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届中小学
活动教师竞赛项目
数字化学习工具评优
一、参赛范围
(一)参赛学科:面向教育部规定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所有学科。
(二)参赛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三)参赛人数:限1人独立参赛。
(四)每个选手限参加一个赛项,限提交一件作品。
二、竞赛内容
参赛作品包括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课件、学件、积件、工具小软件等,作品须依托教与学知识点,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应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三、作品要求
(一)作品包括:
1. 电子报名表。通过NOC网站(www.noc.net.cn)下载,填写后与作品同时提交。
2.参赛作品及相关素材。
3.其他文件包括两项,并分别存为两个Word文档。
(1)作品说明,须包含相对应的课程背景、教材版本、课程或知识点名称、采用的技术名称、设计理念或思路、操作指南等内容。
(2)与参赛作品相关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4.如需特殊的播放软件,请一并提交。
(二)作品格式不限,制作平台不限但要求如下:
1.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作品,运行环境不低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
2.网络教学环境的作品,应能用Web浏览器播放。
3.移动学习环境的作品,应注明是否通用,如果不能通用,应注明应用环境。
(三)作品的片头、封面或其他显著位置应出现规范的教材版本、课程或知识点名称,样式不限。如:湖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四)作品中的视频、动画、声音等均应尽量采用通用格式,配音应为标准普通话配音(不包括外语作品)。
(五)作品操作应简单易用,按钮应明显清晰,相关提示语句应书写完整,同时应便于传播和共享。
四、作品提交
(一)网站报送:选手须通过NOC网站(www.noc.net.cn)竞赛平台在线提交作品。
(二)提交内容:电子报名表、教学设计与反思、参赛作品及说明、配套教材、陈述PPT、作品素材、作品源程序。
(三)截止日期:作品提交至全国组委会的截止日期为2017年5月10日。提交作品须同时提交作品评审费,评审费标准详见NOC网站。
五、竞赛流程
(一)报名:参赛选手须通过NOC网站竞赛平台在线报名并提交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按照地方组委会文件要求提交)
(二)初评:由地方组委会负责组织,确定地方奖项后报送全国组委会。(无地方组委会的地区,作品由全国组委会负责评审)
(三)复评:由全国组委会负责组织,对地方报送的初评获奖作品进行评审,确定全国决赛入围作品。
(四)全国决赛:入围选手现场决赛,确定一、二、三等奖。一等奖选手将获得参评“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的资格,并有义务参加决赛期间的交流活动。入围但未能到达决赛现场参赛的选手,视为弃权,不予评奖。
全国现场决赛形式:演示与答辩。
1.参赛选手结合PPT演示文稿演示参赛作品并完成如下内容:
(1)介绍作品的技术亮点。
(2)介绍作品的技术融合点(即技术在哪几个教学环节支持教或支持学)。
(3)介绍作品的技术应用效果。
(4)针对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
2.每位参赛选手演示与答辩的时间为15分钟。其中,演示与陈述10分钟,答辩5分钟。
3.评委现场提问的内容根据参赛选手所提交的参赛作品而定,主要侧重课堂应用、制作技巧以及表现手法等。
4.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须将入围作品、演示用PPT文稿存储于U盘自行带至决赛现场,并拷贝在赛场的计算机中。
(2)参赛选手必须是作品的设计制作者,不能委托他人代表参赛。入围但未能到达现场参赛的选手,视为弃权,不予评奖。
(3)全国决赛入围名单公布后不允许更改作品申报表中的各项内容;入围作品不得进行替换。
(4)外语作品统一用普通话演示与答辩。(教学必要环节除外)
(5)已在全国其他比赛中获奖的作品不予参赛。
六、评审标准
(一)初/复评标准:
评价内容
|
分值
|
教学内容:以课程目标为依托,概念描述科学,问题表述准确,资料引用正确,认知逻辑合理
|
15
|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过程清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富有创意
|
15
|
教学策略:学习进度可调、学习路径可选、交互参数可控,支持多种学习方式(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或探究学习)
|
15
|
技术应用1:具有运行稳定、操作简便、可移植、易维护等特点
|
15
|
技术应用2:采用近年的新技术设计和制作数字化学习工具
|
10
|
运行效果:画面、语言、声音等整体运行效果流畅、清晰,艺术表现力强
|
15
|
教学理念: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互动性强
|
15
|
(二)全国决赛演示与答辩评审标准:
评价内容
|
分值
|
演示文稿能够有效地反映数字化学习工具的设计思路、特点、亮点、融合点和应用效果
|
30
|
采用近年的新技术设计和制作数字化学习工具
|
10
|
陈述及答辩语言流畅,条理清晰,概括性强,重点突出
|
20
|
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理性反思
|
10
|
在回答评委提问时,准确完整,针对性强,不跑题
|
30
|
七、相关说明
(一)参赛作品必须为参赛选手原创,选手在上传作品前须确认拥有该作品的著作权。作品内容要健康向上,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剽窃、抄袭他人作品,如因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其法律责任由参赛选手本人承担,并取消选手的参赛资格和获奖资格。
(二)所有作品一经参赛,即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拥有对其作品的使用权,同意组委会以任何形式对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三)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