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道德与法治课,或许有会觉得枯燥无味,但青岛57中的一堂道德与法治课,就把学校的志愿者团队作为例子引入授课内容,让这原本立意高的教育主题接了地气。4月21日,青岛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市域德育课程整合”研讨会在青岛57中举行,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许占斌主持了活动,来自全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骨干教师和区市教研员参加了活动。

“咱们学校的‘心翔志愿者服务队’大家都不陌生了,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学习和收获到什么?”青岛57中教师吴秀伟在展示《生命因奉献而美丽》这堂公开课时,就将学生身边的这支志愿者团队作为例子,让同学们一下子感到奉献爱心并不那么触不可及。一时间,学生们都开始从自己的身边着眼,为这些默默付出的平凡英雄写“颁奖词”,记录着他们眼中的“美”。本次研讨活动共展示了三堂公开课,课后57中政治组教研组长王锦秀做了《整合课程资源 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的经验介绍,把学校近年来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些做法进行了交流。另外,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徐开颜进行了《如何编写学科课程纲要》专题讲座。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市域德育课程整合”是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立项课题,徐开颜老师介绍,本次研讨会立足课程改革,共同研讨如何将德育资源整合,“我们整合了学生资源、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内容都是从生活中而来,从而提高了课程的可信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徐开颜解释,例如将学校社团、“朗读者”栏目等元素融入到课堂,可以让课堂更接地气。“道德与法治课是德育的主阵地,对孩子的幸福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要求老师们在教学中更要讲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