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0868054
当前在线 7329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互动效能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7-03-10阅读次数:4669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互动效能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青岛市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  张培欣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互动效能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

摘要:“互动效能教学”是借鉴国内外同类研究,通过5年理论联系实践的探索,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的提升所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集合体。倡导在师生、生生、组间互动中探究新知,倡导和谐互动、有效互动,强调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各项体育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互动效能、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深入学习,不少学科都开始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涌现出一批有特色和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青岛市体育教学研究的一面旗帜,市南区体育教学研究近年来也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出并实施了“互动效能”教学的思想和模式。

2009年开始,经过深入的课堂听课与专题调研,我们发现课堂上教学目标模糊表述不完整或不正确,课堂时间利用效率偏低,课堂巡视中只巡不视、走马观花,缺少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应用,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认真分析后,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部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讲授时间太多,不能让学生尽快的投入到练习中去,运动负荷严重不足;二是新课程所提出的问题引领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没有很好落实,课堂上虽然有小组合作学习,但是目标任务和角色分工不够明确具体,使学生之间互动效果不佳;三教学课堂上鼓励性评价不足,评价方式单一化,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是课堂上的巡视指导专注一点、忽视全体。

针对以上问题及产生原因,2009年,我们提出“互动效能——让有效学习走进活力课堂”这一主题。架构了健身教育模式、合作竞争教学模式、互助分享教学模式、运动技术教学模式这四大模式。确立了目标定位、课堂管理、巡视指导、教学评价、教法学法指导五个基本研究方向。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与推广,四大教学模式现如今已经能够在全区体育教师的日常体育教学中进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全区小学生的运动兴趣,提升了学生的体能,促进了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与水平。2013年我区申报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互动效能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被确定为山东省教研室立项课题。课题申报立项之后,市南区组成了以青岛市实验小学、太平路小学、福林小学、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四所学校为主的课题实验联盟校。青岛市实验学校作为联盟校校的首席学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承担了组织、管理、协调、汇总等任务。四所联席实验学校在生本愉悦课堂“让孩子动起来”的理念引领下,借鉴美国spark理念和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理念,以“四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为载体,围绕着五个基本研究方向,开展了互动效能教学研究,以1+X为课题研究的行动框架,就是每所实验校围绕着一个教学模式和X个教学策略进行实践与探索。

二、“互动效能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互动效能教学”致力于帮助教师和学生如何建立积极地师生和生生关系,就是倡导师生、生生、组间的和谐互动、有效互动,强调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关注自己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间相互促进,其中,“互动效能”是两种相互关联的关键要素,追求有效互动、使有效学习走进活力课堂。

当前,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非常活跃,在这些研究的推动下,我区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性研究,形成了一批相对地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的出现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清晰的研究对象。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课题是对这些模式还缺乏整理和研究。为此,课题组根据“互动效能教学”的相关理论和不同的学段、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个性特点,逐步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更为精细的“教学模式群”,即健身教育模式、合作竞争模式、运动技术教学模式、互助分享教学模式。

(一)健身教育模式

1.定义及教学指导思想

“健身教育模式”是我区近几年在体育教学中实践互动效能教学以来,借鉴美国SPARK体育课程的理念,在体育课堂上通过有效管理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态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的操作要点:

确定活动边界与建立规则

活动边界是指活动区域的实际界线,如果地面上没有现成的边线,可用标志桶或其它物体划定出来。建立课堂秩序与学生行为规范,在课堂上所有的环节要建立“规则”并不断强化,从而减少花费在管理的时间,增加活动时间。

尽快活动起来

关注学生的运动量,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中等到大强度的体育活动,课堂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尽快地让学生活动起来,尽量减少学生的等待时间。

开始与停止信号

训练学生对开始与停止信号迅速做出反应。只要条件允许,建议最好使用音乐作为信号,当然,也可以用其他声音(如拍手,哨声等)或用视觉信号交替运用。

全体参与

确保为每位学生(不论体型、性别和能力如何)提供充分练习的机会,利用拓展部分为有能力的学生提高难度,同时也要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做出相应的调整。也就是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等级的挑战,使活动更加多样,能够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增强体能,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运动的快乐。

简明的教学提示

用尽可能简短的语言进行讲解或语言提示,讲解后,只要有大部分学生听懂,就直接进行活动,而不是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进行解释答疑,对于个别听不懂的学生,老师在所有学生动起来以后再个别进行指导。

随机分组

健身教育模式在活动中的分组多运用随机分组的游戏。在规定时间内两人、三人或多人(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确定每组的人数)背靠背、肘对肘、脚尖对脚尖、大拇指对大拇指等方式完成。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找到小组的同学要到老师身边,老师再帮他寻找适合的小组,不会让这些落单的同学产生失落和孤独感。这种分组方式扩大学生间的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

监督与反馈

教师完成讲解,学生开始活动后,教师的任务即转为监督并给予反馈,上课期间,教师应始终在学生间走动,关注每位学生。教师要多给学生积极具体的建议或鼓励,而不是一味的纠错。

3.健身教育模式适用范围适用小学各水平阶段,尤其是水平一。

(二)合作竞争教学模式

1定义与教学指导思想

合作竞争教学模式是借鉴了美国运动教育模式,是采用超级团队、异质分组、大单元授课、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团队评价等基本操作策略的一系列相对稳定教学组织形式。该模式初步在球类教学、花样跳绳、踢毽子等教学中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与应用。该模式具有有效利用差异、合理利用竞争、凸显学生主体作用等特征。为学生创设了积极地运动和学习环境。

2.教学过程的操作要点

组建“超级团队”

强调异质分组、混合分组。是将全班学生科学合理的分配到每一个学习小组中去,采用男女混搭的异质分组,每个团队4—6人,并在组内承担不同的职责,这个学习小组需要在日后形成一种“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

强调角色分工。在“超级团队”组建中,教师要为 “超级团队”中的每一个学生进行角色的分工,如队长、教练员、体能教练、裁判员等,使每一团队中的在课堂中都有任务,让整个团队可以有序、高效的运作,还可以在团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促进团队的积极向上、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强调共同目标、问题引领、任务驱动

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学习都为超级团队确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提出有效地问题,激励学生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合作共赢。

采用“大单元授课”

这样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一项运动的技术动作和方法,也利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合作意识和能力,树立集体荣誉感。

强调课内外结合

采用组内学习、组间竞争、课内预赛、课外决赛的教学组织形式,达到以赛促练,以赛带练,在竞赛中,找出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关注过程管理

大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团队有一个过程性记录表,记录每一节课的学习中团队成员在"遵守规则""技能掌握""奖励""成员间相互帮助""公平竞赛"等方面情况,团队的管理者(队长或领队)或记录员要在课堂过程中,随时进行记录,在单元结束后,可以看清晰的展示出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团队向着目标努力情况和最终的达成情况。

遵规懂礼,签订"公平竞赛协议"

"公平竞赛协议"是团队成员应履行的诺言,也是一种行为的规范。超级团队成立后,每名队员都应知道"公平竞赛协议"的内容,并在其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公平竞赛协议"的签订,可以告知并提示学生在活动中需要遵守运动规则,规范自身体育行为,努力拼搏,也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意识,使其在活动中能关心同伴、尊重弱者、尊重对手、尊重裁判。

3.适用范围:适用于水平三、四学段的球类、合作跳绳等集体项目的教学。

(三)运动技术教学模式

1.定义与教学指导思想

运动技术教学模式是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借鉴美国的竞技体育教育模式并立足于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有一定难度的运动技能学习所提出的,是强调四段式教学结构、主辅教材搭配、教师讲解示范、当堂检测、运动负荷等要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该模式在有一定难度项目教学中进行了成功探索与应用。该模式注重运动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其特点是:一、首先重视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提倡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运用动作技术。二、传授技术的同时,注重相关运动知识的传授。三、传授运动技术的同时,注重学生体能的发展。四、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倡导生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间的指导、监督、评价,从而促成优良品质的形成。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

运动技术教学模式研究的重点就是“四段双检”教学流程与要求。所谓四段即:教学过程由科学热身、技能学练、体能练习、放松活动四个环节组成。双检即:学前检测、学后检测。

科学热身:教师导课结束后紧接着进行的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热身活动。内容包括:符合运动生理的慢跑、韵律活动、游戏、和专项性辅助练习。其目的在于使身体各关节充分活动开避免练习过程中受伤,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动作技术学习做好铺垫。

技能学练:是一节课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动作技术进行尝试体验、练习掌握、展示提高的主要教学过程。其主要步骤包括:前测体验、技术传授、有效练习、针对指导、巩固提高、后测展示。

体能练习:是一节课中学生体能发展的重要部分,强调大运动量、高强度的体能练习。练习过程中,注重体能发展的科学性、循序渐进性、合理搭配性、趣味性、专业性、以及与本节课技术学习的相关性,以保证学生们体能的达成。

放松活动:大强度的体能练习之后,为了让学生们的身心恢复到平静状态,教师采用的合理的、专业的放松方法的过程。可采用音乐伴奏的放松操、专业性的拉伸放松、学生相互间的放松等。

双检:主要集中体现在技能学练部分,包括:学前检测、学后检测。学前检测是指动作技术学习之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尝试体验,反馈出学生们现有动作技术的基础情况,为接下来的教学过程的开展做好铺垫,一般包括检测上节课技能掌握情况、检测课前自主学习的知识掌握情况、检测本节课新授技能的掌握情况。学后检测是指技能学练结束之后进行的当堂检测。检测学生们对本节课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技能检测为主,查看学生们动作技术的掌握程度,进步幅度如何,练习效果是否明显,从而反映出课堂教学效果是否有效。

3.运动技术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

运动技术教学模式适用于一些必须进行教授,学生通过练习才能掌握的项目。首先从学生水平段来划分,适用于水平二(三、四年级)、水平三(五、六年级)。其次从学习内容来划分,适用于球类项目,例如三大球中足球的运球技术等;田径类强调技术动作的项目,例如跳高、跨栏等;体操类项目等。特点是:水平二(三、四年级)的学生适合掌握一些简单的动作技术,水平三(五、六年级)的学生适合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学习,水平四(七、八、九年级)有能力掌握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技术。

(四)互助分享教学模式

1.定义与教学指导思想

互助分享教学模式是指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组内交流探讨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认知,达到碰撞与交融的目的,进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将总体学习任务分解给小组中每个成员,之后每一位成员要与其他成员分享自己学会的动作和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

    小组互助分享教学模式,是在落实市南区互动效能教学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通过小组内的互助合作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组建超级团队、整体感知、任务导学、超级团队、互助分享、展示评价六步操作流程,其操作流程如下:

组建超级团队:将全班学生随机分成男女混编的41组的若干超级团队。建议1分钟完成分组任务。

整体感知: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教师的带领下集体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为完成学习任务奠定基础。建议6—8分钟完成所学动作的整体感知。

任务导学: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解成四个任务,根据四个“任务单”划分四个练习区域,在超级团队的基础上,每个超级团队将四名队员分别派到四个活动区域。各区域的成员按照“任务单”的图解及要求,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同一任务单的学习者之间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单的学习任务。

超级团队:各超级团队成员在活动区域完成各自任务单的学习之后,回到自己最初所在的超级团队。建议30秒完成

互助分享:回到自己的超级团队并进行组内互助分享,每个成员把自己学习到的动作组合与组内其他成员一起分享。此时,组内的每个成员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实现了新课改提出的让学生教会学生的最终目的。

展示评价:互助分享学习结束后,每个超级团队都完成了所有任务单内容的学习,掌握了整套动作,在熟练了动作组合之后,进行小组展示。各团队依次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由老师和其他小组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

3.适用范围:水平三、水平四的健美操、武术教学

三、“互动效能教学”的研究背景

(一)教学目标定位的研究背景

1.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期望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特定的学习领域和不同的学习内容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是对一个单元或者一节课具体学习成果的描述,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要学到什么程度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2.该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课程》提出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的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性、激励性、评价性。然而在实践操作中并非如此,一是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与课程目标脱节。二是教学目标表述不具体不精确,可观察性和评价性差。三是教学目标模糊,目标设计过大或过小,导学性差。四是教学设计中缺少任务驱动和问题的引领。    

3.该项研究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目标导学策略、任务驱动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的提出,是基于对一个单元或者一节课具体学习成果的描述不明确、不具体、导学性差等问题。根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我们提出:一是加强教学目标定位的研究暨落实四个对接:环节目标对接课时目标、课时目标对接单元目标、单元目标对接学年教学目标、学年教学目标对接课程领域目标。二是加强目标导学、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等策略的研究。我们为什么花时间进行此项研究,首先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规定了教学方式和教学任务,其次撰写目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与评价过程和问题的提出相关。这些目标要求相应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

新课程要求表述精确的教学目标。提出表述精确目标的四要素,即主体+行为+条件+程度。表述精确目标应该表明希望学生做什么,而不是教师将要做什么,如: 学生、一次性、对空自垫排球、20个。这样的表述能够很好的落实任务驱动策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加强教学目标对接研究,可以避免目标过高与过低或过大与过小。加强目标表述的研究,恰当使用行为动词,如常用知识技能的表述词:了解、理解、掌握、运用、懂得、获得;过程与方法:分享、交流、探讨;情感道德价值观:喜欢、树立、建立、养成、培养等。

4.该项研究典型案例举例

案例一:目标导学策略

课标表述:学习个人跳绳的基本动作(水平一)

教学内容:向前摇绳单次并脚跳

目标挑战:你能向前摇一次绳,跳一下吗?

你能连续跳2—3次吗?3—5次呢?能超过5次吗?

你能不失误连续跳多少次?

你能一直这么跳吗?

你能跳得多快?

你能跳得多高?

你能跳多久?我会播放音乐,你能连续不断地跳到音乐结束吗?

案例解析:在一节课的跳绳教学中,每个学习阶段都安排了递进的挑战目标,环节目标的制定充分考虑单元目标和课程领域目标的对接。设置挑战目标,激发学生练习热情,提高运动强度,从而实现目标导学。

案例二:任务驱动策略

课标表述:初步掌握个人跳绳的基本活动(水平二)

教学内容:个人跳绳(单元教学)

教学任务:

第一课、连续跳绳时,你在15—30秒内能跳多少?你能连续跳10次不失误吗?

第二节、30—60秒内你能跳多少次?你摇绳时能向前跳20次吗?

第三节、持续跳1-2分钟时,你能用3种不同姿势跳绳吗?你能不能连续带绳跑1分钟?

第四课、连续跳1—2分钟时,你能每跳10次换一种技术动作吗?你能跳多少次正摇不失误?反摇呢?

第五课、连续跳3—4分钟时,你能每10次换一次技术动作吗?做20个前交叉跳,能有多快?体侧叉腿跳呢?“X”跳呢?

第六课、你能连续跳4—5分钟?你能做10次编花跳而不失误吗?你能做多少双摇跳而不失误?

第七课、你能持续跳绳5—7分钟吗?你能做10次以上缠绕跳而不失误吗?今天谁能不失误跳最长时间?

案例解析:设置带有挑战性教学任务,深化运动技能。在跳绳这一单元中,几乎每一堂课都安排了挑战项目,这些项目大部分来自于本堂课习得的技术动作。通过设置挑战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运动强度,从而有利于学生发展体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巩固。全面的落实了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二)课堂时间管理的研究背景

1.什么是课堂时间管理

课堂时间管理就是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管理,包括时间的分配、时间的利用等,其本质是教师对教学时间的管理。课堂时间管理的提出,是要解决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即如何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促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2.该项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促成学生个性化地、高效地利用学习时间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实践中的课堂时间管理却并非如此。

时间分配的调整

根据体育课堂的四段模式,合理分配四个教学部分的时间比重,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减少教师讲解的时间,做到精简多练。

无谓时间消耗过多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队形的调动,器材的发放等环节,都会无形中用掉一些时间,这样学生的练习时间就会相应的减少,那么如何从以上环节中合理节省时间,也将影响着学生练习时间的多寡。

时间利用效率偏低

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具体,指令不明确,学生倾听习惯不好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练习效率,无论是组织教学也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好,甚或维持课堂秩序也好,课堂教学中的任何一种时间管理都涉及到效率问题,如果时间利用效率过低,势必会影响其他的教学环节。

3.该项研究问题提出与解决

133课堂管理策略的提出,是基于辛兆亮、贾振君等几位老师,对近几年大量优秀课例课堂观察,通过对环节过度、教师讲解、队形调动、器材发放与回收等时间数据的分析,然后由张培欣老师总结并提出的课堂时间管理的教学策略,此研究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而进行的策略研究。

依据新课标,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和健身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借鉴美国SPARK课程教学理念中的“5秒钟”原则和“15秒钟原则”及我区“互动效能教学法”,构建“四段式” 体育与健康课堂基本结构,关注课堂管理效能,强调课堂上“精讲多练”,运用大胆放手鼓励孩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主体能动教学法在体育课堂中的灵活运用

4.该项研究典型案例:

1分钟”原则和“30秒钟”原则的落实可以帮助老师有意识的做到精讲,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去实践练习。而 “3秒钟” 原则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为课堂高效的开展提供保障。

以一年级跳跃单元里的《发展跳跃能力的各种练习》为例,教师在“小动物找家”的热身活动、“单、双脚不同姿势跳跃”的技能学练、“小青蛙过河”的体能练习、“开火车游戏”的放松活动四个阶段的段前讲解及课的小结都用一分钟的时间来完成。

在“单、双脚不同姿势跳跃”的技能学练及“小青蛙过河”的体能练习环节中教师集中讲解控制在30秒钟以内,随机分组用标号的光盘来进行,大大减少了教师讲的时间,同时增加了学生体验练习的时间。

对“3秒钟”原则的落实本课利用多种方法来强化。方法一:“木头人”游戏。当老师喊“123”时,学生立马原地不动,比一比哪个木头人学的最好,对于给出迅速反应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方法二:音乐控制模仿游戏。运用音乐的开始和停止,看哪个学生反应快,音乐开始时根据老师的要求在区域内做练习,音乐停止时模仿动作静止。方法三:哨声提示。老师吹一声哨,学生三秒钟内立马停止练习,完成老师的指示。方法四:倒计时提示。当学生体力消耗比较大时,“3秒钟”的意识开始淡化,教师用倒计时:“321”,来帮助动作怠慢的学生快速进入到积极状态。

得益于“133课堂管理策略”,在发展跳跃能力的各种练习一课中,我可以更加高效的开展课堂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了精讲和启发,学生在课堂实践中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主动体验各种姿势的跳跃方法,同时养成了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更加显著的体现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综合性,为我们今后的主体能动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策略。

    (三)教师巡视指导的研究

1.什么是巡视指导

体育课堂教师巡视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中,当学生处在自主学习或者自主活动时,教学适时来回查看学生的状态,以便及时掌握学情,调整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教学行为。它是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是教师获取信息、及时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也是教师发现不可预知的“生成”,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2.该项研究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只巡不视。课堂上当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和要求后,只是象征性地在学生之间走动,一言不发,毫无目的地只是为巡视走过场而已只是给学生造成一种感觉:老师在监督学生不要偷懒!这在客观上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舍本逐末,不能充分的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这样的巡视产生的原因有时是因为年轻的教师经验不够丰富,也有的老师可能认为学生练习时就是学生的事情,与老师没多大关系,或者是老师偷懒不愿意费心出力。

二是走马观花。在这种课堂上,当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和要求后,便穿梭于学生之间,教师的巡视主要以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维持学习秩序为主,有时只是看看、听听,“身入”而不能“深入”;不能及时给学生以指导;或者只是催促学生,发现了学生的错误也视而不见等等,这类的巡视有时发生在出课或教学比赛时老师只关心如何顺利的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而没有理解课堂巡视的要义。

三是专注一点,忽略全体。这种巡视方式下,老师往往在布置学习任务和要求后便一头扎进学生堆里,对某个学生或某个学习小组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一段时间后,又转向另外的学生或学习小组。老师只是在一个或几个点上运动,对整个班的情况不甚了解,也不能从整个面上进行指导。有时特别需要指导的学习个体或小组,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缺乏全局观念,对全班学情的掌握仅仅来自于他所指导的学习个体或小组,容易形成片面甚至错误的学情判断,没有充分地发挥课堂巡视的作用。

3.该项研究的问题提出与解决

体育课堂巡视指导策略的提出,是基于当今的小学体育课堂中流于形式、低效的甚至无效的课堂巡视的普遍存在等问题。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关于教法研究的指导建议,我们提出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巡视的有效性?如何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或不同的学习形式,采用相应的有效的课堂巡视?并在体育课堂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了有效巡视指导的初步探索。

一是个别问题,提示点拨

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发现的问题如果只是个别学生出现的,如果集体纠正,浪费时间多。这时教师就可以当面及时向这些学生作一些适当的提示点拨和帮助。如“你能这样做吗?”老师给他做示范,或启发他看看别人怎么做的……这样通过个别提示和点拨,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动作。

二是一般性问题,引导学生互学互评

在课堂巡视中,有时也会发现一些一般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让学生通过互相观察和互相评价就可以纠正,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引导学生互相观察评价。学生通过互学、互评,既订正了错误,又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三是典型问题,集体纠错

在巡视过程中,教师要观察是否有较多的学生出现同一错误,而且看是不是当堂课学练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或典型问题。这种情况,老师就要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纠正。这样纠正后再辅以针对性练习,效果就会有显著提高。

四是特殊问题,鼓励创新

在学生学练中,有时有的学生会创新动作方法。教师巡视发现后,如果学生的创新方法与本堂课的学练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可以让创新的学生向全体学生展示,这样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4.体育教学课内巡视注意事项

一是安全问题:课堂上每一次的巡视教师首先要时刻关注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发现不安全的因素要及时的制止或提醒,并运用语言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二是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课堂巡视中要不断地表扬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可运用小奖券,与学生击掌,自我鼓励,同伴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自觉形成良好良好课堂纪律,并营造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

三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巡视时就要深入学生之中,观察了解学生的学练过程,不断具体而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并做到细心、耐心地处理好课堂生成,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让学生欢迎并主动配合教师共同完成好每次课堂巡视,并通过巡视来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更好地沟通师生感情,久而久之,在师生间就会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1.什么是检查评价

体育教学的检查评价是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在一堂教学课、一个单元授课、一个学期的教学中,使教师发现存在问题,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从而进行有效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方式与方法。

2.该项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要达成这些目标,教师必须利用好检查与评价的诊断、激励、调控、导向作用,促成学生个性化地、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实践中的检查与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检查目的性不强在现在的教学中,在检查方面存在有检查或“前测”目的性不强,有时,教师不清楚在检查中去检查什么,观察什么,发现什么,从而造成指导不到位。

二是评价形式单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的评价形式单一,不能有效激励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或不能体现学生的进步幅度,或不能发现“立标示范”的评价作用。

三是学生间评价缺失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评价是教师在进行,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缺位或学生有没机会进行相互评价。

3.该项研究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双测教学评价策略的初步探索与应用,是基于“健康教育模式”、“合作竞争模式”等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检查与评价中,应充分利用发挥教学“前测”的诊断作用,发挥教学“后测”的检查评价作用,做好课堂中的“及时”评价,形成“过程性”评价体系。

    一是在检查方面,注重教学“前测”与“后测”:

“前测”分析、揪疑

通过“前测”的诊断,教师查找和发现学生在原学习基础上存的问题,以及了解目前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问题解决,逐层击破

针对“前测”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在课堂中合理安排练习内容,针对存在问题去逐层解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指导(参照《课内教师巡视指导研究》),“立标示范”引导等一系列教学策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明确检查目的性。

“后测”检查评价

在经过上述一系列教学策略的学习后,通过教学“后测”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以及掌握情况,并依据反馈布置作业,也为下堂课的教学目标寻找有针对性的切入点。

二是在评价方面,及时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课堂学习重“及时”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与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用口头点评、示范展示的方式,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之间通过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小组评价等形式积极进行相互学习、指导、评价。

单元学习重“过程”

在单元授课的过程中,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让学生记录自己或团队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变化、团队向目标前进、遵守规则、团队合作等情况,,过程性评价采用双线走的形式,既有个人的变化,又有转化变化,在最后进行总评,使过程性评价做到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将每学期结束时的测试结果、学生在该学期学习的各方面的进步幅度(进步成绩=前测成绩-后测成绩),以及课堂教学记录结合起来,对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通过努力获得进步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有效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五)教法指导和学法指导的研究

1.什么是教法、学法指导

所谓教法、学法指导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教学的根本特性在于它指向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既要重视教法的研究更要重视学法的研究。

2. 该项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提出在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因为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只研究教师的教法,不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探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运动基础等脱节;二是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不能充分发挥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三是不能有效的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传授式教学等方法;四是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得不到有效落实,特别要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

    3.该项研究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立标示范策略、随机分组策略、角色分工策略、规则约束策略、游戏比赛策略、知识技能正迁移策略、比较体验策略等初步探索与应用,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体验、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获得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应对问题、自我锻炼、交往合作等能力,开展富有个性的学习,不断丰富体育活动经验,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一是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是应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不同内容的教学规律与要求,进行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法与学法创新,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应创设民主、和谐的体育教学情境,有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传授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体验、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获得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应对问题、自我锻炼、交往合作等能力,开展富有个性的学习,不断丰富体育活动经验,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四是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有效的练习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

五是应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体育教学中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特别要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发展。

四、“互动效能教学”的基本教学策略

一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工作中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有的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较大的意义,我们提出了五个基本研究方向。例如,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如何进行有效地巡视指导,如何进行教法学法指导等,通过互动效能教学法的研究可以帮助一线教师“对症下药”,找到改善课堂教学的良方。根据五个基本研究方向,探索并论证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目标导学策略

目标导学就是以目标为依据引导学生们进行体育课堂的有效学习。这里的目标指的是课时目标,既包括课时总目标,又包含着各学习环节的环节目标。课时目标是一节课的总体的目标的概括性的表述,是制定课时学习内容和环节目标的依据。环节目标是环节练习内容、练习过程和方法制定的依据,授课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环节目标中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学生们一步步地完成学习任务,每个环节目标的有效达成,最终也促成了课时总目标的达成。

该策略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教学模式。从学段和内容划分,适用于水平一至四的各项学习内容。

该策略的操作要点:一是课时总目标必须是三维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道德价值观目标的详细表述;二是环节目标的制定必须与课时总目标相对应,且有侧重点的在某一环节中完成一或两个具体目标;三是环节目标的制定要详细、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四是环节学习内容和练习过程及方法应以环节目标为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具体的环节目标为依据引导学生完成每项学习任务,从而最终完成课时总目标。

(二)任务驱动策略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就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根据课堂学习目标、教学需要,将练习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等设计、整理成为任务单或任务提纲,学生在课堂中根据任务安排与要求,努力完成每一项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该策略的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模式。

该策略的操作要点:一是团队建设、职责明确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是离不开“超级团队”建设的,学生只有团队中明确自己的职责,才能在遇到问题才能发挥不同,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依照任务要求在练习中认真、高效的完成每一项目任务;二是分析学情、任务合理任务单教学是把原来老师讲的内容转变为学生学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能力、认知水平和教材来完成,要从课程标准出发,制定出便于操作的课堂学习目标,围绕这些学习目标设计34个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任务;三是任务简明、图文并茂任务单要做到简明易懂、分层明确、任务清晰。在对任务单中的任务时行说明时,文字要简明,便于学习理解,任务要有明确的学习步骤、练习要求、练习方法,并在合适位置配以图示、图片,便于学生更快理解练习方式方法;四是目标明确、评价具体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依据明确具体的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否完成了学习的要求,达到了练习的目的,知道在这个练习中要做到什么什么程度,要达到多少次数这样具体、便于操作的评价。

任务驱动策略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该策略适用范围:适用于小学水平三的武术、健美操等超级团队课堂教学。

该策略操作要点:一是创设情境:将学生分好团队,并且分出不同的角色;二是确定任务:通过任务单或者老师直接传达的方式,每个团队确定任务,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三是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完成任务,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完成任务的有关提示,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四是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三)问题解决策略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是在市南区四段双检教学法的基础上,通过前测-发现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再结合体育教师采取的对应练习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该模式适用范围:适用于各学段、各项目教学。

该策略操作要点:一是前测揪疑,即通过学习前测试,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再加以研究学生的测试结果从而得出疑问“学生之间为何存在差距?成绩好的同学与成绩较差的同学技术差别出现在哪里?学生的整体完成情况与课程目标有多少差距?应该选择何种联系方式去克服学生的技术难关从而实现课程目标?老师应该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待他们?”等等问题;二是对症下药通过第一步的观测,老师已经选择好了合适的解决方法上一步的疑难,这一步教师只需将方法付诸于实践,教师的指导性学习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共同解决种种问题。三是后测检验通过较适合学生的共同努力,问题的解决已显有成效。接下来就是通过再一次测验去验证问题的解决程度。看看教师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能够真正地解决各种问题。如果效果显著表示方法得当,如果变化不明显则说明需要改进或加大力度;四是问题解决通过进一步的完善,前测中体现的种种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学生的技能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实现了课程目标的要求,从而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133课堂管理策略

133课堂管理策略”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时间高效利用的管理策略,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对环节的过度,教师的讲解,队形的调动,器材的发放与回收等的时间掌控,其中的“1”代表1分钟、“3”分别代表30秒钟、3秒钟。

该策略适用范围:适用于水平一、二、三、四阶段的体育教学

该策略操作要点:“133课堂管理策略”中的“1”代表1分钟、“3”分别代表30秒钟、3秒钟。一是1分钟”原则:在“互动效能教学法”中提出了“四段式”体育与健康课堂基本结构,即“热身活动——技能学练(主教材)——体能练习(辅助教材)——放松活动”。教师要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完成每“段”前的讲解或课的小结,简称“五个一”;二是“30秒钟”原则:要求课堂上的随机分组、队形调动、器材分发和回收、环节中的集体指导时间不能超过30秒;三是“3秒钟”原则:指学生在练习状态下,老师一声哨响或音乐停,学生三秒钟内停止练习动作或集中队伍,注意力集中,眼睛看向老师,等待下一步指令。

(五)巡视指导策略

巡视指导是指教师巡视课堂、检视教学的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及时掌握学情、掌控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重要手段。学生练习时需要巡视指导,自主活动时需要巡视指导,合作探究时需要巡视指导。因为巡视指导是获得学生的活动信息、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指导个别学困生的基本途径。有效的课堂巡视不仅能很好地沟通师生的感情,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使教师捕捉和筛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的课程资源,灵活调整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该策略适用范围:适用于水平一、二、三、四的体育教学。

该策略的操作要点:一是巡视时机:在学生们进行练习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指导,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搞好课堂教学,巡视时机分为三段,首先在学生体验练习时进行巡视指导了解学情,其次在教师集体讲解后,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和效果进行了解,第三在讲解纠错后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巡视;二是巡视方式:巡视方式分为整体的巡视和有针对性的巡视,整体巡视可以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检查督促;有针对性的巡视能够针对个别小组或者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帮助指导作用;三是巡视路线:教师通过顺时针、逆时针或对角线巡回路线对学生进行巡回指导,这样有助于教师整体发现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还可通过有针对性的巡视,根据小组差异情况教师对有问题的小组进行指导,及时解决小组出现的问题;四是巡视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巡视,观察学生的表情、体态、动作、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观察学生的练习方法和练习过程,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巡视发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针对问题进行纠正,以及对下一环节的教学步骤和方法进行调整。通过课堂巡视,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有针对性教学,对优秀的掌握较快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后进生进行及时的个别指导,使学生真正能够掌握所学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六)立标示范策略

立标示范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并选出在学习时技术动作较好或中等的学生向学生进行示范展示,并根据课堂学习目标,将这个示范做为这一动作或技术方法在这个阶段的标准,其他的同学完成或达到这个示范的动作就实现了目前阶段的学习任务。

该模式适用范围: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四大教学模式。

该策略的操作要点:一是了解学情、明确阶段学习目标在采用立标教学策略时,即便同样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教师要确立不同的“标准”,“标准”要符合授课班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又要结合本阶段教学的学习目标,这样的“标准”才会符合学情,便于确定,标准的确立在立标示范是最重要,选择什么样的标准,首先要结合教学的阶段学习目标,其次要依据授课班级的学生情况来确定。“立标”要选择中等或中等以上的规范动作或练习方式,让大部分学生在努力练习后,基本上都可以达到,以保证学习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热情。二是观察巡视,确立“立标”标准在了解了学情,以及本阶段的学习目标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课堂进行巡视,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观察,选择在这个阶段练习或学习的技能动作或方法在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学生做为“标准”进行“立标”,这个“立标”要让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练习后,都可以达到甚至超越“标准”,以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和练习热情。三是检查评价,适时反馈“达标”情况“立标”后,教师要在后面的练习中进行检查,并对学生进行点评,让学生在明确“标准”后,去努力练习,对达成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其努力超越“标准”,对没有“达标”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或安排“超标”学生指导,关注生生互动、生生互助。如果需要可以进行集体“达标”反馈,或接入一下学习目标。

立标示范策略

立标示范是指设立一个标准,给大家以学习模仿的样板。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某项技能时,让动作技能完成好的学生做示范,以他的动作完成质量为标准,学生们在练习和学习时以对照,最终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并达到该目标的学习方法。

该策略适用范围:适用于小学水平一、二、三的各类教学。

该策略的操作要点:一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哪些学生学动作快,哪些学生认真,哪些学生身体素质好,教师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观察每个学生课堂上动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要清楚的观察到每一个学生的动作技能完成情况,发现亮点,找出问题,并针对优缺点加以讲解;三是选择动作完成水平较好的学生做立标示范。在选择立标的时候,以往我们总是选择最好的学生做立标,但是却给其他学生带来压力和难以超越的感觉,建议选择动作技能完成较好的学生,一来对这部分学生是个鼓励,二来也给其他学生以赶超的信心。

(七)自我挑战评价策略

自我挑战评价策略,是在落实市南区互动效能教学的基础上,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为学生创造自我挑战的机会,进行纵向的自我比较,让学生体验到自我超越的快感和成功的乐趣,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增强学生的自我努力的能力和信心,以此对学习结果实施激励性评价的策略。 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的健身教育模式。

该策略的操作要点:一是目标挑战,根据环节目标中要完成的动作要求或任务,教师规定时间,设置这一阶段的目标挑战。一般运用的语言是(以双脚跳绳为例): 20秒内你能跳多少次?大声数出你跳绳的个数。设置的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可评价。二是基础成绩音乐响起学生开始目标挑战,音乐停止学生立即停止,并大声报出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次数,老师提示记住这个数字,让学生获得个人第一次的基础成绩。三是挑战自我音乐开始,用相同的方式进行挑战自我,大声数出完成的个数,进行自我监督。在这一环节,其实老师往往会把音乐时间延长一点,以让学生获得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快乐!四是超越自我音乐停止,让学生大声报出挑战的成绩,超越自我的学生举手示意,进行自我评价,自我鼓励,完成自我挑战。

(八)双检教学评价策略

双检是指学前检测和学后检测两个检测过程。学前检测是教师对学生的学情有更好的了解,可以是课前的检测,也可是课堂技能学练前的检测。学后检测是技能学练结束之后进行的当堂检测。通过比较得出学生们的进步情况。

该策略适用范围:适用于适用于运动技术教学模式和合作竞争教学模式,从学习阶段和内容划分,适用于水平一至水平四学段,体操类、球类、健美操类、武术类,以及含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学习内容。

该策略的操作要点:一是数据要准确,前后测得出的数据一定要准确,这样才能分析出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看出课堂学生们的掌握情况,才能得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性;二是测试的时机要把握好,前测最好是学生们没有接触学习内容之前进行,后测最好是技术动作掌握之后进行;三是测试的方式要简便易行,最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简单易行的方式完成,不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四是进步幅度的可观测性,通过显而易见的形式,能让学生们看到自己的成绩进步与否。

(九)随机分组策略

随机分组教学策略,是健身教育模式在落实市南区互动效能教学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提高课堂管理,并扩大学生间的交往范围,培养合作能力并使学生间进行有效的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和相互评价的教学策略。适用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健身教育模式。

该策略的操作要点:一是小组形成,教师下达口令,学生两人(三人或多人)迅速背靠背(脚尖对脚尖等)方式找朋友进行分组。如果有落单的学生,立即到老师身边,老师帮他找到朋友;二是明确合作内容老师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目标任务,要求和评价方法。可运用示范、讲解或出示任务卡等方法。由于要多次进行随机分组,每次分组合作内容不易太多,而且要具体可评价,简单易操作;三是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合作学习时间,老师在引导学生合作过程中提示学生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合作学习按要求完成学习目标与任务,并引导学生及时对同伴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培养学生有效的合作能力;四是再次分组完成任务,向同伴表示感谢后,再次分组找新的伙伴,组成新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以此来扩大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十)超级团队的分组策略

超级团队分组策略是在超级团队建设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在组建超级团队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科学合理的分配到每一个学习小组中去,并在组内承担不同的职责,这个学习小组需要在日后形成一种“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这就需要对超级团队的科学合理分组进行研究。适用于水平三、水平四的合作竞争教学模式。

该策略的操作要点:一是“异质分组”,就是在同一团队内的每一个人的能力是要有差别的,将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分到一个组中,组成“超级团队”。在“超级团队”建设时,要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不要将实力强的都分到一组或将能力弱的都分到一个组,而是要根据教师在平日课堂中根据学生体育测试成绩,课堂表现,个人能力,来进行分组,以保证后续进行“角色分工”时的有效合理;在组成超级“超级团队”后,每个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综合能力基本是相同的,以才能保证在后面的比赛过程中保证竞赛的公平,也便于教师分析团队在整个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与进步情况,更主要的是,在学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不同的作用,以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去进行有效的生生互动,保证每个同学都可以在这个过程进步。二是“混合组队”,就是在团队中,要有男生有女生,男女搭配,组成“超级团队”。“混合组队”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有很多的优势和意义: “混合组队”更有利学生心智的健康发育,可以发挥不同性别在团队中的积极作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混合组队”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发育,为处于青春期开始或前期的高年级学生提供与异性交往的机会,增进相互了解与理解,在课堂的练习与比赛中获得不同于同性的情感交流和感受;“混合分组”可以促进学生的交往能力,在异性之间的交往能够学生个体之间的个性方面相互、相互影响,增加主动交往的意愿;“混合分组”可以进行更有效的角色分工,男女的运动能力是互补的,可以更好的发挥性别上的优势,提高团队学习效率。

(十一)超级团队的角色分工策略

超级团队角色分工是在“超级团队”建设中教师要为 “超级团队”中的每一个学生进行角色的分工,安排角色工作,使每一团队中的在课堂中都有任务,让整个团队可以有序、高效的动作,还可以在团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促进团队的积极向上、和谐相处、共同进步。适用于水平三、水平四的合作竞争教学模式。

该策略的操作要点:一是教师参与、合理分工团队中的角色分工最好是由教师根据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整体了解,需要综合考虑体育成绩、组织能力、运动能力、课堂表现、性别、学习态度、认真程度等综全考虑进行安排,特别是团队中的核心人物队长和教练员,因为其在今后课堂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教师要认真选择安排。其他的角色可由教案安排也可由队长和教练共同安排。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团队中的每个人角色不应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学生要求等因素进行调整。也可以考虑“角色竞争流动模式”,但这个对于小学生在课堂实践过程中不易操作,因为小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还较弱;二是人数均等、便于竞赛每个教学班的“超级团队”数量最好为双数,根据目前我校的实际情况,一般分为6队或8队,团队数不会超过10队。这样有利于在后面的教学中安排团队之间的竞赛,以及便于后面“超级联赛”的开展,“超级团队”的人数最好为56人。根据体育项目的实际特点,56人是一个合适的团队人数安排,比如篮球、排球、足球(5人制)等,都基本以56人为主。以上人数组队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也有意义的:更有得于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后面教学竞赛的组织开展与安排,也符合教学实际,有效保证练习安度,合理发展学生体能;三是角色分工、任务明确队长:在练习中,组织队员,记录团队练习情况;在比赛中,团结队员,行使队长的权力。副队队:协助队长进行管理,在队长不在时行使队长的权力。教练:在练习中,宣读练习内容,组织队员进行练习,并对队员进行指导;在比赛中,指导全队进行比赛。体能教练:在练习中,组织队员进行有效的准备活动;在比赛中,组织队员进行热身器材管理员:在练习与比赛中,领用体育器材并进行保管。裁判:在比赛中,行使裁判的权力。记者:对本队或本班的比赛情况进行报道。队员的角色是可以变化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团队竞赛中,在超级联赛中,学生可能根据需要去调整角色,可以会增加啦啦队等。

(十二)规则约束策略

规则约束策略,是健身教育模式依据互动效能教学理念,课堂各环节建立一定的规则,使师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节约课堂管理的时间,营造一种积极安全高效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的管理效能和学习效能的教学策略。

该策略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小学低中年级健身教育模式。

该策略的操作要点:一是遵守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指教学运用的活动场地,一般用四个标志桶或地上的线围成区域。课堂教学中学生都要在公共空间内活动,使每位学生在老师的视线内,保证学生的活动安全;二是保持个人空间,学生在公共空间内,占据的标记盘周边的安全空间就是个人空间(基地)。为了保证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在公共空间内,不管移动到哪里,都要带着个人空间(基地)。让学生找到个人空间(基地)的方法,可做直升机的动作保持个人空间;三是开始与停止信号,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音乐作为活动开始与停止的信号,音乐开始,学生开始活动,音乐停,学生立即停止活动。学生要对音乐的开始与结束迅速做出反应。也可根据教学需要配合使用语言(开始停)、击掌、哨音等信号;四是133规则,1分钟”规则:即体育课的“开始与热身部分——基本学练部分——放松与结束活动”。教师要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完成每“段”前的讲解或课的小结。 “30秒钟”规则则:要求课堂上的随机分组、队形调动、器材分发和回收、环节中的集体指导时间不能超过30秒。“3秒钟”规则:指用三秒时间找朋友,传出球(沙包等器材),做好某个动作或由练习状态到静止状态等五是三比一原则,教师在巡视过程中积极具体的反馈与纠正性反馈的数量比大于等于三比一。在技能学练环节学生与器材数量比小于三比一;六是分发与回收器材规则根据老师的要求可按学生服装的颜色、性别、生日、某种身体特征等,并可运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学生分组就近有序拿放器材。

(十三)规则约束策略

规则约束就是在练习或教学比赛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有效达成学习目标,根据需要,对练习或教学比赛中规则进行简化或是对某一方进行附加限制条件的教学策略。通过规则约束可以有效强化某一运动技能或是某一战术配合。

该策略的适用范围:适用于运动教育模式

该策略的操作要点:一是明确目标,熟知练习重、难点教师需要明确本阶段学习目标,熟知本内容要掌握技能方法、战术重难点所在,以便在设立合理规则进对攻方或守方的行为进行约束。二是合理约束,保证练习效果在采用规则约束策略时,根据学习目标,可以将一方行为约束在一个合理的条件内,同时,也要能对方造成影响。要加强进攻战术时,可以对防守方加以规则进行约束,以提高进攻队员的练习成攻率;要加强防守战术时,可以对进攻方加以规则进行约束,以提高防守队员的防守意识和能力。

(十四)游戏竞赛策略

游戏竞赛策略是指采用游戏竞赛的方式,首先创造愉快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能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参与兴趣,把要学习的内容以游戏或竞赛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或竞赛的过程中学习或巩固学习的教学策略。或是为发展学生们的体能,采用游戏竞赛的方式,激发参与兴趣,达到增强体能的目的。

该模式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健身教育模式、合作竞争模式和运动技术教学模式。

该策略的操作要点:一是讲解游戏竞赛内容与活动顺序,按游戏的名称、目的、意义、活动方法、规则要求和顺序意义讲解清楚,讲完请参加者提问,对不清楚的地方再重点讲解。要特别强调方法和规则;二是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教师对体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加以引导,对违反规则和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予以教育。要关注学生参加游戏活动时的体力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活动量和活动强度,对体弱和身体不便的同学要特别关心,给予区别对待;三是做好裁判工作,保证游戏竞赛的公正性,始终使游戏在公平、有序、准确的基础上顺利进行;四是适时结束并总结活动时间已到、活动次数完成、活动目的达到,参加者尚未感到疲劳。教师应在余兴未尽时适时结束活动并认真进行总结。首先,要公正地评定游戏结果,对活动的参加者的表现进行讲评;指出双方在遵守纪律和规则、运用技术与战术、发挥集体等方面的优缺点:讲清下次再活动是应注意的问题,鼓舞精神,提高士气;六是适宜的奖励评价教学中要引起学生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同时又要有严明的纪律,规则的制定目在于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游戏中,可以允许学生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创造性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不时的改进教学内容和规则,以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从而达到游戏教学的特定目的。无论是何种性质的游戏活动都要强调执行规则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自觉性。

(十五)四段双检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四段是指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应包括:热身活动——技能学练——体能练习——放松活动四个基本环节;双检 双检是指学前检测和学后检测两个检测过程。学前检测是教师对学生的学情有更好的了解,可以是课前的检测,也可是课堂技能学练前的检测。学后检测是技能学练结束之后进行的当堂检测。通过比较得出学生们的进步情况。

该策略适用范围:适用于合作竞争教学模式和运动技术教学模式。从项目划分,适用于球类项目,例如三大球等;田径类强调技术动作的项目,例如跳高、跨栏等;体操类项目等。从学生水平段来划分,适用于水平二(三、四年级)、水平三(五、六年级)、水平四(七、八、九年级)。

该策略的操作要点:课堂教学操作流程——“四段双检”教学流程。所谓四段:就是热身活动、技能学练、体能练习、放松活动;双检:学前检测(教师对学生的学情有更好的了解,可以是课前的检测,也可是课堂技能学练前的检测。),学后检测(技能学练结束之后进行的当堂检测)。一节课学生对技能掌握的情况如何,通过双检的做法,就能很明显的呈现出来,如果效果明显就说明课堂教学是有效的,符合了运动技术教学的技术掌握第一的特点。热身活动一般包括:第一部分的符合运动生理的慢跑或韵律活动和第二部分的专项性辅助练习。技能学练包括:前测或是体验练习,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降低难度练习、个人练习或是合作练习、增加难度练习、接近实战练习。体能达成:强调技术学习后的体能发展,注重上下肢的配合练习,有时加入一些与本课计术学习有关的竞争类比赛,以保证学生们体能的达成。放松活动:可以结合本课学习内容进行专业性放松,也可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进行合理地放松。

(十六)知识、技能正迁移策略:

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的迁移要对其呈现的情境灵活转换,呈现方式与构建的认知结构越接近,就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该策略适用范围:适用于健身教育模式、合作竞争模式和运动技术教学模式。从学段和内容划分,适用于小学水平一、二、三的田径、球类教学

该策略的操作要点:一是对所教知识、技能的正确分析和解读。教师必须对所教的知识、技能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构建清晰、正确、包容性的认知结构,通过模式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学习,这是实现知识迁移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二是发散思维,形成迁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知识的迁移要对知识呈现的情境和知识转换灵活处理,变换的模式或情境无法被学生认知结构同化时,便要求教师对这个模式或情景进行再处理,再变换,再尝试,形成从不同角度分析、迁移知识提高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创设情景,将所学知识、技能进行类化。这是实现知识迁移的关键。创设情境是迁移学习的呈现方式。一个情景的呈现方式与构建的认知结构越接近,就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情境的转换。

(十七)比较体验策略

比较体验就是讲个人的比较体验,即个人在完成某个动作或是某项练习时,所采用不同的方法或手段,最终通过个人的比较或是对比找到正确的动作方法或练习手段,使自身获得进步或成功,从而达成练习目标。

该策略适用范围:适用于四大教学模式。从学习阶段和内容划分,适用于水平一至四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内容。

该策略的操作要点:一是运用于课的基本部分的动作技术掌握环节,特别是体验练习阶段;二是要有明确的比较对比参照物,让学生们能明确的看出自身的不同或是取得的进步;三是教学过程应该循序渐进,让学生体验感受练习的过程,并能够进行经验交流;四是给学生足够比较体验的练习时间,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

五、互动效能教学改革成效

1.构建了“互动效能教学”研究的行动框架

经过了近五年的探索与实践,从四所课题实验联盟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到全区所有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探索,市南学校体育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和实效的整体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并提出“互动效能教学”研究的行动框架:提出一个主题,即互动效能  让有效学习走进活力课堂;搭建二个平台,即中国体育教育联盟和美国spark的中国事务处;提炼三个关键词,即教学模式、互动效能、健身教育;落实四种模式,即健身教育模式、合作竞争教学模式、互助分享教学模式、运动技术教学模式;梳理五个研究方向,即目标定位研究、课堂时间管理研究、巡视指导研究、教学评价的研究、教学学法指导的研究;探索N个教学策略与方法,如目标导学策略、分组策略、规则约束策略、巡视指导策略、四段双检策略、133课堂管理策略、比较体验策略、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游戏竞赛策略等。面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市南区组织体育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通过行动研究,不断完善与发展“互动效能教学”。几年来,通过各种平台对“互动效能教学”进行了宣传和报道。每学期都借助青岛市体育教学研讨会这一平台,成功进行了“互动效能教学”阶段性成果展示和改革经验交流。

2.体育课堂初步实现主体能动

“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自主合作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师生间、生生间、班组间的逐步实现了和谐互动、有效互动,学生期盼着体育课、期盼着挑战自我,期待着成为优秀团队。2013年以来,课题组针对市区级公研课进行了课堂观察和数据分析,学生中大强度的练习密度达到25%以上,练习密度达到50%以上,教师讲解的时间普遍低于25%,学生能够更快的、更多的时间参与到练习中去,充分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实现了学生主体能动,达到了互动愉悦高效的教学效果。

3.教学成绩硕果累累

在各级教学比赛和展示中,市南区体育教学成绩名列全市前茅,2009年以来所有代表市南区参加山东省、青岛市体育优质课评选的教师均获一等奖,如张海静、吕涛、辛兆亮、曲露莎、孙茜、张玲玲、李刚、潘建荣;代表市南区参加国家、山东省体育录像课评选的教师均获一等奖,如张海静、吕涛、孙茜、贾振君、周信香、张玲玲,其中孙茜、张玲玲、周信香荣获全国一等奖;在2014年青岛市教育微课征集评选中,区实二侯静、青大附中李斌荣获一等奖,宁夏李兰芳荣获二等奖,贵州原公鑫、区实验姜鹏荣获三等奖;在2014年全国体育教学课时计划优秀成果评比中,我区韩国华、张海静、杨勇、侯静、于周涛荣获一等奖。辛兆亮、潘建荣荣获三等奖;另外,80余名体育教师在省市教学研讨会上执教公开课、开放课、送教课等。20余名体育教师论文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杂志上。太平路小学、福林小学承担的国家十二五课题《基于spark课程理念下互动效能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顺利结题;贾振君老师成为spark课程培训师。

4.实验校教学质检成绩明显提升

在市南区的教学质量监测中,实验校的教学成绩明显提升,如2014年上半年的武术质检,下半年的体操质检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市实验、太平、福林、区实二四所实验学校均获优秀等级;自2013年以来,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量化中,实验校均进前十名。

5.教研组教研氛围空前高涨

更为可喜的是,通过“互动效能”教学模式改革的行动研究,各校体育集备教研组的教改氛围空前的高涨,“三磨两上”的集备模式和“跟进式”教研得以很好的落实,自觉听课的年轻教师的多了,跨学科交流的骨干教师多了,校际教师间的互动多了,课堂上主动尝试新方式的教师多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日益增强,一支科研型、创新性的优秀教师团队正在形成。

为了追求“互动效能  让有效学习走进活力课堂”的教学思想,市南体育将继续坚持行动研究,不断深化“互动效能”教学改革,让每一个课堂都能充满主动愉悦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能享受运动的快乐。

                                    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

                                        201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