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课and科学课,读书写作and科学实验——2018年11月20日,青岛榉园学校五年级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了以“学为中心,互动课堂”为主题的展示课研究活动。
第一课时,于晓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品读《天火之谜》一课,通过抓住实验的“难”这一主线,使学生在品读文字中感受自然环境的恶劣、社会环境的不利及实验器材的简陋,更增进了对富兰克林实验中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精神的敬佩。在此基础上总结学法,连接《诺贝尔》一课进行单元主题整合。学生们合作学习,实践学法,学为中心,大胆实践。
袁璐老师以说课的形式,呈现了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袁老师承接第一课时的学习,利用《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爱迪生发明电灯》《纸杯旋转灯》三篇文章,引导学生关注表示实验顺序的连接词,品析文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在此基础上引出第三课时。袁老师的说课承上启下,承接学法,拓展延伸。
第三课时,张亚楠老师与科学孙亮亮老师进行了学科整合,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将第七单元的习作——《有趣的实验》带进课堂。张老师的下水文《戳不破的水袋》,引导学生学习了运用多种器官观察实验的方法。而后,科学孙老师闪亮登场,与学生们分工合作、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积累素材,生动活泼的课堂呈现在了大家面前。张老师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学生的文章由原先的只记叙清楚实验过程到不断丰满,写出科学实验之趣。学科整合,整的巧妙,融的自然,贴地而实效。
“学为中心,互动课堂”,青岛榉园学校语文教研组的研究,精彩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