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670615
当前在线 14543

浅谈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7-03-10阅读次数:5484


什么是核心素养,是当你很多年不学地理以后,你还能记得的知识。这也正与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相吻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此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因此,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应时而生,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具体到地理学科,地理核心素养初步界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时期,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如全球变暖;中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量少等相关知识,让学生搜集各种资料,探究原因、危害,找出解决措施,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地理综合思维包括各地理要素、时空和区域的综合,学生需要具备这种素养是由地理学科的特性所决定的。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诸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人类智慧圈等所组成,是地球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宏观系统。地理学科文理兼容,与其他的学科渗透性强,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门学科的内容。因此,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从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区域之间的联系、空间的横向线索、时间的纵向线索等角度,去了解地理事物,去分析地理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地理科学的特点,在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注重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促进自我提高。

区域认知能力是指人们头脑里的区域地理知识结构,也就是区域地理知识结构通过内化在学习者头脑中所形成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具备区域认知能力是由地理学的区域性和综合性所决定的,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区域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要素,形成该区域的总体特征,在把握区域总体特征的基础上联系影响该区域的人文要素,形成对该区域的交通、城市、人口、农业、工业等生产生活活动的思考,进而分析区域发展的条件和解决区域发展的问题。由此看来,学习区域地理的关键是把握区域特色。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被教材所禁锢,应该针对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的现状,用一双善于发现的“地理眼”寻找生活与地理的结合点,创设符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认知水平的地理情境,引发学生的态度体验,当学生感到地理非常实用且妙趣横生时,自然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学习就会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要想使我们的情境妙趣横生,则需要教师在生动的情境中加入巧妙的“提问”、形象的演示、有趣的制作、新奇的游戏等,使学生对地理问题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当学生眼、口、手、脑被全部调动起来时,就会不知不觉亲历和体验着知识和思维的建构过程,如此,学好区域地理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如在学习《欧洲西部》时,我以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世博会中的欧洲西部国家的场馆导入新课,色彩鲜明的音像画面引领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由于在第一章认识大洲中已经学习了欧洲自然环境方面的内容,为了避免教材前后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在简单介绍了欧洲西部的位置与范围后围绕发达两字,通过导游小海宝收集的历届世博会举办地的资料,发现大多数国家都在欧洲西部,引出发达的工业;分析小海宝与丹麦小朋友汤姆的两段MSN聊天记录(将牧场称为绿色的金子、地中海地区独特的3S风光和享誉中外的葡萄酒)理解独特的自然环境下发达的农业;再通过播放小海宝在欧洲西部世博会历届举办国的游记视频感受发达的旅游业,使学生身临其境,走入了发达的欧洲西部,最后又通过走进欧洲,答题赢大奖三个个性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高效地巩固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当今世界,资源短缺、环境变化、人口激增、发展失衡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尖锐,为了适应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挑战,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按照一定的地理科技方法去认识、研究和揭示地理环境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并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去深入理解教材中的重要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思想教育内涵,它包括户外考察、社会调查和地理实验等多个方面,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如一天或一年中人的影子长短的观测、绘制校园平面图、用水果制作小地球仪、水和沙土加热模拟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等),撰写地理论文(如《青岛市交通堵塞的成因与对策研究》、《青岛市雾霾天气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青岛市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等),通过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多维度思考,从而不断提高地理实践力。

地理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面极广,上至宇宙天文,下至环境地理,远涉全球世界,近及市井风俗,旁及古今中外。因此,作为中学地理专业教师,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深厚的教育基础理论和教学研究能力,更要强调具有创新精神和永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能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