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认真真备课,课堂教学却偏离目标”,这是很多新教师的困惑,这也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10月26日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的解育红主任为2015级新教师进行了《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教学》专题培训。


解主任从新教师课堂上存在的教学目标缺失的现象切入,围绕着“如何了解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怎样进一步认识课时教学目标”、“怎样制定课时教学目标”、“如何落实环节目标”四个问题,运用丰富的案例进行了详细讲解。对新课程标准中“双基”到“四基”的变化,解主任从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解读了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和对教学改革的要求,使新教师们进一步认识到课堂教学不是照本宣科、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引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学习、习得学习经验的过程。结合“如何制定课时目标、衔接环节目标”的问题,解主任用具体的实例引导新教师区分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显性目标和隐形目标,并指导新教师练习用精准的词汇表述教学目标,尝试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落实教学环节目标。培训中解主任多次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出发并围绕学生展开: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指向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实施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评估学生的发展是检测教学目标落实的依据,这激活了新教师的思维。
随后新教师们及时整理了学习反思,并在分组交流基础上进行了全班汇报,分享了个人的学习收获和集体讨论生成的新问题、新思路。天山小学的王幸子老师说:今后不仅要把教学目标写精准,更要在教学实施中层层落实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26中的秦丹阳老师认为:制定教学目标要从学生出发,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能真正学会什么、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测的教学目标引导教学。59中的白月老师说: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教师要立足学生发展需求、“三视”教材、充分利用资源,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并实施教学。


本次培训给新教师们很大的触动和启发,引领他们跳出“教教材”的怪圈,基于课程标准整体思考教学目标、教材、教学与评价。期待新教师们运用所学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实效。
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
2016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