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将“和谐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北京路小学全体教师在经过了前期的“指标解读——制定实施方案——上课、听课”的过程后,进行了自我反思。反思中老师们发现对于教材的挖掘和理解仍然是阻碍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因此,学校教研组继续加强集备教研,通过同伴互助,集思广益,探寻挖掘教材的途径。
5月23日,语文组教师在常规教研的基础上开展了 “同课异构”的教研集备展示。中高年级语文组教师围绕四年级教材中《永生的眼睛》一课,独立备课,然后从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设计及意图等方面,各抒己见。同一篇教材,有的教师从学过的课文故事切入,引导学生情感的迁移、升华;有的教师从文章的写作线索、情感线索切入,明暗相织,层层递进;有的教师从审题切入,质疑解析,前后呼应。不同的教学思路,不同的设计理念,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生成,教师不仅仅加深了对本课教材的理解,也从中摸索出了把握教材、分析教材的策略。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学校还将坚持立足常态课、常态教研的研究,把上好常态课作为教师发展的起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实效,起到减负增效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