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认为,所谓有效性课堂教学,其实质是对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的教学效果上。如果课堂教学没有成效,或少成效,那么一切教学改革的目标都会落空,素质教育只能成为幻影。有时教师讲得很多,但恰巧是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独立解题的心理水平阻碍了学生成功体验的形成,这种教学不是有效教学。
1.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并且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的首要条件。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这才是学习的真实过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学的具体保障。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习惯的、固定的课堂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3.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结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获得结论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开发,潜能得到发掘,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而学生的这一认识过程是教师无法代劳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概念教学要展示概念形成的过程;法则教学要展示机理;公式教学要展示推导过程;应用题要展示解题思路;计量单位教学要展示概念的建立。应该明确知识是在展示的过程中掌握的,学习能力是在展示的过程中提高的,学生的主体精神也是在展示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但这里关键的是:如何展示和谁来展示?老师演示学生跟着模仿的展示和老师“铺路”学生自己探索的展示作用大不相同,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从“模仿型”学习向“创造型”学习发展。只有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才能牢固,主体精神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在课堂上。
4.有效性教学怎样备课。原来的备课主要是根据原苏联教学法的一些环节,主要是从教师的讲而不是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备课。我认为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有很多教师经常用讨论的方法,但怎样讨论,讨论有几种,怎样安排,也都是应该思考的。比如说,有的讨论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有的可以分组进行,有的讨论是激发学生大容量思考中讨论。又比如,目前提倡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电脑演示是一种新的策略,那么怎样利用电脑演示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呢?又比如,练习设计的策略,也可以促进有效学习。还有提问的策略,怎样提问?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精心设计提问,要提出一些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要有一些思考含量。
5.学生的成功。在这一部分中主要是看教师能够为学生做出什么让学生在考试当中取得最好的成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能乐学,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如果总是被学习失败的阴影所笼罩,他们迟早会丧失学习兴趣的,还有什么教学效果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