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732273
在线人数: 4659

教师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溯源

发表时间:2007-11-02阅读次数:3566

                               ——选自杨尚梅《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初探》

一、目标性理论依据

教师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应受教师教育目标的支配和制约。即旨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滋补”、“加油”、“充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的一种职后教育。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帮其“适应岗位要求”,对初级教师是帮其“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对中级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对高级教师是“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对主要问题深入研究”。这些个别目标集中指向共同的一点就是使教师提高和发展。我们在为不同职级的对象构建课程结构时,必须围绕教育教学目标来对教学内容加以选择、确定、配置和调控,这应该是构建课程结构的前提性依据。
   
二、对象性理论依据

“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原则,今天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实施课程开发的原则。“按需施教”应是课程结构对象性依据的集中体现。概括地说,对于新教师、初级教师,“适应性课程”多一点;对于中级教师、高级教师,“研究性课程”多一点;而“发展型课程”几乎是各种课程结构中的主导元素,换句话说,这类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中的一种基本量。
    
三、学习性质理论依据

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教育者,必先受到素质教育。学习是一种具有目标明确和现实指向性的活动。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活的有机体能够与动的环境保持平衡,即“同形”,当有机体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这个“形”就出现某些“缺口”或“缺陷”,脑的活动便有一种弥补“缺陷”、“完善”图形的倾向。这种填补“缺陷”的活动就是学习。

四、人文性理论依据

要构建合理有效的课程结构,还必须借鉴一些国外先进的人文理论。笔者认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这“三论”可作为构建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方法论,使我们注重课程结构的整体功能、系统功能、导向功能、创新功能。除此之外,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赞科夫的全新体系论、发展目的论,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理论都是可以借鉴的。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苏联巴班斯基的系统结构论。他的“教育教学过程优化理论”“个性全面发展综合施教论”,对我们从课程哲学层次上对课程结构作总体构想很有启发。如他的“教育教学过程优化理论”中的低耗高效原则,对我们构建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宏观构思和审定微观,能提供极其有效的理论营养。
   
除上述的一些依据之外,素质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和其他一些相关的教师教育文件,也是指导我们构建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重要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