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增长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拟成立青岛金门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 发展目标
让教师感受、接纳、肯定自我的教学工作,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技能,培养教师健康的心理。拟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通过学习和培训,使教师掌握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发展观及评价观;能自觉、恰当的运用教育理论,总结、概括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使之升华;能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设想。
(二)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在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全面提高叫得的教育教学能力。如:教育科研的能力、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班级管理的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等。能用多种方式呈现知识,为学生的成功提供多种选择。
(三)培养教师健康的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疏解教师的心理压力,调整教师的心理状态,使教师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整体健康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学习、论坛,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社会和教师自身的重要作用。教师要认真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 具体举措
1、 实现学科水平与教育水平的同步提升。
教师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实际上包括两个专业: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教师既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是学科教育和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懂得教什么和怎么教,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发挥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学科专业:要求教师通过研究,掌握以下技能:
(1) 动力技能:加强学生的行为,多样化的刺激、鼓励学生参与、接受并支持学生感受,关注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
(2) 讲授与交流:解释、阅读,使用视听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反馈,有计划的重复。
(3) 提问技能:注重引导,加强指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4) 小组合作: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验成功。
(5) 培养学生思考技能:鼓励探究性学习,使用角色和游戏刺激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评价与判断。
(6) 评估技能:认识与评价学生进步,确定学习困难生,提出补救的办法,鼓励学生自我评估。
(7) 课堂管理与纪律:鼓励以人物为目标的行为,加强课堂监督,及时指导并解决存在问题。
学校制订教师学科专业技能评价体系,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学科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评价采用教师自评、小组互评、学校评议的方式进行,每学期向教师总结、反馈一次,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水平。
小学教育专业:要求教师利用三年的时间,通读《教育学基础》、《普通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育技术学》、《教师职业训练与考核》。学校建立读书笔记交流制度,及时总结、定期展示,促进教师教育专业能力的提高。
2、 构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教师教育应该是涵盖了职前、职后教育在内的一体化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贯穿于职前培养与职后进修的全过程的,一体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在职教育、职后提高一体化。
主要做法:(1)以学历进修,提高教学能力为目标。教师各自制定发展目标,采取措施及完成方式,学校每月进行考核量化。
(2)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采用讲座与互动,自学与研讨,校际观摩交流,即反思性教学等形式进行。注意资料的积累,注重信息的搜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一体化。
主要做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大学课堂向合作伙伴(小学)延伸。(1)为大学教师提供传播理论的机会;(2)为小学教师提供进修的便利条件。(3)大学教师把教学作为教育研究的实验室和教育理论的源泉;(4)小学教师把理论与实践看作学习、交流、对话的机会。
3、 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
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准;制定提高教师素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措施;教师实践课程培训要求。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工作流程:让教师熟知专业发展标准——教师制定发展目标——确定实践内容、研究方法、具体措施、达到目标——阶段总结——反思、实践——经验交流——成果展示。
三、 保障机制
1、 成立领导机构。
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领导机构,制定实施计划,健全各项制度,并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责任到人。
2、 建立激励机制。
提供经费,实施假期进修制度,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给予资料、交通、食宿等方面的补助。
四、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04年6、7月)
讨论共性问题,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规章制度,签订合作协议。
第二阶段:培训阶段(2004年8月)
1、进行全员培训,请教育学院的教授作教师心理咨询和辅导讲座,为搞好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
2、请教体局领导作教师职业道德讲座和教师评价辅导。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04年9月——2006年7月)
(一) 教育理念
1、 定期举行学术讲座,开展互动交流,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2、 组织教师阅读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开展“我读教育书籍——所思、所感”读书笔记评比、交流活动。
3、 培养教师的自学能力,及时学习和吸收最新的教育理论,通过教师论坛形式进行展示,促进教师教育专业能力的提高。
(二) 教育教学技能
1、 采取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方式,大学教师与小学教师共同备课,共同研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确定三年级的两个班为实验班,其他平行班为对比班,重点进行实验研究;其它级部参与试验,时间为三年。每周有1—2天大学教师跟班听课,双方共同确定实践内容,讨论研究方法,商定具体措施,评价实验结果。
3、 通过学习、研究,注重以下智能的培养:
(1) 语文智能: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奥意义的能力,包括听讲、说话、阅读和写作。
(2) 逻辑—数学智能: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理解和沟通,训练学生解决问题,并将数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各种数学技能。
(3) 空间智能:建立一个视觉化的学习环境,采用绘画般的呈现方式,将学习材料进行视觉变化,使学生有能力已三维空间的方式来思考。
(4) 动觉智能:通过“做”和多元感官经验来学习。
(5) 音乐智能:通过音乐的方式来学习,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6) 人际智能:建立一个积极的人际环境,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有效交往的能力。
(7) 存在智能:从存在中找到自我,肯定自我和实现自我。
(8) 内省智能: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设定目标, 处理情绪,撰写日记,提升自尊,自我指导,培养内省智能。
(9) 自觉观察智能:运用天赋的身心机能,敏锐的去知觉,主动地观察,并对所直觉到的加以反省和质问来体验周围的环境。
(10) 道德智能:对自然哲学和道德伦理具有领悟能力,是最高层次的智慧。
(三) 心理健康教育
1、 请教育学院重点培养1—2名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
2、 通过团体辅导,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3、 个别辅导。
4、 心理咨询。
5、 印发宣传材料,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6、 建立“心语信箱”。
(四) 职业道德教育
1、 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活动,定期举行研讨。
2、 请优秀教师作经验介绍,开展“我说身边的教师”活动,互动、交流,反思、提高。
3、 在学习、研讨的基础上,制定《金门路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四阶段:评价阶段(2006年7月——8月)
教师发展学校和教育学院共同对各阶段合作进程,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进行评估。
第五阶段:改进阶段(2006年9月——2007年3月)
找出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计划,进行阶段总结。
第六阶段:成果阶段(2007年4月——6月)
1、 教师个人成果展示
收集资料、个人阶段总结、获奖论文、个性化成长资料袋
2、 学校成果展示
原始资料、汇编集子、音像集、阶段总结、总体报告
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