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5日下午,尽管室外寒风凛冽,但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里却暖意融融,由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张蔚名师工作室承办的市南区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学习策略在课堂上的生成与运用”正在进行中。
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基于学校实际,提出“结伴成长”的发展模式。在与名校、名师结伴的同时,内部挖潜同伴互助。本学期在反思以往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问题的解决,确立了引入情趣教学研究成果,“启智陶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研究主题。9月份学校对如何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采用业务干部带头上示范课的方式进行了研讨,10月份启动了“张蔚名师工作室”,11月份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围绕“学习策略”采用师徒共研一节课的方式跨学科研讨。12月份作为成果展示月活动的重头戏,还将举行“基于校际合作下校本研修途径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会。
担任本次出课任务的是工作四年的崔妍老师,参加本次研讨活动的不仅有“张蔚名师工作室”的四位成员——数学学科刘明明老师、英语学科孙国萍老师、艺术学科胡旭东老师、信息技术学科崔元元老师,还有学校语文组的全体教师,信息技术辛丛丛老师做协助工作。老师们结伴教育中心专家,结伴兄弟学校教育同行,结伴各种教育资源(网络、书籍等等),在交流互动中分享智慧,促进团队的整体水平提升,展现了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平和、开放、海纳百川的学校精神,体现了“结伴成长”发展模式的价值,实践了“名师工作室”引领“三型”教师发展,推进教师群体素质提高的具体做法。
本次活动基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进行选题,视角独特,形式新颖。老师们在层层剖析、展开研究的过程中,对学习策略产生了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飞跃。展示前,老师们做了大量的学习、研究积累、课例研讨。展示中分为三个版块:第一版块——对话名师,由“张蔚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张蔚老师谈对学习策略的认识;第二版块——课例展示,由崔妍老师执教《罗斯福集邮》一课,重点体现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经验、运用其他学科学到的知识……),学习从课前查阅的资料中筛选有用的信息辅助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新方法;第三个版块——自主参与式评课,老师们围绕课例在碰撞中对常用阅读策略进行了梳理、归拢,总结出了句子比较法、抓关键词语法、联系上下文法、结合生活经验法、运用数学知识法、借助资料辅助理解法、再造想象法等阅读常用的方法,就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阅读策略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讨,提炼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价值的经验。
从现场老师们的发言中,我们不难看出,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老师们在研究点上作了一番筛选,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思考、学习、实践、反思,使这次活动的过程更为有价值,更具有研讨的实效性。前来观摩的老师认真观察,仔细倾听,用心做着笔记。展示结束后仍有老师沉浸在思想碰撞所激起的思维激荡中,对本次活动赞不绝口,感觉受益匪浅。
感谢教育中心特级教师商德远老师给学校创造了这样一次展示的机会,以及在过程中的点拨指导,感谢教育中心领导、老师对名师工作室从启动到成长的关注。张璐校长从本次研讨活动主题、框架的确立,到一遍遍试教,再到最后的展示也给予了全程关注和具体指导,老师们在扎扎实实的结伴研究中成长起来。师训部栾老师认为:这种跨学科“雁群飞行式”的研讨模式,以及求真务实的研讨氛围和具体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对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具有启发性,另一方面很好地回答了名师工作室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具有创新性。商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效果非常满意,他在活动结束后的点评中这样说: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教研组展示活动非常务实,以名师工作室研究为主体展开活动,具有“全新的研讨内容、合理的研讨过程、鲜明的研讨主题、良好的研讨效果、全新的研讨形式”等特点。最后商老师指出:崔妍老师尽管刚工作四年,但上课很沉稳,从课的整体效果看非常好,有许多亮点。老师们在学习了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研讨的形式、内容后,回去做好自己学校的研讨,十二月份围绕学习策略继续进行研究,用心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