体化的实践探索,引领教师开展广泛的应用性研究,强化常规集备, 形成了有学科特色的集备模式,增强了教师们来自教学实践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规范了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效益。

一年来,通过集备组周周主讲人课的观摩,增强了教师间彼此的启发、借鉴;通过每个集备组老师的一课多人上,给全校的教师展示了不同教学模式探讨的思路,促进老师们不断地进行课堂研究和创新,课堂教学成为体现新教育思想理念的舞台。

青年教师的一人上三课,让青年教师不断在自我践行,同伴切磋中不断体验、成长,提高了青年教师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教学水平。

学校将四月份定为“教学研讨月”,七位市级教学能手示范课的展示、八年级数学集备组“一课多人上”对教学模式的探讨、十四位“致远班”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和“一人上三课”的探索,都使广大教师在研讨、实践、反思中提高完善,促进了专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校本研修的氛围,提高研修的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修工作的效益,学校五月份召开专题会议对研修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对研修的每一项工作和环节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使得今后教研修工作的指向更加具体、明确。

借助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团队的同伴互助和教育专家的专业引领,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使教师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让研究成为习惯,使科研成为常态。真正以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实现对自我的超越,更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空间,让每一个进入26中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长的喜悦。

课改六年来,26中学的课堂真正成为了关注、提升师生生命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站在时代前列的课堂。伴随学生、教师的发展,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也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从而以优质的教育和优良的校风,创建了富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