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866688
在线人数: 1160

校本研修  教师成长的舞台

发表时间:2006-05-25阅读次数:1908

                               青岛莘县路小学    吕珊

在学校开展的“邀你听课提建议,参与之中共成长”教学研究活动中,学校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与专家、同行交流、学习的平台,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注入了发展的动力。

在与北师大心理系副教授芦咏莉博士进行了面对面的互动式交流中,芦博士提到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用“追问”的问题,使我感受颇深。

记得我们在与市高教师范处覃处长的一次互动研讨中,他提到:教师为什么要追问学生,为什么要抓住有价值的问题追问,目的就是引发学生思考,深入的思考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与芦博士的这次交流中,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反思自己的语文课教学,有时我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学生无须深入思考就能照本宣科的,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师所提供的教学参考书的内容的框框之内,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教师在课堂上缺少对学生的追问,这就使学生缺少联系实际的生活体验对课文用心去感悟的途径,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无从知道。学生没有了问问题的意识,解问题的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具备“追问”的能力。通过与芦博士的交流,结合自己的反思,我现在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追问”,可以分4个层次实施,这样会使课堂提问的目的脉络清晰,更有价值。

第一个层次是初读,问学生你读到了什么,使学生有效表达了解到的信息;第二个层次是根据文章结构,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前后对比,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完整性,让他的思维更发达;第三个层次是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课文的人或事,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对话,表达“我认为”的内容;第四个层次是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拓展阅读,丰富、迁移自己的思维。

这样的追问,就会层层递进。这让我重新审视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重新认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能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课堂上追问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更多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另外,我觉得课堂上要用好“追问”,不仅需要老师深入理解教材,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我们的追问才会有的放矢,才会更有价值。在这样的课堂上,在老师善用“追问”的潜移默化中,学生才会逐渐形成问题意识,才会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