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866957
在线人数: 1428

《爱的教育》读后感  ——卡拉布里亚的孩子

发表时间:2006-05-25阅读次数:3589

              青岛莘县路小学  邱琳

上小学时,从《小抄写员》这篇课文的注释中,知道有一本书叫做《爱的教育》,当了老师常常从教育杂志,书籍论文中看到有人引用《爱的教育》中的语句,可惜我是个不求甚解的人,到今天才捧起这本书,仔细地读一读。

该书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于1886年,1924年由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夏丐尊先生翻译引入中国。书中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10月份四年级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的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间的大我之爱,小之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感人肺腑。(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夏丐尊先生语)

读到《卡拉布里亚的孩子》,看着那位老师介绍卡拉布里亚的男孩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真是感慨万分。

“那个男孩棕色皮肤,黑头发,一涮又大又黑的眼睛不停地转动着,一幅浓密的眉毛长得快要连在一起,一身黑衣服,腰里系一根黑色摩洛哥皮带,分外醒目。”“男孩儿用他那乌黑的大眼睛注视着我们,露出惊恐的神色。”看得出这是个农村来的孩子,对城市充满了好奇与恐慌。看着书,脑海里浮现出一年级的女孩范开丽,她来自莒县,江苏路的一个学生要与她结对子,她怯生生地来到我们眼前,扎着两条朝天撅的刷子,窄窄的小脸,脸上表情漠然,瞪着一双惊恐的大眼睛,嘴巴微张着,让人感觉她有很多疑问,却说不出口。应该说这是个标志的小姑娘,脸颊上泛着一圈城里孩子少有的红晕,答话总是慢几拍,小声小气,像是怕吓着别人。实际上,谁也不会被她吓着,是她眼前出现了这么多老师,这么多眼睛看着她,让她手足无措了。我敢说,她从未有过成为聚光焦点的感受。跨越了时空和国度,异地的孩子的表情多么惊人的相似。

让我们看看安利柯的老师佩尔波尼先生是怎么做的。

“今天你们应当感到高兴。我们学校来了一位出生于卡拉布里亚市的意大利男孩,那个城市里我们这里有500多英里远。你们要爱这位远道而来的兄弟。他出生在意大利人可以引以为自豪的地区。那里哺育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强壮的劳动者和骁勇善战的军人。那里有广袤的森林,高大的山川,那里生活着勤劳、聪明和勇敢的人民,那里有我们祖国最美丽的土地。你们要爱他,被让她感到自己在这里是一个异乡人。你们应该让他看到,不管来到那一所意大利的学校,一个意大利孩子都能找到亲如一家的姐妹兄弟。”

“德罗西,上这儿来!你是学校的优等生(我更喜欢夏丐尊先生翻译的,你是级长),请你以全班的名义拥抱新同学,表示欢迎。这是皮埃蒙特区的孩子给予卡拉布里亚区孩子的拥抱。”

我们要让卡拉布里亚的孩子感到,在都灵就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而一个都灵的孩子到了卡拉布里亚市,也像到了自己家里一样。我们的国家经历了50年的战争,有三万人为国捐躯。你们每一个人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如果因为这个男孩不是出生在我们这个省,你们中间有人去伤害他,干出对不起他的事,这种人皆永远不配在我们美丽的国土上仰望三色旗。

佩尔波尼先生的话语显然打动了他的学生们。德罗西紧紧拥抱卡拉布里亚男孩,用他响亮的声音说:欢迎你!……周围的孩子纷纷送给他钢笔和画片,坐在最后一排座位上的另一个男孩送了他一枚瑞典邮票。

文中只有两句写了卡拉布里亚男孩的反映:男孩也用颈吻了吻德罗西的两颊;那个男孩也非常高兴。这已足够了!我想,学校的生活中同学之间的争斗、摩擦在所难免,但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因为男孩的出身,习惯的差异,语调的不同而排斥他!佩尔波尼先生已经在他们幼小的心田中撒下了平等、尊重、善良、仁爱的种子。

学校中这么多“卡拉布里亚的孩子”,多么希望他们都能遇到“佩尔德尼先生”,让自信取代惶恐,让快乐赶走焦虑,在宽松融洽的校园生活中孕育出博大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