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837753
在线人数: 830

校本培训的模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 ——以青岛南京路小学为例的个案研究

发表时间:2006-05-18阅读次数:1891

          

        前言:

振兴民族在教育,振兴教育在教师。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如何使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并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李岚清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被鲜明地提到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位置上。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挑战,新课程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及时转换角色,不断形成新的技能。而观念的更新、角色的重置以及工作方式的转变与专业技能的促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锻炼才能形成。毫无疑问,专家讲座、大规模集训是有效的方式之一,但其受时间、经费、地域的限制太多,无法长期、多次进行。相比之下,校本培训就显得尤为实际有效,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培训模式意义深远。

  学校发展靠教师,教师提高靠培训。

青岛南京路小学在职教师70人中,14.2%是临近退休年龄的老教师,57.1%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从年龄来看,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这既是有利条件——因为年轻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但也是不利因素——因为年轻缺乏教育教学经验,缺乏人生履历,凭现有的生活经验、专业水平难以适应丰富厚实、灵活多变的新课程要求。如何正确引导、开展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促进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现对学校校本培训的实践进行思考和探讨,以求将校本培训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一、           校本培训的界定

1  校本培训的产生

校本培训不是一个孤立的思想观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校本”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校本”的思想源于国外。20世纪初叶以来,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关注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到了90年代更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校本运动”。校本的思想与提法已渗透到教育的各方面,比如校本课程、校本管理、校本研究、校本培训等。

校本培训是根植于“校本”的概念的。在国外,校本培训在20世纪60~70年代首先在美英等国产生。当时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培训工作主要将中小学教师集中起来有大学和教师教育机构进行培训,由此带来的主要问题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美英等国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形式。

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能力为本的师范教育”主张以“学校为基地”的培训模式,认为只有到学校教学现场才能提高教学能力。1986年,在霍姆斯小组的积极倡导下,成立了新型的教师职前培训机构——专业发展学校,它通常是大学、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联合,以中小学校为基地,将理论研究引入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实践渗透研究,形成一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自主探究、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学术导向,把学校教育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结合,从而教师校本培训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起来。

英国在1972年发表的《詹姆斯报告》就建议“教师的在职进修应从中小学开始”,因为一切教与学的活动都是在学校发生的。之后“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在职培训的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确立起来,并且成为一项国策,与学校的课程开发与校本管理相互结合。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英美等国大规模开始实施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很快推广到东南亚以及非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在国际教育会议上也得到强调与认可。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校本培训一时成为教师培训的主流。

在我国,八十年代开始教师继续教育中就提出中小学校是培训的主阵地,这就渗透着“校本培训”的思想。校本培训真正为大家普遍关注,还是在本世纪初。1999年,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出台,提出“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在实施中,人们逐渐认识并积极探索教师培训的新模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由于三级课程管理的出现,学校有了一定的课程自主权,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凸现出来,挖掘教师的潜能迫在眉睫,于是“校本培训”、“校本研究”就诞生了。

2  校本培训的界定

什么是校本培训?欧洲教师教育协会1989年有个界定,校本培训是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求的内部培训活动。

我国教育界作了许多探讨,诸如:

刘尧认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来培训全体教师(含职工)的一种全员性继续教育形式。

田爱丽认为校本培训是以教师的任职学校为培训基地,以全体教师为学员(既是学员,又都是教师),本校校长和领导干部为组织者,领导者,以提高教学实际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培训模式。

赵蒙成认为,所谓校本培训,是旨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

余维文认为,校本培训是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中,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互教互学为基本形式,在岗业余自学的一种进修模式。

周建平认为,所谓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方式来培训学校教师一种校内在职培训。

张向新认为,所谓校本培训,简单地说,就是以校为本地师资培训,即基层学校与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地培训活动,又称为学校自培。

毕田增认为,校本培训是源于学校的发展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的主要是在校内进行学习和培训活动。

 对上述界定进行了综合分析,我认为毕田增对校本培训的界定最恰当,即校本培训是源于学校的发展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的主要是在校内进行学习和培训活动。这样的校本培训使教师培训经常化和深入化,使培训者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学与研究、教学与培训、研究与培训的真正结合,使教师经常地、潜移默化的融于培训之中,学校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组织。

二、南京路小学校本培训的发展模式

多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通过教师基本功训练、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示范课程等多种形式,较为有效地促进了全体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大致经历三个阶段:朦胧期、尝试期、发展期。

(一)朦胧期:技能训练 + 传统培训

这是在二十世纪末我国倡导教师继续教育思想影响下在职教师的培训,为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

1、以训练为核心的培训

具体做法是:(1)训练范围:全体教师参与;(2)训练内容:三字一画一话一技。“三字”指能写规范的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一画”指能画常用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简笔画;另外“一话”指能讲标准的流利的普通话。“一技”就是能制作简单的教具。(3)训练形式:根据评价标准,通过教师自我训练和学校合作训练,相互学习,到一定时间通过上级抽测来认定是否达标。

2、“师带徒”的校本培训

“师带徒”是学校培训的传统方式,在对新教师成长,尤其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知识方面更有帮助。培训的主要操作步骤是:(1)新老教师结对拜师,在学校领导主持下举行“一对一”拜师仪式,明确师徒各自的任务。(2)老教师指导新教师学习与改进教学实践。经常采用相互研究教学问题、相互听课讨论,指导新教师学习、训练和进行研究等。(3)学校每学期举行徒弟教学汇报课、师徒帮带经验交流会。

3讲座式培训

这是教师培训中强化理论学习的形式之一,通常是全体教师参加区、市级大型专家讲座,接受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专家传递的理论观念、信息、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4教学观摩式校本培训

这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学习他人经验、发现自我现状的有效方式,是最接近现代校本的培训形式。观摩教学分两种:一种是观摩校外教师的教学;另一种是观摩学习校内教师的教学。这种教学观摩没有形成大家赞同的观察标准,多取决于观察教师自己从经验中所形成的分析教学的技能。

这一时期的培训模式对普遍提高教师队伍教学专业水平,尤其是青年教师迅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尝试期:学科问题培训+自我需求培训

这段时间的校本培训较以前的教师继续教育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始注重以校为本的原则,注重实用性原则,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人情味”。

1 教师目标管理式培训

我校采取教师目标管理式培训,目的是教师实现自我设置目标,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按照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步骤开展校本培训,开学初每位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找出自己迫切需要提高的1—2个主要问题,针对问题自我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按照计划开展自助与他助相结合的培训,学期末进行总结反思。
   2、重点突出的技能训练

针对现阶段教师教学的需求,我校提出以“两字一画”为主的技能训练要求,即:写一手规范漂亮的钢笔字和粉笔字,练习一些常用的具有学科特点的生动的简笔画,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和激发兴趣的作用。以自我训练为主,学校每学期开展比赛展示活动,以求长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3、指导参与式教学培训  

1全程开放式教学研究

我们将教师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四大教研组,开展三阶段教研活动:①课前开放式研讨。教导处指定中心发言的教研组进行单元教材、教学目标的剖析,科研课题的渗透,展示课例的教学思路的说明。每位参与者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②课中开放式展示。中心发言的教研组推举一位教师出课,全体教师观摩听课。③课后开放式反思。所有教师根据课前确立目标,每人对本节课最感兴趣或受到启发的点进行主题式反思,既肯定教学中的优点,又对不足环节提出建议。

在整个研讨过程中,校长、业务干部全程参与,同老师一起研究,定研讨之方向,解教师之疑惑,传教改之信息。引导教师加强课前研究、课后反思,逐步形成浓厚的研讨风气,改变不适应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形式。

(2)教学诊断式培训

我校干部作为“诊断者”深入课堂观察教师教学,通过“诊断”,肯定成绩,查找教学不足,帮助教师提出改进方法。主要采取推门课与邀请课、跟踪课相结合的形式:①推门课:干部每学期要听取分管学科中每位教师的课,以发现、诊断为目的,发现好苗子、教师中的优秀经验,分析、总结,向全体教师推荐;针对共性问题或困惑,及时培训共商解决办法。②邀请课:每位教师可邀请干部听课,节数不限,旨在促进教师自我管理、自我加压、自我展示。③跟踪课:干部每学期制定跟踪指导计划,有重点跟踪12位年轻教师,参与指导教学,促使他们尽快成才。

3)教师教学风采展示

开设“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立标课,利用校内培训资源,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教学水平共同提升。组织开展校级教学单项比赛,如上课、说课、单元命题、教具制作、教案评比等。每学期召开校级教学研讨会,展示优秀课例。邀请上级教学主管部门对教学理念和本学期教学实践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课题研究式校本培训

在科研兴校中以课题研究来牵动教师的校本培训,是将培训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模式。让每位教师都成为课题研究的受益者是我校科研培训的主要思路,其做法是:(1)课题规定了教师自学的方向。 教师要分解学校大课题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在制定计划中学习,在文献研究中学习,在阶段总结中成长。(2)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发挥研究与学习的主体作用。 使用’”探究性教与学课题研究反思本,在操作实施中学习,在记录反思中成熟。(3 开展科研培训,聘请专家、干部进行教科研讲座,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密切教师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教师在培训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4)月末召开行动例会,充分发挥校内优秀教师资源,开展案例评析活动,提炼出行之有效的科研方法或经验,在全校教师中推广。

4、开展教师学习工程’’

1)教师读书计划

人的学习既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也是一种个性化活动,教师学习更需要其自身去经历、去体悟、去建构,重在自觉自为。①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学习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等观念,为教师提供读书基金,为教师订阅教育报刊,指导教师撰写读书笔记,定期检查,表扬先进,以管理促进教师自觉学习行为。②开展读书论坛,让教师谈自己读书的感悟,加深对教育的理解,促进教师间的反思,让教师间的知识与智慧交互共生。

2)广角论坛工程

教师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但教师也应是视野开阔、兴趣广泛、思想前瞻的社会人士,为此广学、博学成为我们进行教师培训的又一专题。①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开展专家教师、干部教师、教师教师、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家长—学校间论坛,广角度、大范围、深层次开展研讨,在对话中共建校本培训。②与网络对话,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宽带网的便利条件,让信息时代、虚拟网络所提供的更大的空间为我所用,与时代对话,取得更大、更快的进步。

5、开设“培训超市”

树立素质立业观念,全方位提升教师素质,学校好比大型超市,领导就像采购员,根据时代、教师要求“购置”品种,教师就是顾客,按需采购商品。我校设立以下培训班:(1)学英语工程,有英语组负责,以牛津英语课本为教材,每周五教学,学期末考试。(2)“主题培训’’,由过去的单一的微机培训拓展到班主任工作、队干部工作等多方位主题培训,为教师提供各取所需的培训。(3)通用基本功培训,将通用基本功的考核与备课、上课、板书、教具制作、电教手段使用、普通话等有机结合,强调通用基本功在平日教学中的应用。(4)外出学汇报,尽可能地让中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听课、交流等活动,努力为他们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5)、青年教师一专多能,既要熟练掌握本专业学科的教学,又要钻研和学会至少一项技能。    

(三)发展期:专业素质培训+特长自主培养+文化生活学习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以校为本的学校与教师发展日益被人所关注。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提高教师素质,让教师从无需求走向有需求,少需求走向多需求,弱需求走向强需求,低档次走向高档次,形成高质量的教师团队,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学校在原有基础上,重点在以下方面做拓展或深化:

1、愿景式校本培训,共谋发展

由校领导主持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每学期学校向全体教师宣布大政方针的调整、重大问题、工作计划及总结等,请教师参与管理、评议;教师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教研组以及教师个人的工作学习计划。本着“人人都是管理者”,将管理学校的权利赋予每一位教师,每月通过“真情传递,心语告白”札记,让教师不仅能自我管理,还可以反馈、自查每月工作完成情况。与此同时,反馈学校工作的科学性,提出合理化建议。

2、关注式教师培训,更新内存

1        实施“读书立业”工程。读书列入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坚持实施。①教师自由结合成立“书社”,开展“六自”活动,激发教师读书的愿望,发挥教师的团队作用,博采众长,储备文化。②开展“读书沙龙”系列活动,进行读书交流,思想碰撞,丰富文化生活。(2)实施“素质立业”工程 。开展教师综合才艺1+1活动。从教师一专一能抓起。让每位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确立专业主次方向,学有专长,学校将为教师们提供“转学”机会。

    3、教师合作反思式培训

这是在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教师合作学习,将个体的自我教育资源向其他教师开放、相互激发与分享的一种形式。我校将继续开展我的课堂我展示活动,针对老、中、青教师群体特点,分级展示课堂教学,力求达到“老——显扎实功底,跟时代节奏;中——展成熟魅力,促全面升级;青——突创新意识,炼过硬技术”的目的。活动分两个层面:先进行“我探索我实践——教师观摩课”,学校层面举行走进新课程——教研组赛课活动,变一人赛课为教研组赛课,“全员上阵,分工合作”,凝心聚力,集体攻关,切实提高教师整体课堂教学水平。

三、南京路小学校本培训的效果分析

对校本培训观念和形式的变化,教师也由不理解、被动参与到理解、主动参与。教师从中受益匪浅,学校也得到不断发展。。

校本培训促进学校教师快速成长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校就有22名教师获得了区级初级试验教师证书,9名教师获区级语文等学科教学能手,2名教师出过市级教学公开课,十余名教师出过区级公开课,我校的英语教研活动在全区进行展示也获得好评,并介绍了经验,承办全区的教科研现场会,学校教学质量也逐渐提高,渐居全区前茅。教师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都不同程度的得以提高,许多撰写的论文在全国、省、市、区获奖。教师之间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了,研究教学的风气更加兴盛了,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教学风景线,从而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再创佳绩。学校获得了素质教育三星级学校、市绿色学校、区先进基层党支部、区先进工会、红旗团支部等荣誉,争创了青岛市花园式学校、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等。

白描与反思

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应成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

我校将科研课题细化分解到每位教师,每位教师独立承担科研子课题,定期开展组内校际间交流,撰写教育案例。案例在我的科研成长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我把课堂中的典型事例转化为教育案例,重新认识教育现象、用理性思维指导教育行为,提升了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培训中采用案例学习的方法,就是向实践学习,向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学习,以求得理论的检验与深化。从而更好地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更有效地学习理论和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我的专业成长。我把案例研究在教师科研能力培训中的作用用三句话来概括: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教学实践升华为理论的依据,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阶梯。

(摘自一位科研教师的课题交流总结)

从无所谓到有所为

看着一张张听课评议表,读着一句句真诚的评价,我的心震撼了。我虽然年纪轻轻,但对荣誉看得很淡,我行我素。今天的课就是我平日的课堂再现,我不好弄虚作假。领导老师充分肯定我快乐英语的教学风格,提出了改进意见,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有志青年当有所为……

(这是一位年轻的英语教师在教学评议表中的一段话,正是校本培训中的教学展示活动促使她成为教学骨干,当年执教青岛市英语教学观摩课。)

师徒帮带也要有时代特色

老教师,这是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富”,学校开展“青蓝红”帮教活动,曾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有时老教师的教育观念由于受自身教育经验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对青年教师创新而又不完善的做法不给与支持与鼓励。故此学校要求老教师在为青年传经送宝的同时,更新观念,进行学习方式再创新的研究,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青年教师受自身成长和外部影响,旧有的观念制约其发展,学校就针对老、中、青教师群体特点,分别制定课堂教学标准,即“老——显扎实功底,跟时代节奏;中——展成熟魅力,促全面升级;青——突创新意识,炼过硬技术”。一位老教师在活动反馈中感慨地写道:“从前我认为我的经验足够支撑到退休的,但今天面对青年人我得赶紧换‘脑子’,不然就被青年人赶上,被时代淘汰。”青年教师则表示学习老教师的敬业精神,做现代教育的开拓者。

透过青岛南京路小学这个个案可以折射出校本培训的一般发展历程。(1)培训目标从专业培训走向人本培训。校本培训在于提高和参与,注重教师个体的参与,注重教师经验的总结、个人兴趣的发展和自我提高,以提高教师解决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的能力。(2)对学校教师而言,由被动性培训主动性、参与性培训转变。校本培训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变要我培训我要培训(3)对学校管理而言,由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转变。校本培训强调一切以学校为中心,学校管理者有了更广泛的自主权,教师培训不再是一种外在的负担,而是一种使学校更快发展的内在激励机制,是学校变革、教师发展、素质提升的兴奋点,学校能真正因地制宜地研究教师发展。(4)对校本培训的方式而言,由单一性、封闭性多样性、开放性转变。校内优秀教师、专家、课程、资料、校本培训机构等一切资源保证了培训形式的灵活多样:面授、研讨、实践研究、主题研究、专业会议、示范教学、问题解答、自修阅读等等。

尽管校本培训已趋于规范,已愈来愈关注教师的成长,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培训缺乏方向性,尚未与学校整体发展的有机结合,形成发展“共同体”;培训缺乏系统性,追求近期效应;培训面狭窄,过分强调教师的专业学习,忽视教师全面培养;培训依赖性强,行政管理手段很强;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四、提高校本培训有效性的对策:

我们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知识的创生越来越迅速,观念的变革越来越频繁。学校要存活,要发展,只有成打造学习型学校,教师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学校才有发展的竞争力。一个学习型学校必然是一个真正重视教师发展与校本培训的学校。

1校本培训应成为学校教师共同愿景形成的平台

发展学校教师的共同愿景是学校教职员工共同拥有的愿望和学校发展景象,是学校发展的蓝图和形象的目标。形成共同愿景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对话、交流与互动,将个人愿景逐渐融汇为学校的共同愿景,学校的共同愿景也被教师广泛认可。

2、校本培训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圣吉在五项修炼中提出“改善心智模式”,又提出“自我超越”的修炼,是针对组织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水平而言的。对于学校来说,就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和水平。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与方法就是校本培训,当然也不能缺少在校外与其他培训机构中的学习。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主发展的过程,是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的过程。只有教师改善原有的专业发展的“心智模式”,才会在教师面前展现出一个广阔的专业发展前景。

我认为要实践上述目标,校本培训主要采取的途径:一是统一思想,提升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以争取教师的主动性。二是开设系列主题讲座,向教师讲述“学校使命”的故事。三是开展教师发展方向咨询研讨活动,完善教师自我发展运行机制。四是大力倡导多纬度的师徒结对,鼓励教师模仿,创新和发展。五是坚持实施微格培训,激励教师扬长避短。六是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七是组织教师研究教材,增强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为确保校本培训的落实,学校应建立培训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开发委员会具体负责培训规划的制定、实施、评价。

全新的培训,构建了一种新的学校文化,为教育管理者与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为教师形成终身教育思想创造了良好氛围和条件。所以教师校本培训不是某个人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同时也是学校及教师适应社会发展,迈向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重要标志的现代学校的重要步骤。

教师校本培训探讨中应贯穿始终的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强调校本培训是每一位教师自我教育的主要途径和不可放弃的人生权利,是终身学习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参考文献

 1.[]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译本

  2.杨明全.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J].师资培训研究.20014.

  3.徐巧英.关于构建新型校本培训模式的若干思考[J].广西教育.200115.

4.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余维文.发挥校本培训功能的思考[J].广西教育.200078.

  6.赵蒙成.校本培训:教师在职培训制度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

  7.张向新.实行校本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能力[J].辽宁教育研究.200010.

  8.李玉娟.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4.

  9.  .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13.

  10.王少非.校本教师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17.

  11. 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毕田增等著:《走进校本学习与培训》,开明出版社,2003年版。

 13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14. 顾明远、孟凡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15.田爱丽.中英美三国教师培训校本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8

  16.周建平.校本培训的认识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8.

  17.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

  18.郑金洲林存华.认识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19.莫晓东顾通达.浅谈教师继续教育的校本模式[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2.

  20.王秀美.对校本在职进修的认识与思考[J].师资培训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