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路小学:
我校提出“生活课程校本开发” 的课题,建构了符合我校实际的“生活课程”模式,形成了“生活课程”的教材体系,汇编了我校“生活课程校本开发”的文集。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基于教学情况的现状而进行研究的,而它结出的成果正渗透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例如“将生活课程的理念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主题教学研究会,就是科研指导教学、科研引导校本发展的。
通过做这个课题我们认识到,由于在校本科研中教师是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因此,它能更好地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能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更能使教师正视学校的问题,关注学校的问题,解决学校的问题。因而,做好校本科研确实能有利于促进学校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2、新昌路小学:
校本科研的主体是教师最好能实现“分层参与研究”。像我们学校的课题“小班化”课堂学习方式及指导策略研究,就要通过对新学习方式下的学习策略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指导方法。由于学习方式、指导策略涉及的面非常宽泛,所以我们从学科特点出发,从教师擅长出发,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将总课题分成了六个子课题,教师选择其一进行研究。我们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参与者、实践者。由学校提出宏观的理论构想,老师们潜心研究,将自己的理解更好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以解决要解决的问题,向课堂教学要效益。所以我们由衷的感到:只有把课题研究的权利下放给老师,才能真正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3、新世纪小学: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话:“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需要积蓄,教师需要思考,教师需要研究与实践。那么我们是如何做的呢?
主要是教给教师研究的方法,这个方法必须适合于教师,适合于培养研究型的教师,而不是学院派专家的指导方法。学校教给教师研究的方法与学院派专家指导如何不一样?学年初,我们每个教研组的成员要做到一起,一起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薄弱的环节,确定下一步研究的问题。教研组成员围绕着研究课题,搜集学习的资料,围绕研究课题上研究课,围绕研究课题反思与讨论,围绕研究课题每月办研究报,使得教师研有目标,学有方向,思有基础;使得教师置身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认知觉悟;使得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出规律,拥有了方法与策略,拥有了智慧。当教师的综合的素质在不断地提高时,那么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一切会让教师体验到职业、研究带给她的快乐,最主要的是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
4、市南区实验二小:
校本科研成功发展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确切地说,就是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的支持教与学的氛围。学校根据实际把校本科研与教师培训接轨,操作中无论是校本科研还是培训必须触及课堂教学。培训回归课堂教学,科研引领确定焦点问题。
例如:课堂提问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值得研究的“牛鼻子”问题,解决了此问题,可以说对教师提高教师教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做法第一步理念引领:第二步小组践行:第三步课题研讨:目的性强、焦点突出、达成共识(结合实际)。老师们对这种用焦点问题引领研讨的形式给与肯定。这源于培训从开始就抓住了重点,从平日的课堂教学最基本的问题入手,来进行培训活动,这是一线教师最想解决的问题,抓住了老师们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参与者目标明确,头脑清晰,参与中有话可说,并言之有物,克服人际关系的障碍,建构了真诚地研讨氛围和互助成长的氛围。及时的不断推进,提供技术支持,引领教师展开研究讨论活动,解决了实际问题。让执教者在行动中反思,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接轨,总结规律;同时,经过观摩、反思,掀起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推动教科研活动向规范性、实效性方向发展。立足本校发展实际及资源优势,把每一位教师视为创新之才,给予充分的信任,通过搭建校本科研活动的舞台,挖掘其潜能,实现学校发展的自我构建,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5、育宏小学:
我们学校是一个国有民办学校,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最关键的。我们的理念是:要想实现教师的超常发展,最实在最可行的选择就是科研兴教,科研兴教的发展之路。让教师在学中干,干中学。换句话说,就是要走校本研究之路。
如何搞好校本研究,关键是要对其定好位。无论是新教师、老教师,还是从社会应聘调入的老师,我们要求他们一进学校,就得参与学校的研究,形成教师实用性的教学教研素质,取得后发优势,帮助教师出现高位持续走强。很多优秀的教师就是通过校本研究造就出来的。
社会应聘的计算机老师王洁,从只会一言堂传授知识到全市参加优质课比赛获唯一的特等奖,新教师吕红霞从教导员起步,到参加全省优质课展示;从幼儿园来到育宏应聘的刘敏等一批老师都是从校本研究这条道上走出来的。小小育宏只有34位教师,如今就有兼职教、科研员4人,2004年就有3位老师参与青岛市的各类教材编写。
6、市南区实验小学:
我们学校也是通过校本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学校的特色工作,来实现“科研兴校、品牌立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
我校的特色是海洋教育。 “十五”以来,我校申报了“立足海洋科普活动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市级科研课题。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完成了三步走:
第一步:开发海洋科普活动的校本课程
作为全国首家“少年海洋学校”,我们完成了《少年海洋科普活动学校教材》和海洋科普活动课的开发。
第二步:实践与探索“海洋科普活动课”的教学
海洋科普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针对这一特征,我们根据新的课程理念,立足创设的“海洋科普活动课”,把课程实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展示研究成果等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海洋科普活动课的综合性、主体性、实践性、开放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第三步:在各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我们把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与各学科的教学研究结合起来,深化我校的海洋特色和课题研究工作,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渠道,课内外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拓宽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通过开展校本研究工作,我校的海洋特色更加突出,老师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得到了发展,学生素质整体提高。因此,立足学校特色开展科研工作,可以说在3-5年的一个课题研究阶段内,帮助我们学校完成了软件和配套硬件环境的共同提升,协助我们学校在“科研兴校与品牌立校”的有机结合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7、莘县路小学:
根据我校的实际,我们认为,开展校本科研可以按照“读书──实践──展示──提升”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操作。这样和学校发展紧密结合
(1)读书──开展读教育名著及新课改理论文章
(2)实践──开展专项及综合调研活动
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从校长到教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和教育服务对象,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个别交流、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专项及综合调研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反思教育教学过程,发现主要矛盾,再提出科研课题,拟定研究的方向和步骤。
(3)展示──举办“新课程教学改革论坛”
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教师轮流做主讲报告人,讲自己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做法、实验的体会和感悟、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讲自己学到的教育理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育故事”、素质教育的解读、教育手段的改进、教案及作业改革设计、班主任工作、心理辅导案例、教学心得等。
(4)提升──设客座讲师
把外校的优秀教师或理论专家请进来搞专题讲座,每学年至少要举办两次高层次专题讲座或报告会。
校本科研活动,沿着“读书──实践──展示──提升”的道路走下去,学校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