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890592
在线人数: 4309

快乐地做教师,成就快乐人生

发表时间:2006-11-23阅读次数:1297

青岛莘县路小学刘瑞芝

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它维系着千百万孩子的健康成长,维系着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快乐。现在,整个社会越来越把人的健康、人格的完善、人的素质发展看成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正如一个哲人所说:幸福的人能使他人更幸福,不幸的人会使他人更不幸。 因而教师这一职业应该是最蕴含生命力和创造性、充满幸福和欢乐的职业。但是现实中的一些老师们却难以快乐起来,作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我观察到以下几种现象:

现象一:由于家长对老师工作的不理解和不支持,频繁指责学校、老师,导致该教师对孩子、对家长的期望值降低,认为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和配合教师,从而放弃努力,不再愿意关心学生的进步,内心焦虑不堪,难以快乐。

现象二:还有的年轻教师工作繁重,压力过大,经常表现为情绪急躁,遇事容易紧张焦虑,冲动,不善控制。在课堂上为一点小事大动肝火,对不符合自己心意的学生随意惩罚,对孩子逐渐失去爱心和耐心,想到孩子就烦躁,心情难得快乐。

现象三:有的中青年教师,特别是任教15左右的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出现无力感、倦怠感,工作满足程度逐渐下降,对待日常工作失去应有的热情,提起工作心中不快乐。

在学习《学习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一书的过程中,我认真阅读了有关教师的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以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章节,深受启发。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强调,人的认知在情绪和行为中的主宰作用,合理的认知是心理健康的基础,错误的认知是导致心理障碍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教师来说,不合理认知不仅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必然导致教育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为教师,只有自己拥有一个快乐的心态,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

美学家认为,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并不缺少快乐,缺少的是发现快乐的眼睛。教师必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平凡的工作中享受工作,在平凡的生活中享受生活。

教师的快乐在哪里?就在所谓单调重复的生活中,就在所谓平淡无奇的日子里。假如我们能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学校,看学生,看生活,看世界,那么,我们就会对周围的世界常常保持新鲜感,我们就会使单调重复的工作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我们就会把平常无奇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那么,对我们来说,每一次日出都会像第一次看见那样美妙,每一朵花儿都会像玫瑰花那样温馨,每一节课都会像毕业实习课那样新鲜,每一个学生都会像小天使那样可爱。

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悦纳学生。学生是人,就有人格尊严,就有尊重和自尊的需要,教师只有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来对待;既然学生是人,就有差异,十个指头有长短,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承认这种差异,悦纳这种差异,允许学生优秀,也允许学生不优秀,鼓励学生的进步,也容忍学生的退步;成绩好的学生是可爱的,暂时落后的学生也是可爱的;听话的学生是可爱的,淘气顽皮的学生也是可爱的。这样,就有可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在理想的师生关系中享受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学生是人,但这种人不是大人,而是小人,不管他的个子有多高,块头有多大,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眼里看到的世界与教师眼里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他们犯的错误有很多是成长中的必然,是美丽的错误,是教师年轻时也犯过的错误。我们要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宽容地看待他们,全面地发展地看待他们。如此,教师就可以大大减少因恨铁不成钢而产生的极度焦虑、愤怒和哀怨,在师生友好交往中与孩子们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

曾经有一首流行歌曲唱道: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幸福虽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却可以从自己心底里找出来。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主观认识,不同的主观认识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在你的内心唤起的是幸福感还是痛苦感,全在于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苦和乐是相对的,都是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快乐不快乐全在于自己,就看你有没有正确合理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陷入思维误区,从而造成认知偏差,导致挫折与困扰,从而失去幸福和快乐,正所谓“作茧自缚”。教师劳动就是一种充满生命涌动的、高度创造性的劳动,这样一种高尚的劳动没有理由不使我们的人生充满意义!教师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打开心理枷锁,才能让心灵重见天日,拥有快乐和充实的人生!

只有当我们把教师职业当作一项事业而不仅是一个饭碗时,当我们把教育岗位当作一种创造性地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而不是一种负担时,我们就会在工作中得到欢乐,而不是烦恼和悲伤,更不是职业倦怠。我们就会感到,工作着是美丽的,忙碌着是快乐的,人生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