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403088
当前在线 36

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发表时间:2017-03-09阅读次数:23091

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试行)

 

为推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标准化﹢”城市战略的要求,制定本评价标准体系。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教督〔2012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62号)、《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9号)等文件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自主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二、制定原则

(一)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把学校工作是否适应学生发展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准,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发展过程,注重考察学生进步的程度,努力落实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

(二)引领学校自主发展。尊重学校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注重评价学校有效实现自我预设目标的能力,注重评价学校提升办学质量的努力程度,注重对学校发展的增值评价,引导不同办学基础、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持续发展、特色发展。

(三)坚持多元评价。创新评价机制和方法,通过将学校自评与外部专家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多元化评价和多方信息相互印证的方法,对学校办学质量做出综合评价,进一步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实效性。

三、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分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初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和幼儿园六个评价指标体系。每个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3个一级指标,若干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各指标体系适用于相应层次的各类学校。具体内容详见附件。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

(一)作为政府对学校绩效评价的依据。每年根据工作要求,从评价指标体系中选择一定数量的指标用于对学校的年度绩效考核。

(二)作为学校自我评价、自我诊断、自我改进的主要依据。发挥学校办学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深入开展自评自诊,走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之路。

    五、有关要求

    本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各类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对于民办学校可适当调整评价指标。对于未涵盖的办学类型,各区市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本区市指标评价体系。

 

附件:1.青岛市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3.青岛市初级中学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4.青岛市小学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5.青岛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6.青岛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附件1

青岛市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一)学生发展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方式与方法

A1

学生

发展

 

 

B1

身心

健康

C1

体质

健康

学生具有良好的健康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体质监测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学生视力保持状况良好。

1.以市教育局上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和视力抽测变化结果为依据进行评价。

2.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总体观察、个别访谈、随机抽查等方法对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评价;(2)委托第三方机构,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抽样调查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情况。

3.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C2

健康

生活

方式

学生了解和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1.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

C3

情绪

行为

调控

学生具有阳光心态和良好的情绪控制和行为约束能力,具有一定的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C4

人际

关系

能积极与同伴、教师和父母有效沟通;具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B2

品德

发展

C5

行为习惯

熟悉并遵守《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在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爱护环境等方面有良好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总体观察、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和评价学生品德发展的状况;(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品德发展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对学生品德发展进行评价。

C6

公民素养

具有公民意识,在珍爱生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等方面有良好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C7

人格品质

具有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尊重他人、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

C8

理想信念

熟知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情感、民族认同感、社会责任、集体意识、国际理解和人生理想。

 

B3

学业

发展

C9

知识技能与

学科思想方法

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备各学科要求的基本素养。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总体观察、听课、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纸笔测试等方法进行学生学业发展状况评价;(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学业发展水平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学生学业发展状况。

C10

学习能力

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适应“互联网+”等信息化学习趋势,掌握必要的数字学习技能等。

C11

学业水平

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成绩优良,学生发展的增值高。

1.以高中入学成绩、山东省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为依据进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

2.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校学生发展的增值性评价。

B4

艺术

素养

兴趣

特长

C12

艺术

素养

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知识;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有初步的艺术创作和鉴赏能力。

1.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艺术素养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学生兴趣特长、参加社团活动等方面的状况。

C13

兴趣

特长

学生具有一定的兴趣爱好,有丰富的课外生活,在文学、艺术、科技(创造发明)、体育等领域的特长得到培养和发挥。掌握“体育、艺术2+1项目”技能。

B5

实践

创新

C14

创新

品质

学生敢于质疑,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勇于探究,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并进行理性分析,做出独立判断等。

1.外部评价:(1)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创新品质与实践能力发展状况的抽样监测;(2)市教育局组织专家,通过现场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学生创新品质与实践能力状况。

C15

实践

能力

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学科实践能力。

  (二)教师发展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方式和方法

A2

教师

专业

发展

B6

师德师风

C16

职业

道德

专业态度

熟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从事有偿补课;坚持立德树人,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具有终身学习意识,有团队精神。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现场考察、听课、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记录与评价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状况;(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的监测。

2.学校自评:以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学校评价等方式,对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3.课堂录像评价:随机对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录像,组织外部专家对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分析和评价。

 

B7

专业

知识

C17

教育教学与

学科知识

了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学科课程标准,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主动更新知识结构。

 

B8

专业

能力

C18

教学设计与

实施能力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

C19

班级管理和

育人能力

具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能力,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与德育相结合,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妥善应对突发事件,落实教师“一岗双责”的要求。

C20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能灵活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和工具,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恰当利用评价结果,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C21

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能够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创新。

C22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具备借助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C23

课程开发与

实施能力

根据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需要,充分运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三)学校发展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方式和方法

 

 

 

 

 

A3

学校

管理

 

B9

办学理念与

发展规划

C24

办学

理念

办学理念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充分体现国家意志、时代要求与历史传承。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考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规划制定与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办学理念和五年发展规划年度完成情况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25

发展

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能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目标明确,切实可行;师生、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制定并认同学校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得到有效实施并不断完善。

 

B10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C26依法办学

学校依法依章程治校,建立并践行以章程为核心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健全师生权益救济机制;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有健全的学校重大决策、重要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27

自主管理

校长负责制得到落实;学校重大决策和涉及师生利益的事项,有民主规范的决策程序和工作流程;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教师、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

C28

民主监督与

社会参与

建立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校务、党务公开制度,健全校内民主监督机制和家长、社会参与监督学校办学的有效机制;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常态化运行,学校与家长、社区联系密切,家长、社区代表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得到积极发挥。

 

B11

领导

团队

建设

 

C29

干部队伍建设

校长领导力强;领导班子带头学习,廉洁自律,团结协作,民主决策,群众满意度高;中层管理人员有大局意识,有团队精神,有奉献精神,执行力强。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领导团队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领导团队建设情况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B12

师资

队伍

建设

 

C30

教师发展管理

学校有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阶段目标;教师有专业发展规划和阶段性总结。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听课、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1

教师

培养

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师梯队建设机制,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C32

教师考核与

激励

制定科学的教师考核方案,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过程性评价制度,落实多元化的教师激励机制。

B13

德育

建设

C33

德育机制

有德育整体规划,有明确的阶段目标与措施;能够拓宽德育途径,创新德育方式方法;落实全员育人的要求。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德育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德育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4

德育活动

校内外德育活动制度化、特色化;积极发展社团组织,支持学生自主管理;建立适合学生的校内外志愿服务项目、岗位和实践基地,在学生实践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C35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条件有保障,有心理辅导室,按标准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有效开展心理教学活动、师生心理培训等工作。

 

B14

课程

建设

实施

C36

课程管理与

开发

建设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有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和建设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特色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需求。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听课、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课程实施与建设情况进行评价;(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电话调查或网络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的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7

课程实施与

改革

重视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材施教;建立基于生涯规划的有效选课指导制度,实施分层、分类选课走班;落实教学常规,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C38

学业

负担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作业时间、睡眠时间、补课时间及考试(测验)组织符合有关规定,学校有相关的制度并能严格落实。

B15

学校文化建设

C39

文化育人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主题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文化教育载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优良。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文化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B16

校园安全管理

C40

安全管理制度

有健全的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有健全的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校园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安全管理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41

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预防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B17

教学条件建设

C42

资源配置与

使用

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室等教学资源配置合理,使用率高。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学校教学条件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教学条件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43

数字智慧校园建设

强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和资源平台应用,将信息技术渗透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推进数字智慧校园建设,健全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学校各类教育教学资源使用效率高。

B18

满意度评价

C44

多元评价

学生对教育教学满意度高;教师对管理与服务满意度高;家长对学校办学满意度高。

1.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网络问卷、电话调查等方式进行满意度评价。

B19

特色

项目

创新成果

C45

特色项目与

创新成果

学校形成特色项目,成效明显;围绕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形成创新成果。

1.外部专家集中评审: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在查阅资料、学校答辩、现场考察等基础上,集中进行特色与创新成果的评审。

2.学校自评:以学校对特色项目与创新成果的申报书为基本依据进行评价。

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教督〔2012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教育部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教党〔201440号)、《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3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指导意见》(鲁教基字〔20097号)、《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试行)》《山东省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关于印发2008年度中小学办学行为督导评估方案的通知》(鲁教督字〔20083号)、《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办发〔20102号)、《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方案》(青教督字〔20154号)、《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学年度绩效考核办法》(青教通字〔201464)、《青岛市关于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青办发〔20152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

 


 

附件2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一)学生发展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方式与方法

A1

学生

发展

B1

身心健康

C1

体质

健康

学生体质监测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学生视力状况良好。

1.以市教育局上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和视力抽测结果为依据进行评价。

2.外部评价:(1)委托督学和行业企业等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两种方式,通过总体观察、个别访谈、随机抽查等方法了解学校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状况;(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抽样调查学生体质健康情况。

3.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评价。

C2

心理

健康

学生在学习、实习、求职过程中有积极进取的态度;能处理好同伴、师生和亲子关系,觉察与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有健全的人格。

1.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学生心理健康和健康生活方式状况。

C3

健康

生活

方式

有丰富的课外生活,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掌握“体育、艺术2+1”项目技能;了解和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B2

品德发展

C4

行为

习惯

熟悉并遵守《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在安全防护、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爱护环境、团队活动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与意识。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委托督学或行业企业等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两种方式,通过总体观察、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和评价学生品德发展的状况;(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品德发展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C5

公民

素养

具备公民意识,在珍爱生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等方面有良好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C6

理想

信念

熟知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国家认同感、国际理解和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

C7

职业

道德

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B3

基础

素养

C8

人文素养

文化基础和专业课程学业成绩优良;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学生发展的增值明显提高。

1.外部评价:(1)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基础素养抽样监测和学生发展的增值评价;(2)委托督学和行业企业等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两种方式,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随机抽查等方法了解学生基础素养状况。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对学生基础素养进行评价。

C9

职业素养

有正确的择业观;积极参加实习、就业、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实践活动,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水平高。

B4

职业技能

C10

技能抽测与

大赛成绩

在青岛市中职学生职业技能抽测中的成绩不断提升;在国家、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中的成绩优异。

1.以教育局提供的各学校双证书获取情况和技能抽测评价结果为评价的基本依据。

2.外部评价:(1)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的抽样监测和用人单位反馈调查;(2)组织督学和行业企业等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职业技能进行评价。

3.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评价。

C11

双证书获取

学生的毕业率高;参加本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且通过率较高;毕业生取得2个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率逐年提高。

B5

就业质量

C12

就业

创业

应届毕业生的直接就业率合理;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不低于85%,并保持连年增长;相关行业企业对毕业生评价高;学生积极参加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

1.以教育局提供的毕业生就业基础数据为依据进行评价。

2.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对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情况的评价。

3.学校自评:学校对就业质量进行评价。

(二)教师发展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方法

 

A2

教师

专业

发展

B6

师德师风

C13

职业

道德

专业

态度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熟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本职工作,具有终身学习意识,有团队精神。

1.外部评价:(1)教育局组织督学和行业企业等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两种方式,通过课堂观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记录与评价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状况;(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的监测。

2.学校自评:以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学校评价等方式评价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发展状况。

3.课堂录像评价:随机对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录像,组织外部专家对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分析和评价。

B7

专业知识

C14

教育教学与

专业知识

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课程标准与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主动更新知识结构。

B8

专业能力

C15

教学设计与

实施能力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根据职业教育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能熟练运用相关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并能恰当运用评价结果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C16

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能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以教科研引领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C17

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能力

掌握所教专业的实践技能,具有企业实践经验;能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及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服务;主动更新知识结构。

C18

学生管理能力

具有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具有班级管理及创新班级管理模式的能力。

C19

课程开发与

实施能力

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及课程资源;能以实训基地为依托有效组织实践教学。

(三)学校发展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方式和方法

 

 

 

 

 

 

 

A3

学校

管理

B9

办学理念与

发展规划

C20

办学

理念

办学理念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充分体现国家意志、时代要求与历史传承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督学和行业企业等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规划制定与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办学理念和五年发展规划年度完成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21

发展

规划

根据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合理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领导重视规划实施,保障到位,措施得力;学校年度发展目标能有效达成。

B10

现代学校制度

建设

C22

依法

办学

学校依法依章程治校,建立并践行以章程为核心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健全师生权益救济机制;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有健全的学校重大决策、重要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督学和行业企业等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23

自主

管理

校长负责制得到落实;学校重大决策和涉及师生利益的事项有民主规范的决策程序和工作流程;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教师、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

C24

民主监督与

社会参与

建立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校务、党务公开制度,健全校内民主监督机制和家长、社会参与监督学校办学的有效机制;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常态化运行,学校与家长、社区联系密切,家长、社区、行业、企业代表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得到积极发挥。

B11

德育

实施

C25

机制与

队伍

德育组织机构与制度健全,有德育整体规划,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与措施;班主任、社团辅导员队伍配置到位,有满足需求的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师和职业指导师,全员育人的要求得到落实。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督学和行业企业等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学校德育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德育实施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26

课程与

渠道

德育课程教学符合大纲要求;加强其他学科专业课程渗透,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发挥实训实习在职业素养养成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C27

内容与

形式

大力实施文明修身工程,广泛开展“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积极开展“职教义工进社区”活动,社会影响好;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B12

教学条件建设

C28

实训实习条件

校内实训设施设备配置合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利用率高;校外基地能满足实习要求;管理制度完善,保障实训实习安全。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督学和行业企业等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资料查阅等方法,对学校教学条件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教学条件建设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29

信息化条件与资源

信息化条件和环境能够满足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需要;注重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与应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智慧校园有成效。

B13

专业

建设

C30

专业

设置

建设

水平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规划,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结构合理,形成一定规模和鲜明特色的专业群;专业建设达到较高水平。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督学和行业企业等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学校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专业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B14

课程

建设

C31

课程

建设

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完整;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课程内容及时更新,与行业先进水平保持同步,体现中高职课程衔接;开发和使用青岛市精品课程成效明显,校本课程建设水平高,数字化课程资源丰富。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督学和行业企业等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学校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课程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B15

教学管理与

质量监控

 

C32

教学管理

加强公共基础课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实习方案制订科学,过程管理规范,无重大安全事故,用人单位对学生实习表现反映良好。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督学和行业企业等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学校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3

质量监控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控制体系健全,制度完整,落实到位;用人单位代表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

B16

师资队伍建设

C34

师资

结构

具有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任教师队伍,师生比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高;兼职和专职教师的比例合理。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督学和行业企业等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5

教师培训与

管理

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培训制度与教师梯队建设机制;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比例高;学校有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教师有专业发展规划和阶段性总结。

C36

教师

考核

激励

制定科学的教师考核方案;建立起多方参与的教师发展过程性评价与激励机制。

B17

校园文化建设

C37

校园

文化

将先进地域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具有特色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督学和行业企业等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B18

校园安全管理

C38

安全管理制度

有健全的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有健全的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校园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安全管理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9

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预防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B19

办学

模式

C40

校企

合作

积极开展企业冠名、订单培养,共同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同开展产品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督学和行业企业等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学校办学模式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办学模式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41

现代学徒制

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明确学生双重身份,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长效机制。

C42

集团化办学

学校组建或参与职业教育集团;与行业企业定期开展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基地建设、教学研究、产品研发等活动。

B20

社会

服务

C43

社会

服务

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服务;面向社会、企业和社区,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服务。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督学和行业企业等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学校社会服务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社会服务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B21

满意度评价

 

C44

多元

评价

学生对教育教学满意度高;教师对管理与服务满意度高;家长对学校办学满意度高,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高。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督学和行业企业等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学生、教师、家长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的评价;(2)委托第三方机构通过网络问卷、电话调查等方式进行满意度评价。

B22

特色

项目

创新成果

C45

特色项目与

创新成果

学校形成特色项目,成效明显;围绕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形成创新成果。

1.外部专家集中评审:市教育局组织督学和行业企业等专家,在查阅资料、学校答辩、现场考察等基础上,集中进行特色与创新成果的评审。

2.学校自评:以学校对特色项目与创新成果的申报书为基本依据进行评价。

政策依据:

《职业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教党〔201440号)、《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19号文件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意见》《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山东省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方案》《青岛市职业教育条例》《青岛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4-2020年)》《青岛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


 

附件3

青岛市初级中学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一)学生发展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方式与方法

 

A1

学生

发展

B1

身心

健康

 

C1

体质

健康

具有良好的健康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体质监测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体育中考成绩优良;学生书写姿势正确,学生视力状况良好。

1.以市教育局上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抽测、视力抽测结果和体育中考成绩为依据进行评价。

2.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总体观察、个别访谈、随机抽查等方法了解学校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状况;(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抽样调查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情况。

3.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C2

健康

生活

方式

了解和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1.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生日常表现写实记录等为主要形式,记载学生心理健康等状况,作为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和健康生活方式评价的依据。

C3

情绪

行为

调控

具有良好的情绪控制和行为约束能力,具有一定的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C4

人际

关系

能积极与同伴、教师和父母有效沟通;具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B2

品德

发展

C5

行为习惯

熟悉并遵守《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在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爱护环境等方面有良好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总体观察、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和评价学生品德发展的状况;(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品德发展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生日常表现写实记录等为主要形式,评价学生品德发展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C6

公民素养

具有公民意识,在珍爱生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等方面有良好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C7

人格品质

具有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尊重他人、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

C8

理想信念

熟知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情感、民族认同感、社会责任、集体意识、人生理想。

B3

学业

发展

C9

知识技能与

学科思想方法

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初步具备各学科要求的基本素养。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总体观察、听课、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学生学业发展状况评价;(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学业发展水平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学生学业发展状况。

 

C10

学习能力

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适应“互联网+”等信息化学习趋势,掌握必要的数字学习技能等。

C11

学业水平

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优良。学生发展的增值明显提高。

1.以青岛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中考成绩为依据进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

2.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校学生发展的增值性评价。

B4

艺术

素养

兴趣

特长

C12

艺术

素养

有健康的审美趣味,有初步的综合艺术能力和审美水平。

1.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艺术素养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生日常表现写实记录等为主要形式,记载学生兴趣特长、参加社团活动等方面状况,作为学生艺术素养和兴趣特长评价依据。

C13

兴趣

特长

具有一定的兴趣爱好,有丰富的课外生活,掌握“体育、艺术2+1项目”技能。

B5

实践

创新

C14

创新

品质

能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积极参加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外部评价:(1)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创新品质与实践能力发展状况的抽样监测;(2)市教育局组织专家,通过现场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生日常表现写实记录等为主要形式,记载学生兴趣特长、参加社团活动等方面状况,作为学生实践创新方面的评价依据。

C15

实践

能力

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初步具有一定的学科实践能力。

  (二)教师发展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方式与方法

 

A2

教师

专业

发展

 

B6

师德师风

C16

职业

道德

专业态度

熟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从事有偿补课;坚持立德树人,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具有终身学习意识,有团队精神。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听课、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记录与评价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状况;(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的监测。

2.学校自评:以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学校评价等方式,记载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发展状况,作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依据。

3.课堂录像评价:随机对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录像,组织外部专家对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分析和评价。

B7

专业

知识

C17

教育教学与

学科知识

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学科课程标准,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主动更新知识结构。

 

B8

专业

能力

C18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

C19

班级管理和育人能力

具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能力,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与德育相结合,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妥善应对突发事件,落实教师“一岗双责”的要求。

 

C20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能灵活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和工具,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恰当利用评价结果,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C21

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能够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创新。

C22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具备借助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C23

课程开发与

实施能力

根据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需要,充分运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三)学校发展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方式与方法

 

 

 

 

 

 

A3

学校

管理

 

 

B9

办学理念与

发展规划

C24

办学

理念

办学理念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充分体现国家意志、时代要求与历史传承。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资料查阅、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学校规划制定与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办学理念和五年发展规划年度完成情况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25

发展

规划

发展规划能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目标明确,切实可行;师生、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制定并认同学校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并得到有效实施。

B10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C26依法

治校

学校依法依章程治校,建立并践行以章程为核心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健全师生权益救济机制;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有健全的学校重大决策、重要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27

自主

办学

校长负责制得到落实;学校重大决策和涉及师生利益的事项,有民主规范的决策程序和工作流程;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教师、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

C28民主监督与

社会参与

建立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校务、党务公开制度,健全校内民主监督机制和家长、社会参与监督学校办学的有效机制;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常态化运行,学校与家长、社区联系密切,家长、社区代表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得到积极发挥。

B11

领导

团队

建设

C29

干部队伍建设

校长领导力强;领导班子带头学习,廉洁自律,团结协作,民主决策,群众满意度高;中层管理人员有大局意识,有团队精神,有奉献精神,执行力强。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领导团队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领导团队建设情况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B12

师资

队伍

建设

C30

教师发展管理

学校有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阶段目标;教师有专业发展规划和阶段性总结。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听课、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1

教师

培养

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师梯队建设机制;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C32

教师考核与

激励

制定科学的教师考核方案,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过程性评价制度,落实多元化的教师激励机制。

B13

德育

建设

C33

德育机制

有德育整体规划,有明确的阶段目标与措施;能够拓宽德育途径,创新德育方式方法;落实全员育人的要求。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观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德育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德育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4

德育活动

校内外德育活动制度化、特色化;积极发展社团组织,支持学生自主管理;建立适合学生的校内外志愿服务项目、岗位和实践基地,在学生实践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C35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条件保障,有心理辅导室,按标准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有效开展心理教学活动、师生心理培训等工作。

B14

课程

建设

实施

C36

课程管理与

开发

建设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有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和建设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特色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需求。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进行评价;(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电话调查或网络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的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7

课程实施与

改革

重视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材施教;建立学校课程学生选课制度,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落实教学常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健全。

C38

学业

负担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作业时间、睡眠时间及考试(测验)组织符合有关规定,学校有相关的制度并能严格落实。

B15

学校文化建设

C39

文化育人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主题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文化教育载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优良。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观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文化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B16

校园安全管理

C40

安全管理制度

有健全的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有健全的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校园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安全管理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41

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预防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B17

教学条件建设

C42

资源配置与

使用

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室等教学资源配置合理,使用率高。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学校教学条件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教学条件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43

数字智慧校园建设

强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和资源平台应用,将信息技术渗透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推进数字智慧校园建设,健全网络教学资源体系。

B18

满意度评价

C44

多元评价

学生对教育教学满意度高;教师对管理与服务满意度高;家长对学校办学满意度高。

1.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网络问卷、电话调查等方式进行满意度评价。

B19

特色项目与

创新成果

C45

特色项目与

创新成果

学校形成特色项目,成效明显;围绕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形成创新成果。

 

1.外部专家集中评审: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在查阅资料、学校答辩、现场考察等基础上,集中进行特色与创新成果的评审。

2.学校自评:以学校对特色项目与创新成果的申报书为基本依据进行评价。

政策依据: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教督〔2012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教育部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教党〔201440号)、《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基一〔201410号)、《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3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小学管理规程》《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指导意见》(鲁教基字〔20097号)、《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2010)、《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试行)》《山东省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关于印发2008年度中小学办学行为督导评估方案的通知》(鲁教督字〔20083号)、《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办发〔20102号)、《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方案》(青教督字〔20154号)、《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学年度绩效考核办法》(青教通字〔201464)、《青岛市关于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青办发〔20152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

附件4

青岛市小学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一)学生发展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方式与方法

 

A1

学生

发展

 

B1

身心

健康

C1

体质

健康

学生具有良好的健康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体质监测方面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学生书写姿势正确,视力状况良好。

1.以市教育局上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抽测、视力抽测结果为依据进行评价。

2.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总体观察、个别访谈、随机抽查等方法了解学校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状况;(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抽样调查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情况。

3.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C2

健康

生活

方式

学生了解和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1.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生日常表现写实记录等为主要形式,记载学生心理健康等状况,作为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和健康生活方式评价的依据。

C3

情绪

行为

调控

能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学生具有良好的情绪控制和行为约束能力,具有一定的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C4

人际

关系

能积极与同伴、教师和父母有效沟通;具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B2

品德

发展

C5

行为习惯

熟悉并遵守《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在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爱护环境等方面有良好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总体观察、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和评价学生品德发展的状况;(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品德发展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学生品德发展相关方面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C6

公民素养

在珍爱生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等方面有良好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C7

人格品质

学生具有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尊重他人、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

C8

理想信念

学生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祖国、爱家乡、爱中华文化,具有社会责任和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

B3

学业

发展

C9

知识技能

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初步具备各学科要求的基本素养。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总体观察、听课、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学校学生学业发展状况;(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学业发展水平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学生学业发展状况。

 

C10

学习

态度与

方法

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适应“互联网+”等信息化学习趋势,掌握必要的数字学习技能等。

B4

艺术

素养

兴趣

特长

C11

艺术

素养

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知识;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有初步的综合艺术能力和审美水平。

 

1.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艺术素养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生日常表现写实记录等为主要形式,记载学生兴趣特长、参加社团活动等方面状况,作为学生艺术素养和兴趣特长评价依据。

C12

兴趣

特长

学生具有一定的兴趣爱好,有丰富的课外生活,在文学、艺术、科技(创造发明)、体育等领域的特长得到培养和发挥;掌握“体育、艺术2+1项目”技能。

B5

实践

创新

C13

创新

品质

学生敢于质疑,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勇于探究,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

1.外部评价:(1)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创新品质与实践能力发展状况的抽样监测;(2)市教育局组织专家,通过现场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生日常表现写实记录等为主要形式,记载学生兴趣特长、参加社团活动等方面状况,作为学生实践创新方面的评价依据。

C14

实践

能力

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师发展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方式与方法

 

A2

教师

专业

发展

 

B6

师德师风

C15

职业

道德

专业态度

熟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从事有偿补课;坚持立德树人,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具有终身学习意识,有团队精神。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听课、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记录与评价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状况;(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的监测。

2.学校自评:以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学校评价等方式评价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发展状况。

3.课堂录像评价:随机对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录像,组织外部专家对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分析和评价。

B7

专业

知识

C16

教育教学与

学科知识

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学科课程标准,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主动更新知识结构。

B8

专业

能力

C17

教学设计与

实施能力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

C18

班级管理和

育人能力

具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能力,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与德育相结合,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妥善应对突发事件,落实教师“一岗双责”的要求。

C19

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能灵活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和工具,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恰当利用评价结果,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C20

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能够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创新。

C21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具备借助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C22

课程开发与

实施能力

根据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需要,充分运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三)学校发展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方法

 

 

 

 

 

 

A3

学校

管理

B9

办学理念与发展规划

C23

办学

理念

办学理念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充分体现国家意志、时代要求与历史传承。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资料查阅、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学校规划制定与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办学理念和五年发展规划年度完成情况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24

发展

规划

发展规划能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目标明确,切实可行;师生、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制定并认同学校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并得到有效实施。

 

B10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C25依法

治校

学校依法依章程治校,建立并践行以章程为核心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健全师生权益救济机制;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有健全的学校重大决策、重要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26

自主

办学

校长负责制得到落实;学校重大决策和涉及师生利益的事项,有民主规范的决策程序和工作流程;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教师、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

C27民主监督与

社会参与

建立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校务、党务公开制度,健全校内民主监督机制和家长、社会参与监督学校办学的有效机制;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常态化运行,学校与家长、社区联系密切,家长、社区代表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得到积极发挥。

B11

领导

团队

建设

C28

干部队伍建设

校长领导力强;领导班子带头学习,廉洁自律,团结协作,民主决策,群众满意度高;中层管理人员有大局意识,有团队精神,有奉献精神,执行力强。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领导团队建设情况进行评价;(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校长领导力的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领导团队建设情况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B12

师资

队伍

建设

C29

教师发展管理

教师培训面向全体教师,培训经费投入符合相关规定;教师岗位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好;教师专业发展满意度较高。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0

教师

培养

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师梯队建设机制,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C31

教师考核与

激励

制定科学的教师考核方案,建立教师教育教学过程性评价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师德、能力、业绩等方面不断发展。

B13

德育

建设

 

C32

德育机制

有德育整体规划,有明确的阶段目标与措施;能够拓宽德育途径,创新德育方式方法;落实全员育人的要求。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德育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德育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3

德育活动

校内外德育活动制度化、特色化;积极发展社团组织,支持学生自主管理;建立适合学生的校内外志愿服务项目、岗位和实践基地,在学生实践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C34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条件保障,有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按标准有效开展心理教学活动、师生心理培训等工作。

B14

课程

建设

实施

 

C35

课程管理与开发

建设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有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和建设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特色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需求。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听课、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课程实施与建设情况进行评价;(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电话调查或网络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的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6

课程实施与

改革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融入社会实践、融入文化育人;发掘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材施教;落实教学常规,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C37

学业

负担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作业时间、睡眠时间及考试(测验)组织符合有关规定,学校有相关的制度并能严格落实。

B15

学校文化建设

C38

文化育人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主题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文化教育载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优良。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文化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B16

校园安全管理

C39

安全管理制度

有健全的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有健全的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校园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安全管理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40

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预防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B17

教学条件建设

C41

资源配置与

使用

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室等教学资源配置合理,使用率高。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学校教学条件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教学条件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42

数字智慧校园建设

强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和资源平台应用,将信息技术渗透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推进数字智慧校园建设,健全网络教学资源体系。

B18

满意度评价

 

C43

多元评价

学生对教育教学满意度高;教师对管理与服务满意度高;家长对学校办学满意度高。

1.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网络问卷、电话调查等方式进行满意度评价。

B19

特色项目与

创新成果

C44

特色项目与

创新成果

学校形成特色项目,成效明显;围绕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形成创新成果。

1.外部专家集中评审: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在查阅资料、学校答辩、现场考察等基础上,集中进行特色与创新成果的评审。

2.学校自评:以学校对特色项目与创新成果的申报书为基本依据进行评价。

政策依据: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教督〔2012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教育部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教党〔201440号)、《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基一〔201410号)、《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3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小学管理规程》《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指导意见》(鲁教基字〔20097号)、《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2010)、《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试行)》《山东省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关于印发2008年度中小学办学行为督导评估方案的通知》(鲁教督字〔20083号)、《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办发〔20102号)、《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方案》(青教督字〔20154号)、《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学年度绩效考核办法》(青教通字〔201464)、《青岛市关于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青办发〔20152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


 

附件5

青岛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一)学生发展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方式和方法

A1

学生

发展

 

B1

身心

健康

C1

体质

健康

学生具有良好的健康意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学生读写姿势正确;低视力学生会使用助视、护眼的设施设备,保护视力。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总体观察、个别访谈、随机抽查等方法了解学校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状况。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等方式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评价。

 

C2

健康生活

方式

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1.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C3

情绪

行为

调控

能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具有良好的情绪和行为调控能力,具有一定的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

C4

交流与

合作

尊重并理解他人,懂得基本的交往礼仪;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善于吸纳别人合理的建议,善于交流与合作。

C5

人际

关系

能主动与同伴、教师和父母有效沟通;具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B2

品德

发展

C6

行为

习惯

熟悉并遵守《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在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爱护环境等方面有良好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总体观察、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法,对学校学生品德发展情况进行评价;(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品德发展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教师、学校评价等方式对学生品德发展进行评价。

C7

公民

素养

有平等参与的公民意识;在珍爱生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等方面有良好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C8

人格

品质

具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尊重他人、乐观顽强的人格品质。

C9

理想

信念

学生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

B3

学业

发展

 

C10

知识

技能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较明显提高。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总体观察、听课、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学校学生学业发展状况;(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学业发展水平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学生学业发展状况。

C11

学习

能力

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一定的观察、思维和自学能力;学生具有信息意识,能适应“互联网+”等信息化学习趋势。

B4

生活

技能与

实践能力

C12

生活

技能

掌握一定的生活和劳动技能,能生活自理,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生活技能与实践能力发展状况的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学生生活技能与实践能力、创新品质等方面状况。

C13

社会实践和

劳动就业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有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职教学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比率高,就业率高。

C14

创新

品质

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想象力和科学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勇于探究。

B5

艺术

素养

兴趣

特长

C15

艺术

素养

掌握一定的艺术知识与技能,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1.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学生艺术素养抽样监测。

2.学校自评:以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评价学生兴趣特长、参加社团活动等方面状况。

C16

兴趣

特长

有一定的兴趣爱好,有丰富的课外生活,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二)教师发展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方式和方法

 

A2

教师

专业

发展

 

B6

师德师风

C17

职业

道德

专业

态度

熟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特殊教育事业,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坚持立德树人,师生关系和谐。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课堂观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记录与评价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状况;(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的监测。

2.学校自评:以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学校评价等方式评价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发展状况。

3.课堂录像评价:随机对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录像,组织外部专家对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分析和评价。

B7

专业

知识

C18

教育

教学

学科

知识

了解残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主动更新知识结构。

B8

专业

能力

C19

教学

设计

实施

能力

能根据残障学生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注重缺陷补偿,挖掘残障学生的潜能,实施分类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能有效使用辅助技术手段帮助残障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并取得实效。

C20

班级

管理

育人

能力

具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能力,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与德育相结合,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妥善应对突发事件,落实教师“一岗双责”的要求。

C21

教育

教学

评价

能力

能灵活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C22

教育

教学

科研

能力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能够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以课题研究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C23

信息

技术

应用

能力

具备借助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

C24

课程开发与

实施能力

根据残障学生的需要,充分运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C25

特殊

教育

专业

技能

具有较强的特殊教育专业技能;掌握“康教结合”的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三)学校发展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方式和方法

A3

学校

管理

 

B9

办学理念与

发展规划

C26

办学

理念

办学理念符合特殊教育规律和学校实际,充分体现国家意志、时代要求与历史传承。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资料查阅、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学校规划制定与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办学理念和五年发展规划年度完成情况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27

发展

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能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目标明确,切实可行;师生、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制定并认同学校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并得到有效实施。

B10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C28

依法

治校

学校依法依章程治校,建立并践行以章程为核心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实现管理活动、办学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法治教育,健全师生权益救济机制,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有健全的学校重大决策、重要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29

自主

管理

校长负责制得到落实;学校重大决策和涉及师生利益的事项有民主规范的决策程序和工作流程;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教师、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积极探索教师学术事务自治和学生自主管理。

C30

民主

监督

社会

参与

建立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校务、党务公开制度,健全校内民主监督机制和家长、社会参与监督学校办学的有效机制;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常态化运行,学校与家长、社区联系密切,家长、社区代表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得到积极发挥。

B11

领导

团队

建设

C31

干部

队伍

建设

校长领导力强;领导班子带头学习,廉洁自律,团结协作,民主决策,群众满意度高;中层管理人员有大局意识,有团队精神,有奉献精神,执行力强。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领导团队建设情况进行评价;(2)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校长领导力的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领导团队建设情况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B12

师资

队伍

建设

C32

教师

发展

管理

学校有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阶段目标;教师有专业发展规划和阶段性总结。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听课、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3

教师

培养

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师梯队建设机制;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C34

教师

考核

激励

制定科学的教师考核方案,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过程性评价制度,落实多元化的教师激励机制。

B13

德育

建设

C35

德育

机制

有德育整体规划,有明确的阶段目标与措施;能够拓宽德育途径,创新德育方式方法;落实全员育人的要求。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德育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德育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6

德育

活动

校内外德育活动制度化、特色化;积极发展社团组织,支持学生自主管理;建立适合学生的校内外志愿服务项目、岗位和实践基地,在学生实践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C37

心理

健康

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条件保障,有心理辅导室,按标准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有效开展心理教学活动、师生心理培训等工作。

B14

课程

建设

实施

C38

课程

管理

开发

有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体系;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和建设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特色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需求。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听课、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课程实施与建设情况进行评价;(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电话调查或网络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的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9

课程

实施

重视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积极开展对特殊需要学生的康复训练;落实教学常规,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B15

学校文化建设

C40

文化

育人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主题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文化教育载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优良。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校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文化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B16

校园安全管理

C41

安全管理制度

有健全的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有健全的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现场观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校园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安全管理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42

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预防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B17

教育信息化建设

C43

数字

智慧

校园

建设

重视学校数字智慧化校园建设,在教育教学、校务管理、教研应用、生活应用等方面逐步构建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模式。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B18

校园

硬件

建设

C44

校舍

建设

管理

学校相关残疾人的无障碍基础设施和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完备,管理规范到位。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校园硬件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校园硬件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45

专用

教室

设备

学校专用教室设施配备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配齐有助于学生身心康复和辅助教学的专用设备,使用率高。

B19

社会

服务

C46

发挥资源中心

职能

承担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指导与培训;积极开展针对社会残障人士的专业指导与培训。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价。

2.学校自评:以社会服务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B20

满意度评价

C47

多元

评价

学生对教育教学满意度高;教师对管理与服务满意度高;家长对学校办学满意度高。

1.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网络问卷、电话调查等方式进行满意度评价。

B21

特色项目与

创新成果

C48

特色项目与

创新成果

学校形成特色项目,成效明显;围绕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形成创新成果。

1.外部专家集中评审: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在查阅资料、学校答辩、现场考察等基础上,集中进行特色与创新成果的评审。

2.学校自评:以学校对特色项目与创新成果的申报书为基本依据进行评价。

政策依据:

《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国办发〔20141号)、《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12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鲁教基发〔20157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鲁教基字〔201424号)、《国家中小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鲁教基发〔20156号)、《教育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山东省实施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办法》(鲁教办发〔20136号)、《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鲁教师发〔20154号)、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山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鲁教信字〔20143号)、《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鲁教信推办〔201410号)、《青岛市教育局学校安全工作管理规定》(青教通字〔20154号)、《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方案》(青教督字〔20154号)、《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学年度绩效考核办法》(青教通字〔201464)、《青岛市关于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青办发〔20152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

 


 

附件6

青岛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一)幼儿发展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

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方式与方法

A1

幼儿发展

B1

健康

状况

C1

身心状况

幼儿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具有健康的体态,身高、体重、视力、牙齿等方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经常保持稳定、愉快、积极的心理状态;能适应生活环境变化,能适应季节变化。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跟踪班级活动,通过一日活动观察,查看《幼儿素质发展评价手册》,综合评估幼儿健康状况;(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幼儿健康状况的评估。

2.幼儿园自评:以幼儿园、教师日常观察为主要方式方法,综合评价幼儿健康状况。

3.家长评价:家长通过统一的婴幼儿成长测评系统,对幼儿健康状况进行持续的跟踪评价。

 

C2

动作发展

大肌肉动作协调,运动平衡、灵敏;手眼协调,精细动作灵活。上、下肢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C3

生活习惯与

生活能力

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公共卫生习惯、饮食卫生习惯和作息习惯;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物品管理能力和学习自理能力;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掌握自我保护常识。

B2

语言

发展

C4

倾听与

表达

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理解意思,并能做出反应;喜欢听故事、散文等文学作品,能理解作品内容;乐意与成人和同伴交谈,能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能围绕一个话题有条理地叙述一件事,在表述过程中,语音准确、用词恰当。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跟踪班级活动,通过现场观察,查看《幼儿素质发展评价手册》,综合评估幼儿语言发展。

2. 幼儿园自评:以幼儿园、教师日常观察等为主要方式方法,综合评价幼儿语言发展。

3.家长评价:家长通过统一的婴幼儿成长测评系统,对幼儿语言发展状况进行持续的跟踪评价。

C5

阅读与

书写准备

喜欢阅读,能主动选择图书阅读;关注书中的图像和文字,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关注生活中常见的符号、标志和文字;书写姿势正确,能用自己理解的符号表达。

B3

社会性发展

C6

人际交往

喜欢结交朋友;掌握良好的交往规则和交往技能。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跟踪班级活动,通过现场观察,查看《幼儿素质发展评价手册》,综合评估幼儿社会性发展。

2.幼儿园自评:以幼儿园、教师日常观察为主要方式方法,综合评价社会适应状况。

3.家长评价:家长通过统一的婴幼儿成长测评系统,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进行持续的跟踪评价。

 

 

 

C7

社会适应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诚实守信。

B4

科学

素养

C8

科学探究

对周围事物感兴趣,乐于探索;能根据自己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观察和操作,并记录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分享自己的探究过程,并正确地表述自己的探究结果。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跟踪班级活动,通过现场观察,查看《幼儿素质发展评价手册》,综合评估幼儿科学素养发展。

2.幼儿园自评:以幼儿园、教师日常观察为主要方式方法,综合评价幼儿科学素养状况。

3.家长评价:家长通过统一的婴幼儿成长测评系统,对幼儿科学素养发展状况进行持续的跟踪评价。

C9

数学感知

能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时空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B5

艺术

素养

C10

感受与

欣赏

喜爱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愿意参与艺术欣赏活动;能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美术、音乐、戏剧作品中表现的情感。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跟踪班级活动,通过现场观察,查看《幼儿素质发展评价手册》,综合评估幼儿艺术素养发展。

2.幼儿园自评:以幼儿园、教师日常观察为主要方式方法,综合评价幼儿艺术素养状况。

3.家长评价:家长通过统一的婴幼儿成长测评系统,对幼儿艺术素养发展状况进行持续的跟踪评价。

C11

表现与

创造

自主表达和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能运用一定的技能表达自己的想象与创造。

  (二)教师发展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

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方式与方法

A2

教师

专业

发展

B6

师德师风

C12

职业

道德

专业

态度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关爱幼儿,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无体罚、变相体罚现象。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日常随机或集中考察两种方式,通过观察教师一日活动组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记录与评价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状况;(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的监测。

2.幼儿园自评:以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幼儿园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评价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发展状况。

3.课堂录像评价:随机对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录像,组织外部专家对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分析和评价。

B7

专业知识

C13

保教

知识

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和方法;掌握幼儿园保育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基本原则;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

C14

通识性知识

具有适应幼儿园教育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具有艺术欣赏与表现及信息技术知识。

B8

专业能力

C15

制定计划与

总结

有适合班级工作和课程实施的学期、月、周、日及活动计划和总结。

 

C16

环境创设与

利用

营造尊重、接纳和关爱的心理环境,建立良好的同伴和师生关系;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材料。

 

C17

一日活动组织能力

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一日生活愉快、充实、自主、有序;重视并有效观察幼儿日常表现, 有效运用多种方法,客观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生活活动运用有效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教学活动注重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游戏活动能创设适宜的室内外游戏区域,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内容、材料、伙伴,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全面发展。把安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

C18

教科研能力

能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创新。

C19

课程开发与

实施能力

根据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需要,充分运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和实施园本课程。

C20

家教指导能力

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

  (三)幼儿园发展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

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方式与方法

 

A3

幼儿园管理

 

 

 

B9

办园理念与

发展规划

C21

办园

理念

办园理念先进,具有正确的教育价值导向,体现历史文化传承和时代发展要求。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考察方式,通过资料查阅、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幼儿园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2.幼儿园自评:以办园理念和五年发展规划年度完成情况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22

发展

规划

体现办园理念,目标论证科学,措施具体可行;制定程序民主、规范,主要目标达成率高;有定期检查和评价机制,能及时调整完善。

B10

园本文化

C23

园本文化建设

园本文化理念科学、体系完善、特色鲜明,能引领幼儿园科学发展;园本文化融于各项工作,能有效指导实践,教职工、家长认可度高。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园本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幼儿园自评:以园本文化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B11

现代

幼儿园

制度建设

 

C24

依法治园

幼儿园依法依章程治园,建立并践行以章程为核心的幼儿园规章制度体系,实现管理活动、办学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法治教育,健全师生权益救济机制,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有健全的幼儿园重大决策、重要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办园行为规范,在招生、收费、保教工作等方面符合相关规定;按照规定标准严格控制班额;无违规违法现象,家长投诉率低。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现代幼儿园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幼儿园自评:以幼儿园现代幼儿园制度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25

自主管理

园长负责制得到落实;幼儿园重大决策和涉及师生利益的事项有民主规范的决策程序和工作流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教师在幼儿园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

C26

民主监督与

社会参与

建立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园务公开制度,健全园内民主监督机制和家长、社会参与监督幼儿园办学的有效机制;园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常态化运行,幼儿园与家长、社区联系密切,家长、社区代表在幼儿园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B12

办园条件

C27

园舍设备与规模班额

各类教育、办公以及生活设施设备配备达到相关要求,使用率高;幼儿园规模适宜,编班合理,合理控制班额。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办园条件情况进行评价。

2.幼儿园自评:以办园条件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B13

队伍建设

C28

教职工配备

按照《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设置人员岗位,配足配齐教职工;教职工有任职资格,学历符合《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规定。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幼儿园自评:以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29

教师培养

建立完善的教师学习培训制度,有专项教师培训经费;培训计划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切实可行;建立完善的教师梯队建设机制,优秀教师比例不断提高。

C30

教师激励

教师聘任制、绩效工资制落实情况好,非公办教师平均工资高于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并逐步达到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教师考核方案科学合理、公平公正。

B14

课程管理

C31

课程设计

以地方课程为指导,建立体系完备、特色鲜明、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园本课程。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资料查阅、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幼儿园课程管理情况进行评价。

2.幼儿园自评:以幼儿园课程建设、实施、评价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2

课程实施

制定切合本园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中;根据幼儿年龄段特点和发展需求,结合季节、地域等因素,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活动;将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科学创设园所环境和班级环境,支持幼儿主动学习。

C33

课程评价

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常规;建立幼儿园园本保教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幼儿园、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B15

安全工作

C34

安全制度和

措施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安全保卫人员,安全管理措施到位;设施设备、装修装饰材料、用品玩具和玩教具等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要求。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安全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2.幼儿园自评:以安全工作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5

安全教育

科学开展幼儿安全教育活动,加强教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B16

卫生保健

 

C36

健康检查

严格落实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定期对幼儿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对特殊幼儿(肥胖、偏食、体弱、有残疾等)予以照顾,并进行有效干预指导。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卫生保健情况进行评价。

2.幼儿园自评:以卫生保健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37

疾病预防

严格落实卫生消毒、晨检、午检和病儿隔离制度,配合卫生部门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加强传染病防控和管理,落实患病幼儿用药委托交接制度;幼儿出勤率符合要求。

C38

膳食管理

供给膳食的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编制营养均衡的幼儿食谱,定期计算和分析幼儿的进食量和营养素摄取量,保证幼儿合理膳食;设立伙食委员会,每学期膳食收支盈亏不超过2%

B17

信息化

C39

幼儿园信息化建设

重视幼儿园信息化建设,配齐信息化设备,积极推进园务管理、园本教研、教师培训、家园联系等方面的信息化;设备使用率高。

1.外部评价: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幼儿园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幼儿园自评:以幼儿园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B18

家庭社区教育

C40

家园合作

完善幼儿园与幼儿家长联系制度,宣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科学育儿;共同做好新生入园适应、幼小衔接准备工作。

1.外部评价:(1)市教育局组织专家,以集中或随机现场考察等方式,通过现场考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家庭社区教育情况进行评价;(2)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电话调查或网络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家庭社区教育状况的评价。

2.幼儿园自评:以家庭社区教育情况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依据。

C41

资源利用

有效利用社区资源促进幼儿园发展,同时也利用自身优势为社区服务。

C42

公益早教

幼儿园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与合作,面向社区宣传育儿知识,每年向社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公益性早期教育指导服务。

B19

满意度评价

C43

多元

评价

教师对管理与服务满意度高;家长对幼儿园办园满意度高。

1.外部评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网络问卷、电话调查等方式进行满意度评价。

B20

特色项目与

创新成果

C44

特色项目与

创新成果

幼儿园形成特色项目,成效明显;围绕保育教育的中心任务,形成创新成果。

 

1.外部专家集中评审:市教育局组织督学专家或其他专家,在查阅资料、幼儿园答辩、现场考察等基础上,集中进行特色与创新成果的评审。

2.幼儿园自评:以幼儿园对特色项目与创新成果的申报书为基本依据进行评价。

 

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3)、《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发改价格〔20113207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基二〔20124号)、《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教师〔20131号)、《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卫生部、教育部令第76号)、《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卫妇社发〔201235号)、《山东省学前教育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第272号令)、《山东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试行)》(鲁教基字〔201010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指导意见》(2015)、《青岛市学前教育条例》(2013)、《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青政发〔201122号)、《青岛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青政办发〔2014 9 号)、《青岛市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试行)》(青教通字〔2014111号)、《青岛市物价局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青价费〔201449号)、《关于印发青岛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青教通字〔2013038号)、《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方案》(2015)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