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665399
在线人数: 18518

聚焦教师的观课议课,细品课例工作坊展示——2014级新教师赴上海研修活动札记一

发表时间:2016-12-19阅读次数:1725

《上海·尚德》

雪漫青山心渐暖,雨打墨树念更深。

上行溯海得佳期,品德尚言寻真知。

——中学一组赵迪

20161124日,市南区2014级新教师一行45人开启了"核心素养与课程整合"高级研修班上海访学之旅。清晨七点钟,虽然寒风冷雨,但我们一行人学习热情高涨,快步前往上海尚德实验学校。

一、入座,简短的开班仪式。

出席开班仪式的有成都大学教育学院陈大伟教授、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王丽琴主任、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师训部谭廷慧主任、从德娟老师以及尚德学校谷苗校长。王丽琴主任主持了研修班的开班仪式。首先是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师训部谭廷慧主任讲话,谭主任在向主办方表达了恳切的感谢之后,向我们新教师提出了以下要求和期望:珍惜学习机会、端正学习态度、静心聆听、用心感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谷苗校长的欢迎词,她希望新教师们可以收获颇丰,满载而归。陈大伟教授则借感恩节作了简短的讲话,感恩自己的努力,感恩同仁的帮助,感恩学员们满怀热切与兴奋等待着今天紧张的学习日程。

二、专家讲座·幸福是种能力,成长亟需行动

陈大伟教授带来题为《观课议课与教师的幸福成长》的讲座:

在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的深入分析下,对于教师这份职业的体悟似是经历了漫长的阶段。敬畏与责任是一位教师的职业道德;经验加反思是年轻教师的成长关键;观课与议课是教育教学的有效保障。日常性、普遍性、一线老师参与,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首先,"观课议课"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这种文化需要解放教师,需要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自身实践经验的意义和价值。其次,"观课议课"致力改变教师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第三,"观课议课"是学习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中改进和发展。上述三者既是目的,又是彼此的手段,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

心得"幸福是一种能力""经验+反思=成长"。陈大伟教授的这两句话一直萦绕耳旁。我们从未细致思考过教师的职业敬畏,可是今天我们更加明白那句话"因为有你,我们变成了更好的人。"想到自己的学生的每次进步和家长欣喜的目光,突然热泪盈眶。另外,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需要从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变成一个思考者。"人因思而变"。只有思考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经验是一个基础,只有有所行动,才会有行动结果,思考这其中的关系才能得出有效经验。身为新教师,我们认识到自己经验不足归根结底是在反思上有欠缺。每一次的经历都要反复琢磨虚心请教,才能转变成你所需要的收获,这样不断的细嚼慢咽,才会把教育做足味道。我们教师如何才能不断成长?那就需要不断地获取经验,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改造提升经验。作为新教师,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太多,如何通过反思提升每一堂课?如何得到每一位学生的敬畏?如何利用观课议课提升自己?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特别注意并不断提升的方向。更让我们感到敬畏的是:陈大伟老师作为一名资深专家,有着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基本素养,但是陈老师并没有自我满足,不再追求进步,而是仍然在每一节课之后不断的反思和自我批评,并坚持在反思后再写一篇教学详案,这样永不松懈的钻研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午间沙龙·读书是诗意与远方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基于此,午饭后的休闲时间,我们有幸参加了陈大伟教授,王丽琴教授,陈璞老师组织的读书沙龙活动。各位老师结合自身的读书经历,读书活动,真切地向我们阐释了教师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沙龙接近尾声,新教师们纷纷提出自己在读书时的困惑,针对新教师的问题,教授们也给予恳切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新教师能有合理的教育生涯规划,明确自己未来发展之路,有针对性的选择书籍,精读,重读,多读,同时读后要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出,将名家名著里的理论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内化为自身的经验。"读而思,然后知不足;思后变,方能有所成"

心得: 读书不在于多少,重要的是我们要读好书。教师要做个"杂家",首先要读自己专业的书籍,期刊,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然后再进行泛读,多读文史哲类书籍,拓展自身知识面。反思自己,平时忙于教学,忙于学校交代的这样那样的任务,忙于自己的家庭,留给读书的时间确实不多。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多阅读,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要有一桶水的储备的同时,更要把这桶水变成一汪活水,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教学。

四、课堂观察·入住"工作坊",打开"心世界"

课堂观察不是为了某一篇课文的教学,也不是为了某一位教师的教学。它是对同一个对象进行观察,找到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而改进教师的行为,再进一步服务于我们观察的对象,也就是我们的学生。13位老师从备课到尝试课再到改进课,一步步给我们讲述了精修坊的工作历程,从他们的历程中可以看出每一位老师都全情投入,认真观察学生,在观察学生中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提升,实现自我的升华。

心得: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了解到,每个孩子具体情况不同,我们要允许每个孩子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得知,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反推课堂的教学设计,才能找到更好的教学方向;通过课堂观察,我们认识到,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以及周围所有有关环境的必要性.;通过课堂观察,更是打开了我们的新思路,新视野。真正的体会到了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导,观课议课不应该仅仅关注教师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和处理教学内容的,更应该关注教师处理教学内容的方式是否能真正的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是否能真正的接收和理解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否真正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能力。

"我们都一样。"这是听工作坊成员汇报时,脑海里最直接的想法。他们与我们一样,每人都是刚刚踏上讲台,无法拂去衣袖间与举止中的青涩。一张圆桌,围绕着13颗年轻的心,合作互补、相濡以沫,他们的默契程度令我吃惊。是的,这是一个注重合作的团队,从会务员到观察员的详细分工,从听一节课的流程安排,13个人的力量严丝合缝的凝聚到一起,向同一个目标前行。其实我们都一样,都是经验不足的新教师,也许,这次培训就是要告诉我们,一种出生牛犊的前行方式。是的,我们都一样,让我们一起走过青葱,走过芬芳。我们仍在路上。

五、黑夜寻光·晚间交流研讨,反思积攒智慧

陈大伟教授说,希望每一个孩子能够在我们教师身上获得启发与源源不断的力量,"因为你,我们变得更好"。而一天紧锣密鼓的培训更是让我们不禁喃喃道:"因为你,我们变得更好"

感谢市南教育研究中心,因为你,我们2014级新教师可以不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才干,变得更好; 感谢精心准备的讲座发言,如沐春风,醍醐灌顶;感谢我们放弃午休的读书沙龙,在书的瀚海中畅谈教育理想;感谢匆匆晚饭后的研讨学习,让我们反思深化,将知识熟记于心,并寻找贯彻行动的切入点;感谢在感恩节的这一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将会成长为理想的教师!

                                                            2014级新教师  中学一组供稿

                                                                     201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