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731598
在线人数: 4019

在反思中成长--2015级新教师培训之入校调研跟踪听课

发表时间:2015-10-26阅读次数:2672
《10 秦王扫六合》 教学反思
侯永勉   7中历史   10月25日
  10月23日上午第2节课,我在24中录播教室为初一4班讲了七上第10课《秦王扫六合》。当日,师训部王蕾老师,24中师傅张文石老师及几位新老师共同听课,课后评课时老师们给我很多指导意见,使我如饮醍醐,周末我将所录的课重新看了两遍,感悟很多,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反思及改进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秦的统一及其作用。秦的统一是本课的核心问题,包括若干小的分支点,如:
  1、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
  我用了一连串相互衔接的提问来引导学生理解这个知识点,“战国七雄都有哪七个国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分立混战。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个老百姓,你最希望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你认为哪国最有可能肩负起统一的重任?假如你就是秦王嬴政,你会采用什么策略来结束混战实现统一?并请说说你的理由。”这一连串提问,再辅以《战国形势图》,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开始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这六个国家,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我又用顺口溜来小结秦灭六国的史实“公元前,二二一。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灭大统一,嬴政自称始皇帝。”意在告诉学生历史学习并非死记硬背,可以通过灵活有趣的方式来加以记忆。同时,在讲灭六国原因时,我穿插了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秦始皇重用贤才、以及兵马俑的相关知识,其中跪射俑的图在教材上有出现,在教参中也有介绍,这是一个细节考点,所以我特意给学生做了介绍。
  但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我穿插了秦灭六国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并用喊赵薇去演戏这样的谐音来辅助学生记忆,但张文石老师说,秦灭六国的顺序这个考点现在在淡化,不必要讲太多,这里我以后备课会注意。另外,我在讲秦朝强大军队后,介绍了荆轲刺秦王的内容,张老师说,这块内容的出现很突兀,放在这里不合适,张老师确实是一语中的,我在备课时也不知道到底该放到哪里好,教材、教参都有介绍,但好像放在哪里都放不下,犹如鸡肋,留与弃都为难,对此,张老师说可以把这段故事用在导入中,正好用视频中荆轲的最后一句话来导入本课,上下衔接更为自然;王雷老师说,如果真的有内容不知道该不该讲,不知道放在哪里讲好,那就把它放在最后要布置作业时,留给学生课外探究,告诉学生们在教材上哪个位置有这样一个历史故事,大家课下了解,或者可以利用好课前2分钟铃,让学生先行阅读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这些都给我很大启发。
  接着,我用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会做什么?”过渡到本课的第二个内容——
  2、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国家。
  我用西周分封制能否在秦灭六国后继续实行,引入本课的中央集权制。这个设计比较巧妙,既使学生联系了前课内容,又使学生对比了两种制度。“中央集权制都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呢?”我先介绍了皇帝,并对秦始皇画像进行图解,这是在处理细节;之后让学生看书,来介绍中央和地方,在屏幕上边讲边演示,清晰明了。在这里,张文石老师提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我强调的还不够,要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写,我在讲的时候没有点透为什么是专制主义,为什么是中央集权,其实只需要在说到三公所掌职权的最终决定权是在皇帝手中,这就是专制主义;从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都是对皇帝负责,这就叫中央集权。很简单的一句话就能深入一个知识点。王雷老师说,这里可以用小学案来强化,将这页ppt做成学案,让学生对照教材完善起来之后,我再进行课件演示时,学生更能理解,且又使学生练习了其中的易错字。同时,这种小结性的学案要求学生贴在教材相应位置,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
  在讲经济文化措施时,我播放了一个动画小故事,并设问“为什么会出现你所看到的这种情况?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组织学生讨论。设计巧妙,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讨论时,能将问题呈现在屏幕上使学生明确要讨论的问题,做的较好。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维护统一国家,以及秦朝广大疆域等内容,我辅以丰富的图片,史料来进行讲解,特别强调几个重要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在教材上的《秦朝疆域图》加以标注,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本课的难点是焚书坑儒。为突破难点,我也进行了设计。将它放在秦统一措施的最后来讲(上承万里长城的劳民伤财)。我通过利用所放视频的最后一句话,“秦始皇是如何收服人心加强思想控制的?”来过渡,之后,先对焚书坑儒的具体政策进行简介,又引用了郭沫若先生的评论,接着抛出问题“你是怎样看焚书坑儒的?”引发学生思考,学生答毕,我再补充焚书坑儒的相关背景,强调加强思想控制。
  最后通过一道思考题“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来总结全课,并提出因暴政而亡给后世君主提供了教训,引出第11课要学习的内容,同时,给学生答题方法的指导--史论结合。
  课堂练习,我选取了往年考题中的高频考点6道选择题,1到识图题,通过7道题目,看出学生们本课知识掌握的较好。将“说说你眼中的秦始皇。”作为课外探究作业,这也引导学生去预习第11课。
  二、存在的问题
  1、导入。我用歌曲《秦王扫六合》mv导入本课,但我没提醒学生看的时候注意歌词,在看完之后,我也没对视频内容进行点评,导入的不恰当。如果选用《荆轲刺秦王》的视频,并用视频中最后一句话来导入本课更好。
   2、组织学生讨论,没组织好。要讨论,一定要明确要求:几人一组,讨论什么等等。如果学生调动不起来,一定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带动学生讨论。
  3、让学生写“小篆”等易错字,没下去看看学生写的好不好,最好应该拿支笔批改一下。
  4、音调平淡了,整堂课应该根据授课内容和课堂气氛有音调的起伏,要多练,多听。
  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没点透,强化不够。(详见前文)
  6、荆轲刺秦王插入的位置不合适,要调整。(详见前文)
三、本课的可取之处
 1、备课充分,图片、视频等材料丰富,把握教材及重难点突破较好。
 2、语言简练,语速适中。
 3、不脱离教材,多练多写,善抛问题,设计巧妙,有答题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