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664295
当前在线 17414

教师智慧启于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17-03-28阅读次数:2157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对教师提出了“智者”和“仁者”的双重要求。面对教育的不断更迭,教师的智慧更为重要。市南区学科带头人培训班的项目研究正是提升教师智慧的有效途径。

3月22日上午,本培训班“课堂观察研究项目组”研讨活动再次进行。针对前期项目研究推进中遇到的困惑,本次培训特邀了上海市课例研磨工坊的核心成员郑新华博士,对本项目研究进行指导。

 为了提高研讨的实效,早在一个月前项目组长于丽娜老师、班主任杨国青老师就和郑博士进行了多次沟通。针对我们的困惑与需求,郑博士准备了充分的文献材料,并要求大家提前学习,带着自己的思考参与研讨。因此当天的研讨既热烈又烧脑。

郑博士通过三个问题,引导项目组的学员们,在阅读关于核心素养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材料进行思考、分析、对比,然后组织大家根据各自的理解进行小组讨论。郑博士随时加入到各组的讨论中,时时进行深层次的点拨,尤其是当我们追捧权威学者的观点时,他引领我们发现很多研究的盲点、短板,让我们感受到作为教育实践者,我们不能盲目追随专家的观点和论述,要通过分析研究,进行有效的质疑。同时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在核心素养落地的过程中我们能做什么,又该做什么。结合本项目研究,郑博士还用真实的案例引导我们思考: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研究优势在哪里?面对我们理论的不足,我们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研究过程如何展开,才能达到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

一上午紧张的研讨,项目组成员们感到了压力,也看到了希望,大家收获满满。在经历了自己阅读、小组分享、教授点拨的过程,老师们感受到真正学习的发生,一定是学习主体的参与并有参与过程中的思考。24中的郇新红主任对阅读文献的方法感触颇深:会选择,懂渊源,挖核心;看摘要,读文献,理脉络;提炼核心,寻求借鉴,辩证思考。郑教授让我体会到一个研究者首先是一个会阅读的人,这是教师不可或缺的智慧。

面对深化课程改革带来的新的教育情境,唯有准确迅速地作出判断,适时精准的更新知识,严谨务实的进行研究,才能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进而突显教育品质,这就是教师教育的智慧。在项目组研究的过程中,学科带头人培训班的老师们在磨砺中不断成长。

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

2017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