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学校 侯丽红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辅导儿童绘画,光有热心、耐心和爱心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对孩子们深深的理解和葆有一颗天真纯朴的童心。只有走进孩子们那片童心世界,我们才能感受到他们世界的多彩和稚趣,才能真正体会到他们的纯真和无邪。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学生在画面上同时画了两个太阳,我问她为什么要画两个太阳啊?她说一个太阳在天空没有伙伴,它会很孤单的,另一个太阳是它的好伙伴。哦,原来是这样。按照一般情况,有很多教师会想方设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孰不知如此便会扼杀孩子的童心,正确的做法应对两个太阳的想法表示赞同,使孩子的奇特想法得到保护和鼓励。而培养想象力,这对于学习绘画却是极有助益的。当孩子无拘无束地描绘他的“杰作”,常常会有成功的火花迸出。
当我们真正拥有一颗童心的时候,孩子的一切都会引起我们的兴趣,孩子的心声会引起我们的共鸣,这样就形成了成人与儿童之间十分融洽而自然的交流。在这种气氛下孩子会十分乐意向你讲述他们的那方世界。而此时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加以引导,往往会取得满意的效果,这便是辅导儿童绘画的诀窍。要想让孩子听你的话,你必须学会认真耐心地倾听他们的絮絮叨叨。
欣赏儿童的绘画作品也是如此。首先你得怀有几分童心,这样才能熟悉儿童独特的绘画语言,了解他们特有的想法和感受,从而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画。常常有这样的情形:面对一幅儿童绘画,我们一开始还看不懂或不太喜欢,通过与孩子的交谈,启发他说出画这幅画的想法和作画过程,这幅画就变得好懂了,而且越看越有趣味。只有理解了孩子的想法,才能从那些离奇的想象,不合“情理”的夸张,不讲透视的画面中悟出一些意味来;才能被那些意想不到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童趣打动;才能被美好的情感和活泼的韵律所感染。然而不具童心的人是无法享受到这种欢娱的。他们不但不能享受这种欢娱,而且还会夺走孩子们的欢娱。因为他们是以成人的技法作水准来品评孩子的作品,也就会以成人作品的味道作为儿童的模式,强使孩子接受。孩子将不能沉浸在自己的心境和想象中自由自在,自得其乐地作画了。
这种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它忽视了非常重要、非常宝贵的素质——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我们似乎都意识到生搬硬套读死书对于孩子是没有好处的,为什么在富有创造的绘画活动中,我们反而要给孩子加上那些不切实际的约束和限制呢?聪明的教师总是给孩子安排一个比较宽容轻松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自己去看、去想、去画。当孩子潜心画画的时候,一切都是按他们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想象在进行。这里是孩子自己的天地。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我们只需要在一边密切地关注着,当然也得随时准备提供受孩子欢迎的启发与帮助。我们知道培养孩子心灵中的审美意识、创造性思维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儿童自身的兴趣和时间,也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方法。
还有一些教师出于对学生的偏爱,总是不由自主地把一些功利主义价值观念塞给孩子。要求自己的学生比别的学生“画得好”,一个劲地鼓励孩子为夺奖去竞争。这种过早地使儿童承受压力的做法,是不符合儿童绘画学习的自身规律的,它无异于拔苗助长,结果是事与愿违。而且它将挫伤儿童画画的兴趣和自信,也背离了通过绘画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本来目的,因此也是不可取的。
我们知道儿童期受到的教育有着无比的生命力,它将在人的一生中长期发挥作用。能够使我们称得上是一个称职教师的,能够使儿童早期教育得以成功进行的,首先是我们的童心。辅导儿童绘画也不例外,童心比热心、比技巧、比耐心更重要!愿我们都能深深地理解孩子并且永远葆有一颗天真纯朴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