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718023
在线人数: 5039

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网上研讨活动

发表时间:2003-09-21阅读次数:3186

 

本次研讨活动内容:
(一) 期初调研听课情况小结。
(二) 向老师们推荐北京路小学张惠老师的一节课《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的课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三) 向老师们推荐一篇文章:《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四怪”》。请老师们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认真研读,引发反思。
(四) 第二、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期初调研听课情况小结。
    非常高兴与老师们有网上交流的机会,谢谢各位老师对网上交流的支持。我应该早一点将听课的体会与老师们进行交流,由于种种原因推迟到今天,我表示深深的歉意。
    在听课中发现我们的老师都在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如创设情景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等,这都是在努力向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进行改变。比如:北京路小学的张惠老师,在讲授《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一节时,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了精心而巧妙的设计,使学生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指导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像北京路小学的张惠老师、市实验小学的梁青老师在教学中对于小组学习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初见成效,学生在课堂上开始有序的、有组织的展开学习。而有的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我想是不是仍然在备课方面还存在只备教案,不备学生的现象。希望老师们在设计教案时,多想想孩子,你在提出这个问题时学生能够说到些什么,他们会怎么想?而不是在上课中执行教案,为了完成教案而教学。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再创造,学生在活动中应获得对活动方式的反思。具体说,教师在备课中要注意给学生充分交流和活动的机会。考虑到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也就是说备课中备学生要充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他们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当中也能像这两位老师那样,积极的探讨好的教学方法、有益于学生的发展的学习方式,使我们的教学质量进一步的提高。

 (二)向老师们推荐北京路小学张惠老师的一节课《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的  课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课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北京路小学           张惠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0页例5、例6及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认识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
数乘法同样适用。
2.能运用运算定律对一些分数计算采用简便算法。
发展性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其合理的推理
能力,培养其有条理的、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建立初步的数感。
2.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使其能与他人交流思
维过程和结果,同时让其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结合相关内容,渗透“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学生进
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小组奖励小标志、奖杯
四、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开学的第一天,我校开展了“为失学儿童捐款”的活动,同学们踊跃捐款。老师在放学的路上听到了两位同学的对话。
课件出示:     “你们愿意帮老师算一算强强和兰兰一共捐了多少钱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相应的算式,如:4×(2+3)       4×2+4×3
师:除了计算,你还能想到运用什么知识来判断它们的结果?引导学生说出乘法分配律。在此基础上,再和学生一起回忆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
(二)、复习引入:
师: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曾经学过的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注意字母表示形式的复习。
“同学们能说说我们还在什么知识里运用过这些运算定律?用他们干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作用。
并作练习:0.25×98×4        (0.25+0.5)×4
学生独立练习汇报时,注意指名说清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三)、 质疑、探究、验证新知
1、创设情境,质疑猜想
师:你能说说你现在最想解决什么问题?
生: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吗?会不会让计算也变得简便呢?出示课题,画上一个“?”。
猜想: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猜测。
2、合作学习,开展验证
  ①(小组活动)课件出示:给学生三个分数 12 13 14 ,让他们任意选择,自行设计验证方案。设计前,对学生小组讨论提出明确的要求,加大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投影出示:.小组长要组织好各成员积极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2.记录员同学要把组内各种不同的验证方法做好记录,以备交流。3.发言人注意每位同学的意见,并结合记录做好代表发言的准备。4.纪律员要控制好你们讨论的声音以及各成员的注意力,保证每个同学参与讨论的实效性。
  ②.汇报交流: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验证方法进行展示交流。(方案略)
  ③师生小结: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教师擦去“?”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符号,如“!”提高孩子探究成功的喜悦.
3、实践新知,应用提高
 (1)独立尝试:课件出示例5、例6:35 ×16 ×5  (110 +14 )×4
要求学生运用计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2)小组交流:着重讨论:计算中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这样算为什么简便?
 (3)全班反馈:指名说说计算思路,尤其说明计算时所运用的定律和使用定律的好处。尽量把孩子的做法都在课堂上交流,做好比较,体会定律的作用。(方法略)
四、变式练习:
1. 
 
  
 
五、 课堂总结:
  师: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最后选出优胜小组,颁发“优胜者杯”。
  例5、:35 ×16 ×5  例6    (110 +14 )×4
        35 ×5×16         =110 ×4+14 ×4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一课的教学设想
            北京路小学       张惠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结合新课改的新理念,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提高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我决定分为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一、由情境导入,引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由于本课的关键就在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因此新授之前,必须把这部分知识做好铺垫,打好基础。因此,我决定,从孩子们刚刚结束的“为失学儿童捐款”的活动入手,通过计算两个同学捐款的总额着眼,引出乘法分配律,进而再通过回忆,引出其它定律,从而为后面的教学铺路搭桥。
二、由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引入新授。
  在这一环节里,我提问孩子,“同学们能说说我们还在什么知识里运用过这些运算定律?用他们干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作用。并作练习:0.25×98×4   (0.25+0.5)×4 然后,创设情境,质疑猜想。
  师:你能说说你现在最想解决什么问题?
  生: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吗?会不会让计算也变得简便呢?
 出示课题,画上一个“?”通过创设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组织学生猜   想:  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猜测。
三、小组合作,共同验证新课题
    在学生们大胆的猜想之后,老师会把这个疑问留给孩子自己去解决,给出三个分数,让他们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探究。来自行设计方案验证猜想,开放教学的空间,学生的思路会突破教材的束缚,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了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自己把心中的“?”改成了“!”,增强他们通过努力获取成功的喜悦感。
四、例题教学,自学为主,合作体验。
    验证完合理性后,在例题教学中,我决定现由学生个体尝试,碰
到困难,可求助于学习小组,然后再到小组交流,进而过渡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始终紧扣重点“简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展开,实践自己探究出的新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也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进一步扩充了课堂教学的信息渠道。
五、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尤其注重变式练习
    在我设计的练习题中,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如选择,判断,填空等,加深对新授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总之,本堂课将立足学生,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锻炼空间和舞台。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一课的教学反思
                               北京路小学       张惠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学的行为,即把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呈现出新课程的所蕴涵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一课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一、注重了情境的导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本节课,开启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以他们
熟悉的“为失学儿童捐款”一事为线索,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习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为后面的新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
    在新授课时,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望。第一,在复习完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你现在最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比如有的孩子谈到想研究一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简算的探究中去。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创造课堂教学新结构,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主导
    “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也是新课改的理念,在合作中交换思想,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本节课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有了较好的体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小组角色分配合理,分工明确。为了避免孩子的小组学习流于形式,我从去年开始,就注重了每个孩子的分工,而且做到“人人有官做,人人有事干”,分工明确了,孩子的组织也变得有序而不杂乱,有效而不应付。
   2、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价值。在本课中,我让学生进行了
两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第一次是给出三个分数让学生们在小组内探究验证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抒己见,各显神通,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只需加以适时的点拨,孩子们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不同的验证方法进行辩论,探讨,课堂上的那种氛围也深深感染了我。在交流汇报时,他们的那种自豪感溢于言表。第二次,是在验证运用运算定律能否让计算变得简便,也就是解决两个例题的学习。这时候,我是先让孩子们自己做,然后遇到困难再找小组帮忙,最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这种合理的合作学习过程,即培养了孩子们之间的合作意识,更提高了他们自学的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营造竞争氛围,注重评价艺术。
    为了激发孩子的参与积极性,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小标志作为
奖励,只要孩子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有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我都会奖励他们,突出的会奖励多个,标志的多少,将直接决定着哪个小组会得到本节课的“优胜者杯”,成为胜利者。这既激发了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热情,更促进了小组合作的凝聚力,一枚小小的标志把孩子们的心贴近了,也拉进了他们与老师的距离。
五、需要改进之处:
    ①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比如:在开始情境导入一
环节中,学生除了出现4×(2+3)  4×2+4×3两种做法外,还出现了象4×2×2+4这样的做法,虽然这种做法与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没有多大的联系,但老师却不应忽视孩子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合理的评价。再比如:孩子们在猜想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时,有一个孩子说到她是想到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加法,所以断定也能推广到乘法。这里,我加以了肯定,但力度不够。以上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孩子,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待加强。
    ②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
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总之,通过本节课,使我在教育教学上,在落实新课改精神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让教为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


 教研员的话:
    老师们,当你们看完了张惠老师这节课的课例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她在课堂上所运用的“质疑—猜想—验证”的教学方法对你的教学有什么启发?能联系你的教学实际谈谈你的想法吗?我们可以在网上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教学方法。请老师们将教学中的好的设想、成功的课例、以及教学中的困惑及时地发送到我的邮箱,以备大家资源共享、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而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大家共同研讨,促进教学。
     我的邮箱是:yuqingzhongxin@163.com

(三)向老师们推荐一篇文章:《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四怪”》。摘录于《中小学数学》第9期,请老师们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认真研读,引发反思。

                 当前数学课堂的“四怪”

    当前,许多数学教师都在学习和实践新课程标准,都在进行着数学的改革,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是令人欣慰的;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怪现象。现将部分”怪现象”逐一进行简单分析。
  现象一:情境设计过滥。
    数学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因此,现在的很多数学教师在设计课时,都在为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形而绞尽脑汁,似乎找不到数学知识的原形就无法对数学知识进行教学,或这就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在一些教学中自然就出现了一些情景设计牵强附会或者根本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生。比如有一次在听一节六年级的《倒数》课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倒数,设计了一个情境:教师手上拿了一个布娃娃,然后教师当着学生把布娃娃转动180度,问学生现在这个布娃娃怎么了?(学生答:布娃娃倒过来了)这时教师很高兴,接着说道:在我们的数学知识里也有这样的现象,如分数1/8颠倒过来就是分数8/1。请问分数8/9颠倒过来应该是几?(学生甲回答:分数8/9颠倒过来应该是9/8;稍后学生乙不同意,站起来说:8/9颠倒过来应该是8/6,因为9字倒过来好像是6。一时间全班大笑……)作为当时听课的教师,在下课后我与那个学生交流,他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因为1倒过来还是1,8倒过来还是8,但9倒过来严格来说应该不是9,而是一个反写的6,所以我说分数8/9颠倒过来应该是8/6。学生错了吗?细细想来,使学生发生错误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自己造成的,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倒数,把情境设计的重心放在了“倒”字上,表面上看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方便学生的理解,但实际上却让学生混淆了倒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造成学生认识上的模糊。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习的起点有2个:一是生活经验;二是逻辑起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和知识本身的规律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起点,而不应该盲目的认为任何数学知识的教学都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要知道有时有些知识的教学也可以从学生已有的间接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

 现象二:媒体应用花俏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发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很多的数学课堂教学似乎出现了只要公开教学就要用多媒体的“定论”,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上就明确表明:是否应用多媒体设备,是一节好课的必要条件。本人认为:多媒体的使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情况而定,不应当将多媒体的使用作为一种硬性的规定,从而变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形式,许多的课堂以课件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是一种不妥的教学行为。由此而来,多媒体在课堂上使用泛滥,课件制作得越来越精美,像电视里的动画片一样,而且课件在思路上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设计得非常“细致”,只要学生仔细看课件演示就能知道结果,人为地降低了学生的思维要求,致使学生在课堂是不必多动脑筋。应该说多媒体的应用能有效帮助学生对一些难点知识和一些运动、变化和数学知识的理解,但现在的课件设计的“过精过细”,相反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出现了以机器灌人的这样一种新的灌输式教学,长期以往必造成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现象三:强制小组合作.
   社会构建主义指出:学生的学习不是个体行为,而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结果。小组合作正是这一学习理论的体现,可是,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在课上听到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下面请同桌相互讨论”“接下来请前后四个同学合作”等等,并且有的公开课都会安排多次小组合作学习,以体现学生学习形式的多样。其实,小组合作应该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不能有效完成任务,或者是受到外在条件限制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人讨论、分享成功喜悦时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总知,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未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严重的会出现从过去的教师灌学生的现象变为学生灌学生的新的灌输式教学。特别是现在的小组合作,都是教师发出指令后,学生被动进行合作,长期以往,势必使我们的学生学会从小“屈从”,丧失独立的人格,客观上有悖于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当然,在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有目共睹的。我刚才提出的四大怪现象致使人们的实践新课程标准时可能发生的暂时的不合理的做法与行为,当然也有可能是本人见识上的问题,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四)教材分析:
        03-04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第二、三单元教材分析
                         03、9、22
            
第二单元:分数除法
一、教学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除法应用题、比、整理和复习
二、课时安排:共17课时左右
分数除法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1课时
一个数除以分数                                  3课时
(除法应用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课时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                      2课时
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                   2课时
比的意义和性质                                 3课时
比的应用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机动3课时  
三、简要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分数除法应用题和比的初步 知识。
教学难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材先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由于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也是作为乘法的你运算来定义的,教材通过学生容易理解的分数乘法的实例,引出两个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说明分数除法的意义。在分数除法中,不论那种情况的计算方法都可以归结为乘上除数的倒数。
教材分为两部分进行教学。①先教学分数除以整数,②再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这一节的教学重点是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说明:教材删掉了有关带分数的题目,但计算时有的题目中仍有假分数参与运算。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当中注意这个问题,不要再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使运算又加大了难度。
本单元的第二节,重点是分数除法应用题。在教学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已经出现了一些应用题,但是题里的一些数量关系都是与整数除法应用题相同的,学生很容易在已学的基础上确定用除法来计算。而这一节教学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主要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十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这种分数应用题是后面学习稍复杂的分数四则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十分重要。教学这种分数除法应用题时,仍以方程解法为主,然后在这基础上教学用除法计算,以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要让学生明确三种应用题是一组具有同样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只是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了变化。准确判断单位“1”。
本单元最后安排了一些比的知识。在这一节中教学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应用。在比的应用方面只出按比例分配,因为这种计算问题应用了比的概念,而实际计算时是用分数计算。建议教学时要注意与前面所学的除法和分数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目标:   
  双基目标:
①通过学习,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②通过学习,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③通过学习,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正确的化简比和求比值,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能力目标:
①通过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及抽象、概括的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②通过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及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③通过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④通过学习有关比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比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简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通过探究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渗透联系、发展的思想方法。能积极的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③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④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
一、内容概要:本单元包括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应用题两个小节。
二、课时安排:共19课时左右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课时 
一般分数应用题                                     3课时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3课时
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课时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的对比                   3课时
工程问题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3课时
三、教材简析: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先说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然后通过两道例题引导学生汇边回忆边计算,在没有括号的或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接着又通过一道例题说明,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中,同样可以应用以前学过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在练习中安排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三步计算的为主。有些计算题还要求学生能简便计算的尽量用简便方法计算,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分数应用题这一节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一般的两部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这些应用题在数量关系方面,都是学生以前学习过的,只是已知条件是分数,或者是在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所以应用题教学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应用题,通过列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对比,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选用方法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后面进一步教学的分数应用题做准备。
    第二部分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以及相应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些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删复杂一些,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材中的每个例题都画出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主要是弄清每个题中要把什么看作单位“1”,已知的和要求的数量分别是什么。在教学乘法应用时,例4有两种解法,思路不同。目的是放开学生的解题思路,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灵活进行解答,同时也是为了除法应用题做准备。教学除法应用题时,根据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教学时要注意根据题意找等量关系和单位“1”的训练,要让学生能够有条理的叙述解题思路,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节的教学重点是分数、小数四则混和运算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如合跟据题目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双基目标:
(1)通过学习,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计算中能够应用一些简便算法。
(2)通过学习,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去。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用心、仔细、审题等)
(2)通过简便运算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灵活的进行简便运算的能力。
(3)通过对应用题的学习,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在进一步熟悉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提高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而具有的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体验数学学习的魅力。
(3)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的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获取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4)对不懂得问题及遇有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