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650567
在线人数: 2536

上海校本研修现状探询

发表时间:2007-11-02阅读次数:4521

——改编自《上海教育印象》

上海学校的研修文化蓬蓬勃勃,其最具特点的是---聚焦课堂的校本研修。在上海,校本研修占整个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的50%以上,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参与校本研修,他的继续教育肯定是无法过关的,而继续教育是教师延续职业的一个基本要求

上海的同行认为:教育科研分三类:开发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基础性研究,而基础性研究即纯理论的研究成果往往有较强的普适性,应用性研究即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研究成果往往有鲜明的差异性,教师所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研究,即将教育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教育实践。由于学校不同,地区不同,决定一个地区的研究和一个学校的研究不能替代另一个地区和学校的研究,正因为如此,在教师教育中不但有国家级研修、市级研修、区域研修,还要有校级研修,而校本研修更能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提升学校实力的关键,是任何研修都不可以替代的。

一、区域推进校本研修

首先,构建起贯通开放有序的市级、区级、校级研修网络,划分各级研修比例,特别强调校本研修,加大校本研修的学分比例,并制定校本研修课程申报审批制度,提出规范流程和管理办法。其次,制定出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及课程比例,包括本体性课程,即学科理论;条件性课程,即专业理论;发展性课程,即二期课改问题及未来教师素质要求等;实践性课程,即教师的实践智慧;研究性课程,即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教师教育的课程更多的是侧重不断增加教师实践智慧的内容。第三,采取多样化的研修方式和方法。正规的主流的研修和非正规非主流的研修交叉进行,落实必要的研修和研讨,避免走过场,同时又鼓励老师自我修炼,营造整体研修氛围,切实推动校本研修的广泛深入开展。

二、校长引领校本研修

上海教师校本研修生气勃勃的开展,离不开校长们的引领。校长是校本研修制度建设的“灵魂”,在校长的领导和组织下,学校注重研修制度建设,保证和提高校本研修活动的质量,而校长与老师一起学习,一起研究又极大地推动和促进校本研修的蓬勃开展。

三、丰富多彩的校本研修

(一)学校内的三种主流研修:

第一是学科组研修。研修主要方面是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每学期24学时。比如平利路二小一次数学科组活动,主题是,如何在二年级数学中贯彻课改精神,落实一堂好课的十条标准。(这个标准他们事先已经多次研讨,基本科组内达成共识。)活动开始,第一节课,全体数学教师听一位老师的课,列席参加的还有校长、学校长期聘请的一位数学特级教师。第二节课,专家、校长和几位没课的老师立刻研讨,专家对教师的课堂毫不留情、淋漓尽致地进行了评说,并提出几点具体的措施,哪里需要扩展,哪里需要剪切,一节课的时间,没有客套话,全是针对课堂。第三节课,这位教师继续上课,同一节课,换了一个班,所有数学老师又端正地坐在了教室后面,我也去听了第二次课,发现,果然不同。第四节课,专家又和这位数学教师评讲了一节,据说,这位老师又上了第三次。这种一课多上,极大地锻炼了这位教师。

第二是年级组研修。研修主要方面是教育实践智慧,每学期12学时。

第三是项目研修。主要是某一特定指向研究,每学期1020学时。在目前的三种主流研修中我发现学科组研修和项目研修比较成熟,其基本特点是选题小,侧重教学实际,而年级组研修相对比较薄弱,但它又是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静教院附校近年加强了级组研修,他们每学期安排45次年级专题研讨,采取从问题到课题的研究形式,即每学期开学前年级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大家一一查摆学生中的典型问题、突出问题、热点问题,梳理出若干研讨专题,作为立项课题向学校申报,获批后定期组织研修。课题申报内容包括:研究主题、背景分析、近期目标、远期目标、研究步骤、实施措施及相关的调研材料等等。

(二)开放性的跨校校本研修

为吸收外校的优秀校本研修经验,避免学校自身的盲目和重复,他们纷纷走出校门与兄弟学校开展跨校、跨区、跨省教学实践交流。如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与华师大附小进行小学数学联合教学。这种教研活动构建了一个“聚焦课堂,落实课改的交流平台”。这种教研形式既可以发现学校自身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又开启了一个信息窗口,便于学校之间共享教改成果,也便于学校修正教改行为。

再比如普陀区曹杨二中附校的沪港教学交流活动,他们简称这次活动为“一课两上”。上海教师首先上课,接下来换个班,香港教师上同一课,然后同台评课,沪港教师的课十分不同,两地教师深切地感到这种交流的收获非常大。

(三)网络研修——“862”课程资源利用

上海许多学校从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研修平台着手,尝试开展网络研修,包括教育教学的资讯交流,网络教科研论坛,还有基于博客的教研论坛等等。今年上海市教委又有一个新举措:从各区县收集录制了862节包括各学科、各学段的优秀教学录象课,并以此作为网上校本研修的资源。教委要求每位教师于2007730日前上网选择观看本学科本学段的录象课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录象课共20节,写出观课笔记,并选择其中的一节课进行点评,然后将作业在网上上传,相关管理部门据此进行学分认定,这就是“教师862研修”计划。可以想象这种网络研修有着传统研修无法替代的优势。

(四)对话式研修

对话式研修是上海名师带教的一种新的活动形式。上海的学校名师名校长带教与结对活动以及各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组长与职初教师、二级、部分一级教师的带教活动中常常采用。对话可以是有主题的研讨,也可以是无主题的漫谈,大家自由讨论教育教学问题,自由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同的思想在这里碰撞,智慧的火花激发出实践的动力。

还有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资源,在教师、校长成长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5)自研式研修

老师们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自主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包括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科专业知识、科技动态、前沿知识等等。如静安区教院附校每个学期期终考试这段时间,教学工作相对轻松,校长就要求每位老师到图书馆自由阅读,阅读内容不限,次数不限,但总阅读时间必达16小时,学校派专人进行登记,并为老师们提供茶水、咖啡、点心等等。

6)沙龙式研修

近年,上海各校先后建立起类似“沙龙式”的教育对话场所。如静安区民主中学的“咖啡吧”,教院附小的“茶室”,二中心小学的“闲聊室”等等。教师们在舒适的环境中随意地交谈,青年教师可以针对自己教学上的困惑自由提问,老年教师可以畅谈自己的教学经验。交谈没有固定的内容,时间可长可短,不受学科限制,很受教师欢迎。这种非正式的活动,延伸了校本研修的时空,弥补了常规研修活动的不足,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7)青年教师政治学校

上海的许多学校通过政治学校这种形式把青年教师组织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帮扶教育活动,青年教师在学校提供的平台上交流互动、展示发挥,快速成长。例如,静教院附校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青年教师论坛活动,就是这样一种研修形式。

上海的教育研修如火如荼,这种文化的构建是以课改实践为基础的,这种文化追求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这浓厚的校本研修文化氛围中获得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又使校本研修文化更有专业含量和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