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797660
在线人数: 628

实效  清晰  有序  新颖——数学竞标活动方案点评

发表时间:2006-06-27阅读次数:1152

     市南教育中心    

20041015在新世纪小学,对全区数学学科进行公开竞标,这应是我去学科教学研究的一个首创,为什么要搞竞标?因为竞争可以是平庸的事物得以升华,能使潜能得以爆发。为了给学校搭建一个对话的平台,特进行这次竞标活动。对于那些积极投入到竞标活动中的学校的参与热情心存感动,深表敬意。可以看出随着课改的进展,各学校对于如何改变教研现状,引领老师追求有实效的教研活动的一种热切希望。

前期,已对竞标方案进行过一次初期的浏览,对各校竞标方案存有一定的印象,后经过培训之后,有各自对本校方案进行了第二次修改。今天在这儿听到各校的唱标,真是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从这些变化中,让我们看出各校领导是非常重视这项活动的,均在各自的方案中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实力和水平。

下面就这次竞标方案,做一简单的评价。

16份竞标方案,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实”“清”“序”“新”。

 

实:是指研究目标明确,制定的合力。大多方案都能围绕一个“实”字下功夫,选择的研究主体基本遵循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原则。也就是说从各自学校的需要来选择研究主题。比如:市实验小学的研究主题是“情景串教学中命题形式的研究”。就是根据本学期的研究方向来确定的。背景是他们学校已在这方面进行了近一年的研究。想借此契机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另外像新世纪小学、文登路小学、太平路小学的“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莱芜一路小学的“如何利用情景串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莘县路小学的“联系生活实际,在新授课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等学校所确定的主体,体现了选题的现实性。

这个“实”字还体现在研究过程的扎实性上。部分方案中对“有效的教学研究过程”都作了很好的诠释,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特点。

 

清:是指研究过程内容清晰,方法可行,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定陶路小学、莱芜路小学、嘉峪关学校、新世纪小学、南京路小学、大学路小学的方案都在这方面有较突出的展示。

如:定陶路小学的竞标方案。

他们为保证教研活动具有实效性,将一个学期的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情景串教学大家谈。

活动时间:第1周——第6

参与教师:全体数学教师、校领导。

活动形式:资料分享与座谈交流。

活动准备:各位教师提前准备搜集有关情景串教学的资料。

活动内容:第1周 带领老师们学习本学期一至十一册的教材的主要内容,使老师们初步了解教材。

          2周 利用大组教研时间,从不同的学段中选四位老师采用情景串教学设计进行授课,通过自评、互评,初步感受情景串教学,体会其优势,激发老师探究的愿望。

这仅是其中的一小段,充分体现了清晰的研究过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序:也就是指教研活动的系统性。各学校提出的问题都是值得进行追踪研究的。从所展现出的一系列的教研活动计划中可以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强调了对研究主题所保持的序列性(或持续性)

在这方面表现的较突出的是定陶路小学、新世纪小学。

比如:新世纪学校的竞标方案。

以教材为教研的抓手,创造性使用教材,了解教材整体结构,通过研究教材,改变课堂教学的行为,以“理解教材编者意图——例题——习题”作为研究的主线,以整学期对本册教材的创新教学设计作为研究的形式来呈现成果。很好地展现出了教研活动的系统性。

 

新:是指教研活动方案的创新点。在所交的16份方案中,许多学校都能够很好的体现以上谈的三个特点,但在创新点上略显不足,而定陶路小学、嘉峪关学校、新世纪学校却在前三点的基础上有各自不同的想法。

以嘉峪关学校为例。

1、在带领老师们进行课例分析时,形式上采用了“微格剖析”法,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反思的方式。

2、校本教研与片级教研相结合,进行交流研讨,促进了校、片两级研讨的开展,使校本教研辐射的面更大,从而产生更大的效应。

 

这些学校不仅具备了我们所要求的:方案应体现目标性、可操作性、实效性、系统性,更难能可贵的是还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因此,本次竞标活动,中标的学校确定为新世纪小学、嘉峪关学校、定陶路小学、莱芜路小学,在此向这四所学校表示祝贺!

 

总而言之,本次竞标活动,各校从领导到老师都非常重视,许多学校多次在分管干部的带领之下,由各校的大学科组长召开全体数学教师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商讨,教研热情、教研氛围空前高涨。在本次竞标后,教研员将与学校携手合作提高专题研究的深入性,并从中提炼校本教研的有效模式,同时以中标学校为核心,组建同类专题研究的区域性研究项目小组,进行共同研究,达到以点带面,促进均衡发展。希望愿意参与的其他学校及时与中心数学组联系。

 

 

 

 

                                          市南教育中心  

 

                                          200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