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孩子其中,和孩子一起发现阅读的快乐
——读《让孩子爱上阅读》有感
区级机关幼儿园 孟蕊
《让孩子爱上阅读》是日本多湖辉先生所著,作者从多方面介绍了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方法,让我们更好的帮助孩子挖掘阅读的乐趣,看起来平常的文字,却是娓娓道来,让我对孩子阅读的指导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书中有几处,让我颇有感触,如:“即使在识字以后,听他人讲述书中内容仍然会有兴趣吗?”这也让我联想到了我在平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发现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将培养孩子早期阅读作为我一个学期工作中的重点工作。
幼儿学会阅读是幼儿成功学习的重要条件,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尽早进入知识的海洋、开阔幼儿的视野、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幼儿的性情,还可以让幼儿借助早期阅读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生活经验、表现亲身体验、表达个性情感,它为幼儿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架设起一道健康成长的阶梯。由此,我们以创设良好的阅读区为切入口,在活动区中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努力使得早期阅读的内容更宽泛,教师的思路更新颖,幼儿的兴趣更昂然。
图书区是开展幼儿园阅读活动的载体和桥梁,是活动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却发现,新图书刚刚出现时,很多孩子蜂拥而至,过不了几天,孩子们就会对图书区失去兴趣。
在图书区里投放了很多新书,大班的孩子们要怎样在这么短短几天内就把新图书都看完了呢?我觉得这个事情有点蹊跷。于是我做了一次“卧底”,看看孩子们到底是不是真的看完了这些书,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第一次观察:孩子们到底看了多少书?
活动区开始,德德跑到图书区,随意拿起一本书,翻看了几下,就随意塞回去,对老师辛苦做好的图书标识视若无睹,这样一本一本拿起放下,几次后,拿起来一本绘本《勇敢做自己》坐回了座位,认真开始阅读,其他几个孩子也是如此。
我走过去,拿起他刚才翻看过的图书,基本是画面不够生动的《生命的故事》,我拿起这本《生命的故事》坐在德德旁边,他看看我,我怕他紧张,先是没说话,对他笑了一下,低下头看我自己手里的书,他一看我没有责备他的意思,也低头开始看自己的书,他看的是一本绘本图书《勇敢做自己》,不仅色彩丰富,绘画内容也生动有趣。
我看了两页之后,看他情绪放松了,悄悄问他:“我这本书你看过了吗?好看吗?”他没抬头,回答我:“看过了,不好看。”我追问:“我还没看呢,书里都说什么了?”德德说:“不知道啊,我就看了前面几页,好像没什么意思。”
我又依样画葫芦,问了其他几个孩子,有的回答是因为书页画面图案、色彩或者书名不够吸引人,还有的说是看不懂讲的是什么。
于是,我将图书区中大面积的投放了绘本图书,我利用早读时间,带领孩子挑选图书,首先把孩子们喜欢的适合阅读的绘本图书挑出来,幼儿能够进行独立讲述这类图书图书,再把一些寓意好,但是幼儿独立阅读有困难的图书单独挑出来,在教育活动中进行引导,幼儿对图书区的热情又被点燃了。
第二次观察:图书的数量合适吗?
幼儿园为孩子们购置了很多新的绘本图书,我的初衷是为了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多放几本不同的绘本图书,让孩子们能多读几本书。但在几天后,我发现,取的时候,孩子们往往是争抢同一本书,并且在阅读过程中,你看你的,我看我的,没有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如果看到别人看的绘本图书有意思,就会发生争执。收放图书的时候,也会因为数量过多,而没有头绪,看来图书数量也影响了孩子们的阅读质量。
于是,我改变了投放方法,在一定时间内减少了绘本图书总数,改为根据主题定期更换部分绘本图书,在阅读中鼓励孩子找伙伴一起阅读,支持孩子悄声讲述,沟通内容。
第三次观察:他们真的会根据图书上的标识取放图书吗?
新的绘本图书投放前我们把书架和图书封面都做了标识,书架上利用不同颜色的正方形分了区,而书籍的书脊也是用对应的颜色的正方形进行了标注,但实际活动中,我发现,图书区的书籍取放成为一个难题,孩子们取的时候比较盲目,放的时候又比较随意。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让大家一起想办法。浩浩说:“我去书店看了,他们那里有很多的书架,大家可以拿了就在那里看,不会走远,放的时候就直接放上去了。”伊诺立刻提出自己的意见:“咱们班可没有那么大地方,大家都站在那里,就太挤了。”经孩子们提醒,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于是我提出来:“我们的书架是落地的,小朋友放底层书的时候要蹲下来,就比较占地,这也需要想办法解决。”铠绮说:“我们需要图书管理员,大家的书交给管理员,让她来放。”小朱说:“我去图书馆就看到有图书管理员,特别辛苦,那么多书都要放回去,太累了,都没时间做其他的事情了。”
轩轩说:“我想起来了,图书馆还有一个机器,上面有图,管理员就是根据那个图知道书应该放在哪。”他这句话一下就打开了我的思路,对!我们可以制作图书索引图,于是我和孩子们开始就图书索引图的具体制作展开了活动。
首先是观察安全示意图等范例,找出规律,孩子们了解到一般示意图是根据实物范本按照比例缩小制作,我们先是在大卡纸上用线条把书架的样子按比例圈画出来,并贴上对应的彩纸标注出区域,然后做图书的小样儿。最初我们把每本书都拍下来,贴到示意图上,但是发现缩小版的示意图上,每个区域大概是4*8厘米,而拍摄的图书封皮图大概是1.5*1.5厘米大小,太小了就看不清,贴不了那么多图,这可怎么办?大宝说:“我们每册书就贴一张图得了。下面写上1、2代表这册数书,我们有两本,好不好?”这个主意真好!接下来就是美工区的小朋友把打印好的图书小彩图一个个沿线剪下来。
孩子们剪得可认真了,但是问题又出现了,我们需要把彩图根据实际标识贴到对应着的示意图区域里,这么多的图一个个去对应,工作量太大了。小宇说:“我们按照颜色先把图书分类吧,我说粉色区的书名,你们来找彩图。”心悦说:“我把粉色区的书搬过来,我们对着书皮图案找也行。”
大家一起动手,在众多的彩图中寻觅,随着一张张彩图被对应贴到示意图上,孩子们不时发出胜利的笑声。彤彤说:“要是开始,我们就一个区一个区的剪下来,立刻就贴好就不会这么麻烦了。”孩子们立刻回应:“是啊是啊,下次我们要注意,多想想再动手。”一边说一边笑、一边找,半个小时后,我们已经完成了一个书架示意图的工作,看着我们大家一起制作出来的示意图,孩子们欢呼起来。
我们把示意图放在书架上,每次取图书的时候,孩子们都会根据示意图,看看哪是自己最想看的书,在哪一个区,然后迅速找出,放的时候也能很迅速的摆放好。图书管理员负责检查。孩子们看书的目的性和常规性更强了。
第四次观察:幼儿阅读的质量如何?
观察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看书很认真,但是看完了就完了,只有在老师提问或者同伴交流的时候说几句图书内容,那么怎么把阅读质量再次提升呢?许多学者认为,图书区应具备“丰富的辅助材料,以增强图书区的吸引力”。知名幼教专家徐明也认为:“图书区不只是读书区,还是一个读书、书写、绘画的区域。”也就是说幼儿阅读不仅仅在于看和简单的复述讲述,还要把图书中的内容内化于心,并充分的表现出来。于是我提供了便于幼儿记录、创编各种图书的剪刀、纸、笔等辅助阅读材料,鼓励孩子把自己看到图书中最喜欢的图案模画下来制作自己的读书图集或者续编画图书,制作续集书,并进行展示,激发他们深入阅读的兴趣,提升阅读质量。
我们班的图书区里有很多绘本小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花费的这些小心思,给孩子和我带来很多启示。在制作索引图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调整比例,数量对应等,还知道了分工合作感悟适当的取舍等等,而我也在每一次观察和与他们的交流互动中,一步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每一次改变都能让我看到孩子们的进步,而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颇多。从最初急功近利的想让孩子多读书,到懂得让孩子循序渐进的读书,怎么读好一本书到带领孩子们一起为读好书而想办法,不光是阅读质量在提高,我的教育能力也逐步提升。
《让孩子爱上阅读》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也给了我很多的感悟,给我开启一扇门,让我能更科学的引导和培养孩子对早期阅读的兴趣发展,让孩子阅读的小船在人生的海洋中越行越远!我想,这也正是潜心观察,用心做教育的一个经验的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