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646083
当前在线 13153

青岛市初中化学研究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17-05-10阅读次数:5517

             

教师

 

课型

新授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 初步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初步树立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愿意为科学献身的情感。

 

 

重点

原子的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

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建立基本的探索微观世界的方法

方法

讲解、类比、引导探究、练习

手段

多媒体

     

学生活动

回顾旧知识-分子与原子的相同点、不同点、联系

 

 

思考有关原子的问题

 

踏着历史的足迹,感受科学的发展,认识到微粒的可分性

 

 

 

根据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分析原因,经过讨论得出结论。

 

 

感受原子核非常的小

学生已经知道原子核还能再分

 

 

 

感受原子模型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通过表格找出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这一规律

再通过原子的结构理解这一规律

 

 

知识归纳,联系巩固

 

 

由数据理解为什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并且感觉原子质量数值太小,记忆使用很不方便。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计算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通过计算得出

 

 

 

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有哪些问题

 

 

 

讲述原子的发展史,德谟克利特-道尔顿-汤姆森-卢瑟福

 

 

 

 

引导学生分析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出现种种现象的原因,

 

 

 

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原子核与原子的大小关系

并且过渡到原子核还能再分成质子和中子。

 

展示卢瑟福的行星原子模型与电子云原子模型

 

引导学生从原子不显电中得出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这一规律。

 

指导练习

 

由联系题中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这一问题过渡到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上,从而引出原子的质量非常的小,进而引出相对原子质量

 

 

给出公式,指导计算

 

 

由公式中得出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与学生的结果相互印证。

 

 

指导练习

 

 

 

 

 

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引出新问题,从而导出新课

 

 

 

感受科学的进步,并且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练习巩固

 

 

感性上感觉原子质量的大小,从而引出相对原子质量

 

 

应用公式计算

 

 

与学生结果相互印证,加深理解,为以后化学方程式计算打好理论基础。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