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857350
在线人数: 499

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大学路小学推荐学习文章)

发表时间:2009-06-02阅读次数:1891

作业是学生独立完成的一项重要学习任务。传统的作业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具有积极作用,但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情感、个性上却显得不足。如何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切实做好学生作业的布置、批改、讲评等工作,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应走出以下三个误区。

一、重批改轻布置

许多教师认为学生的作业就在于认真地批改,而忽视了作业布置的重要性。这不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作业的布置要求精、求活。加强学生作业的布置,对提高作业的实效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1.布置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除了布置一些如计算题、基本应用题等常规作业外,还应编选一些操作题和开放性习题。如: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要求学生用一个一元硬币从距地面50厘米处自由落下,统计硬币下落后正面和背面的次数,并从中找到规律。再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布置这样一道题:把一棱长为9分米的正方体木板分成体积相等的三部分,它的表面积可能增加多少平方分米?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综合所学知识,经历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提高了数学能力。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难易不同的习题,采用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形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最佳发展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另外,以学生为主体,加以教师适当的指导,尝试让学生相互间出题作业。学生通过对教材的独立思考、深刻地领悟,会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教材,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感受。

2.布置作业要考虑学生的情感

可以这样说,教师布置的作业绝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但学生是用一种怎样的心态去完成的?完成的效果如何?是否能收到预期布置的目的呢?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教师布置超量的作业,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又加重了教师自身的工作负担;有的教师布置学生抄写数学概念多少遍,甚至要求学生背熟。这种枯燥乏味的作业只能增加学生的抵触情绪,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百害而无一利。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布置作业时力求有针对性、有趣味性。那些对教学内容能及时巩固,所涉及的知识每一次都在新的联系中再现,使学生每做一题都有新的发展的作业才是学生所喜爱的,才能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重讲评结果轻讲评过程

讲评作业是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摒弃那些只重作业结果不求作业实效,用成人的思维代替儿童思维、重讲评结果不重讲评过程的做法。要运用各种手段,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1.讲评要展示习题结果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讲评作业时,应该在讲清结果、解题方法的同时,充分展示结果的形成过程。对解题过程中各环节的知识点、运用的过程、注意点等要有所展示,因为那正是学生所要弄懂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自我暴露作业中的思维过程,再通过同桌间相互讨论、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来达到讲评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纠正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构建正确的、有联系的认知结构,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内化”。如:讲评“圆锥体的体积”相关习题时,教师在讲清运用圆锥体体积公式的解题方法、结果后,对运用公式的原因、过程以及圆锥体与圆柱体之间的联系等内容让学生进行充分地讨论,使他们对解答此类应用题的方法、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2.讲评要“用足”习题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指出,必须力图达到的目标不是完备的知识,而是充分的理解。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是我们讲评的真正目的。每一道习题都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和数量关系,教师可在讲评中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适当改编,“用足”习题。如:在相遇问题应用题中出现这样一道题:小明和小红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走60米,小红每分走50米,经过4分钟两人相遇。求两地的距离。教师运用相遇应用题的特征及数量关系式“速度和×时间=路程”讲评后,并没有就此了事,而是把这道题改编成:①“小明和小红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走60米,小红每分走50米,经过3分种两人还相距离110米。求两地之间的距离。”②“小明和小红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走60米,小红每分走50米,经过5分钟,两人擦肩而过并继续向前走,一转身两人的距离是110米。求两地间的距离。”③“小明和小红同时从甲地走向乙地。小明每分走60米,小红每分走50米,经过4分钟,两人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学生在理解原题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练习,并不断得到反馈,思维在不断碰撞中得到发展,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3.讲评要兼顾“两头”

众所周知,学习活动中的“两头”是指优等生和后进生。在作业的讲评中应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对于后进生,教师应着重讲评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解题策略,为他们学习新知扫清障碍。而对优等生,由于他们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在作业讲评中掌握基本知识和解题策略的同时,让他们运用多种途径解决数学问题,鼓励他们奇思妙想、标新立异,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兼顾“两头”的同时,也要带好中等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得到发展。真正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新理念。

三、重订正轻反思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我们往往造成一种错觉:作业讲评后,学生的作业订正好了,而且订正得正确、清楚。教师感到很满意,以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际上部分学生往往对有些习题仍一知半解,存在着认知上的“盲区”。因此,加强作业订正后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错误的原因,更可以理顺解题思路,积累经验,提高思维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的方法很多:如学生自己对作业进行检查,反思作业的得失;同桌互相探讨对不同习题采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方法,总结一下作业中成功的做法;还可以师生间采用聊天的形式谈谈作业过程中的感受,说说思考解答中易错的地方及一些错误的思考方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