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教研工作实现转型发展,12月28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习作课堂2.0教学研讨活动”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重庆路小学北苑校区举行,本次会议同时作为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小学语文省级工作坊在线培训,同步向全省、全国教育同仁进行线上直播,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余万小学语文教师通过网络观摩了会议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课。
本次活动立足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聚焦习作教学,研究小学语文习作课堂2.0教学的新思路,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习作教学方式方法,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提高习作课堂教学质量,深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改革。会议共呈现六节习作课例、专家点评及山东省教研员李家栋老师的学术报告。我区大学路小学何璇、庄鸿雁两位老师分别执教六年级上册习作《我的拿手好戏》指导课和赏评课。为更好地呈现研究成果,省教研员李家栋老师深入学校指导,并组织在广饶县进行听评课研讨,青岛市教研员崔志钢老师和市南区教研员颜秉君、徐慧颖老师全程参与研讨磨课。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不断调整教学目标,细化教学策略,用心发掘 AI技术与教师智慧融合的每一个契机,最终呈现出两节高水准、真实对话学生、直指学生习作问题解决的智优习作课。
何璇老师的指导课借助AI智能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多角度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提纲,确定习作重点,运用视频创境,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试写的习作进行修改,实现了人机协同下学生习作表达能力的提升。庄鸿雁老师的习作赏评课在生活化的情境任务中展开,通过习作修改前后的数据对比,精准摸清学情,找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层层深入地带领学生“赏”出习作的方法,借助生活视频,关注学生习作盲点,指导不断完善修改习作。学生在赏评中提升了自信,学会了欣赏,促进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两节课例受到了李家栋老师、与会专家及线上、线下观摩教师的高度评价。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崔志钢老师对两节课例进行了点评,并立足目前小学习作教与学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策略和建议。崔老师指出,教师要研读教材,梯度编排不同年级的叙事类习作,以学定教,在精准分析中设计好教学目标;要锚定目标,在多维度指导中完成习作任务;要使用技术赋能,让人工智能助推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在“双减”背景下,聚焦学生习作能力,通过创新技术手段,融合教师智慧与人工智能,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发展。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家栋老师对课例进行了总结点评,同时带来了一场以《习作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为题的精彩学术报告。李老师首先提出了对习作的三个“认识”,一是正确认识习作与育人的关系,习作要为育人服务,育人需要习作;二是正确认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作文的本源,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三是全面认识读写结合,重视积累、厚积薄发。接着,李老师重点提出了习作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即改变传统习作教学先教后写、写后讲评的固有模式,通过“自主读题尝试习作—根据需求精准指导—二次习作修改完善—互评习作分享借鉴—作品整理梳理特点”的方式,引导学生拓宽习作思路,培养自主表达能力。最后,李老师指出,要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受到习作是快乐的,让教师感受到教作文是有趣的、幸福的!
本次活动是山东省小学语文习作课堂2.0研究的一次阶段性展示,也是青岛市市南区在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区、构建“智优市南”教育生态体系过程中的一次创新实践。相信在不断地探索和积累中,市南区一定能找到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创新人才提供全面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