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686892
在线人数: 3837

赴英学习汇报

发表时间:2004-09-12阅读次数:2111

 

  汇报提纲

一、我对英国历史、人文情况了解。

二、我们的导师。

三、我所居住的英国家庭。

四、英国的教育有感:

      1、英国教育体制的特点;

      2、参观学校的触动;

      3、两所大学城剑桥、牛津的感受。

各位尊敬的同行,大家早晨好。向大家汇报我们赴英国参加培训的情况。

作为青岛市双语教师研修班的一名成员,在历经一年的艰苦准备工作之后,赴英国培训终于在今年的617得以成行,历时3周,于712日返回青岛。短短的3周时间,对开阔我们的思维,提高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大的。下面就我对英国的认识、在英国的学习体会向大家做一简单介绍。

(一)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所了解的英国的概况。

国是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现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为国家元首,它是世界第一殖民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属殖民地纷纷独立,目前仍有13块海外领地。     

UnionFlag是英国国旗的正式名称,意为联合旗帜。它代表着英国的各个部分。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一直是英国的历史与文化的重心。从英国最辉煌的时代至今天,留下了各时代的痕迹,处处可见古老宏伟的建筑,象矗立于泰唔士河畔的国会大厦、它旁侧每小时报时一次闻名中外的大笨钟、因国王、王后在那儿加冕而成为英国地位最高的西敏寺教堂、英国历代君主的寝宫白金汉宫、以及收藏了各式各样的外国文物的大英博物馆。

英国的面积为 244100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江苏和安

徽两省的大小,它的时间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因为夏季日照时间长达十六、七个小时,英国在夏季实行夏时制,我们去的时候已经实行夏时制,则比北京时间晚了7个小时。所以,在去的时候,我们奔波了一天多,到英国仍然是617号。

英国的人口有5 920万,相当于8个青岛市的人口。英国人除了说英语之外几乎不会讲其他语言,因为全世界都在普及英语,英国人也没必要学习其他语言了。

英国的货币为英镑,它是世界最坚挺的货币,一英镑相当于十五元人民币,所以在刚到英国时,我们在花钱时,总是乘以15,核算成人民币,衡量一下。大家都说,等回来花钱可以除以15,心理会极其平衡。

每到星期日的上午或晚上,英国家庭都会全家出动去做礼拜,在教堂中,可见白发老人也有襁褓中的婴儿。

英国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四季寒暑变化不大。我们在

行前预备会得到的信息是英国的气温在30摄氏度左右,所以同学们大多带的是短衣、短衫,结果那儿的气温持续很低,就如我们本周一大雨过后的气温,冷风习习,害得大家或买衣服、或借衣服,带的衣服大多数未派上用场。
      
英国已经演变成一个多文化的国家。近些年,这种趋势更有加快。所谓“典型的英国人”已不复存在。你也可以忘掉对英国的传统印象:头顶礼帽的商人、炸鱼加土豆片、感情不外露。英国现在是世界上民族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二)我们的导师。

通过在课堂中两位导师JackieMichael的传授,使

我们接触到一些原本不甚了解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为师之道。

导师Jackie本人曾在中学执教过多年,之后几经辗转,到奇彻斯特大学任教,此次她教授我们教学方法。她非常坦诚地对我们说:‘在你们这个班里,既有小学教师,也有初中教师,还有高中教师,我将努力照顾到各个层面,也请大家提出自己的需求。’这种坦诚与直白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做到的,大家往往习惯将自己的弱点、自己的彷徨隐藏起来,而以坚定、有主见的一面示人。而Jackie却将自己与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真诚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又怎会不被她所感动?

Jackie用认真筛选的书籍在教室右侧为我们设了一个图书角,都是有关儿童教育、课堂教学方面的书籍,其中有的是她自己和女儿的著作,也就是说Jackie在授课之余勤于笔耕,是一位学者型的导师。

Jackie的启发,在我们的教学之余,虽然谈不上创作,但仍应该将一点一滴心灵碰撞的火花记录下来,那将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Jackie的自我介绍也非常有趣。她画了一朵花,在花的中央写上一些和她自己有关的词语,让同学们来猜,每一个词语代表和她有关的一个人或生活中的一段经历,她的活泼、她的风趣,使师生间的距离不再有,令我们立刻喜欢上了这位年纪不再年轻但有一颗年轻的心的导师。我们也在心里思考,师道尊严体现在真知灼见上,而不在板起的面孔上。

Jackie分写作方法、故事讲授、节日知识等几个专题介绍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核心是用学生能听得懂、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进行教学,这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另一位导师Michael则教授我们的英语语言的运用。在第一天的功课结束后,我们发现所学的知识都存在于日常的交谈中,Michael为我们做了精心的提炼。这也提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后的学以致用是最大的惊喜,这也会激发学生不竭的学习动力。

导师Michael是所剩不多的典型的英国绅士,非常严肃,从来都不苟言笑,领带将领口紧紧地封锁住,一看就是传统的英国人。他非常地守时,如果Jackie 的课是930—1130,那么Michael一定会准时在1131踏进教室,板板正正地站在教室的一角,等候Jackie收拾教具或等候同学们向Jackie询问问题。

这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这又是多么不易坚持、多么不容忽视的细节,这对于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来说又是多么的可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突发的、不可估计的事情发生,而Michael就能坚持不给自己找借口,相信他的身教会影响我们所有的人。

在之后的教学中,Michael仍坚持‘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应用’这一主旨,让我们在阅读报纸中学习、在谚语、俗语、俚语中学习、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将英语语言当作活生生的、变化的事物来学习,使我们感触颇深。

(三)我的房东。

迎接我的是一对老年夫妇,妻子叫Jackie,丈夫叫Tony,年龄在六十岁左右, Jackie先向我介绍了我的房间,又引领我参观了一下整个房屋和花园,最后我们在客厅里做了简短的交谈,Jackie交给我一把家里的钥匙,这意味着我成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这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温暖 。

我们每个人自己准备早餐,而晚餐则是大家共进。我尝试了多种英国食物,虽和我们的风格迥异,但我的胃还能正常运转。Jackie接待外国学生已有多年,她这样做主要是调节自己的生活,其次才是挣那份佣金,她对待家中的学生特别热情,给学生准备饮食、清洗衣服,将他们真正看作家中的一员。

    英国的老年人生活都比较有规律,而且都能从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的乐趣,将平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每周购物一至两次、星期天去教堂做礼拜、每周和朋友、家人聚会一次,既有自己的生活时间,又不乏和人交往,既不寂寞,也不劳累,非常有序地生活着。

英国人普遍珍爱动物,大部分家庭都养有宠物,或狗、或猫,早晨、傍晚马路上遛狗的人随处可见,他们在外出时也不忘带上自己的宠物,打开车门,他们就会自己跳上车,趴在座位上、车窗上,俨然一位家庭成员。

我所居住的家庭中还养有两只猫,一只叫Thomas,还有一只叫TilertThomas已经十三岁,在猫中当属九旬老人,Tilert则只有两岁,算是个毛头小子吧。

和英国人说英语一样,英国猫服从的也是英语口令,如果用汉语来命令他们,他们也不知所以然。当然,也有同学被宠物惊吓,但所幸最后都和睦相处。

(四)接下来,我想谈一下英国的文化。                                                   

英国实行516岁义务教育。著名大学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爱丁堡大学等。英国的各个行业,不管是工业、商业,还是音乐、艺术、体育、科学、文学,都受益于其文化。多种文化带来了新思想、新技术、劳动力、资金和文化的多样性,使国家更为富强,生活更丰富多采。

1、教育水平世界一流英国的教育文凭是世界公认的,英国政府定期对其教育水平进行检查,因此,办学及教学质量很高。教学失败率和学生的流失率很低,仅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学生不能毕业。采用以小班上课为主的教学方法,师生比例优于其他国家。

英国教育制度英国对5岁到16岁以下的儿童实行强制性普及教育,但教育机会远远超出这个年龄段,可以一直延续到18岁。16岁时学生要参加中学教育普通证书考级(GCSE)。它不是一门而是多门课程的考试,考试结果分为AG七个等级。学生通常要选择七门、八门或九门课程。最后,学生会拿到一个资格证书,说明他们曾经学习过哪些课程,成绩如何。大学只接受考试成绩AC级的学生。
有些学生则选择职业课程,参加国家资格证书或国家普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些证书与特定的就业岗位有关,如商业、工程或社会保障等。
在英国学校体系实行双轨制  公立学校提供免费教育,私立学校一般由家长负担学费。

2、下面,我想向大家介绍我所参观的学校有感。

英国的小学教育是一师一班,即每一个班由一位教师负

责,有一位助教老师辅助。教师将和孩子一起度过学校生活的每一天,教师要教授学生的各门功课(第二外语除外),这要求教师全面发展、多才多艺,是对教师素质的极高要求

总体来看,英国的小学教育给孩子的学习环境较中国来讲比较宽松,小学生每天上午900930到校,下午2:30左右离校,而中国小学生的到校时间是上午8:00,离校时间是下午3:30,比英国小学生在校时间长两个多小时。

英国小学教室的布置特别富有童趣,类似中国的幼儿园

教室,许多有趣的物品、教具和学具摆满教室的各个角落。设有阅读角,数学角,文学角,科学角,手工角…,学什么,教室里就会出现什么资料,初看无序,实则有序,身处其中,发现非常合乎教学需要,比如我们参观的年级正在学习‘观察事物’这一主题,教师选取的题材是‘观察鲸鱼’,教师在教室前方绒板上挂着一个大大的用纸做的鲸鱼,并在旁边粘贴有一些小知识,在教室里还摆有有关鲸鱼的书籍,学生们可以借助教室中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随时进行实践练习,了解鲸鱼的品种、特征、习性。对他们来讲,教室中的阅读角,数学角,文学角,科学角…等绝不只是用来装扮教室、应付检查的,确确实实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学生们在听教师进行集体传授时,盘膝坐在地毯上,教师在中央,学生们围绕在教师的周围,学生、教师之间接触紧密,学生可将手放身前、也可肘扶地,坐姿不必端正,但注意力必须集中,否则教师是会点名的。学生回答问题时需举手,回答问题的姿势可坐可站。

只有在做书面练习时,学生们才分组面对面地坐到各自的小桌边,这种分组,是程度相同的同学分在一个组里,分组的同时也就是分层,便于同学之间的交流。程度较低或需要特别帮助的同学坐在教师的身边,或由助教老师单独辅导。因为一个组内学生的程度相同,教师在解决某个组内一个同学的问题时,也就是在解决组内其他同学的疑惑。

相比之下,中国的小学教室比较严肃,一排排整齐的桌椅,一行行端正坐好的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也必须起立,教师站在教室的前方面对面地进行教授。一般情况下的分组指前后两排的同学组成一组,组内各种程度的学生都有,因为程度不同,某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并不代表组内其他人的意见,这也就不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英国的教室设置及分组,更多的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中国的教室设置及分组,更多的考虑是讲求整齐划一、讲求礼仪,规范性比较强。当然,由于我国人口较多,我们每班的学生也多,不可能照搬英国的教室布置,但在人数相对较少的学校,也可做一下尝试。

英国低年级的学生并没有教科书,他们所拥有的只是一

本‘草稿本’,教师所讲的内容、所提的要求都放在这本草稿本里。即使在小学高年级有了教科书,也是传递式使用,即高年级的学生用过后,再传递给低年级的学生,既节约了资源,又培养了学生的互助精神。

根据英国国家教学目标的要求,小学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具体的知识要求,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某几篇文章、学写某些单词,在目标中出现的只是能力项目。教师可根据目标的要求,自行选取学习材料,要求学生完成一些调查研究性强的作业,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 学生自己就会掌握相关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

国家在每年定时的学生能力考察中,不会考察学生书写、记忆的知识,而将重点放在学生能力的检测上,比如: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情景,在这个情景中,你会怎么办?这正是英国学生在平日做得最多的操作性的作业。英国学生轻基础知识重能力已成习惯,英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也提出基础和能力并重的口号。

我国的学生一入学即有相应的各科教科书,相应的学科有相应的教师任教,每天都有书面的作业,学生的学习特别有规律,基础知识在这日积月累中达到夯实。

在世界上,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比较闻名的,扎实的基础知识,非其它国家所能比,这在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学生屡获金奖、银奖足以说明这一问题。

但同时也有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即在成人之后,中国学生在将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时,又多有力不从心之感,这说明夯实基础的同时,也应兼顾能力。

在参观学校过程中,我曾和学校的教师进行交谈,得知虽然教师这个职业在英国收入较高,但英国当代的年轻人更多的选择做白领、坐办公室,虽然薪金相对略少,但所负的责任、所承受的压力要小得多。足见,无论中外,教师都是一个辛劳的职业、你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你就选择了责任。

我还曾问过一位教师,‘你们在学期末评三好学生吗?’她的回答耐人寻味 ,‘每个孩子都在进步,都在成长,这就足够了。’教师拥有一颗健康平和的心,实在是教育的福气、学生们的福气,这也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3、现在,我想介绍我所亲临的大学城-----牛津、剑桥

我们此次培训的时间非常短促,但奇彻斯特大学为我们
差空安排的牛津、剑桥参观,对我们震撼和影响极大。和我们的习惯不同的是,引领我们参观的都是剑桥、牛津的老毕业生,他们都已年过花甲,可能已从自己喜爱的学术岗位上退休,但对剑桥、牛津的感情没变,他们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宣讲剑桥、牛津的方式来诠释他们对剑桥、牛津的感情。

牛津和剑桥实际上都是由众学院组合成的。在各自的30余所学院中,又各有特色。剑桥、牛津的人文氛围非常浓郁。无论是一条条曲径通幽的巷道,或是学院庭园的一隅也好,他们所散发出来的是一种适雅的风情。老教授们脸上依然是那份与世无争的恬淡,对着越来越多的喧闹游客群仿佛早就习以为常,只管继续进行其做学问与传承学院精神的工作。剑桥、牛津的草坪只有教授可以踩踏,其他人则没有资格。在这儿,‘尊师重教’得到真正的体现,在这儿,中国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精髓显得更为净炼。而所谓的教育百年树人的精神或许就隐约在这条条窄巷、这扇扇学院小侧门间吧?

              就学习环境而言,剑桥、牛津多以中世纪的修道院作为蓝图,既有小教堂、宴餐大厅,又有广场庭院,颇为适合求学。  数百年来,两所大学城都在暗中较量,宛若我们武侠世界中的少林与武当,各绽异彩,而两者都是众多学子们梦寐以求的学术金殿。

   一座举世闻名的大学城有时也能激奋一段旅程的光彩心情。这种体验在牛津、剑桥感受颇深。教育作为培育个人独立思考的目标在西方向来较为清晰,尤其是在学生课业内外的人格培养的兼具性更能体现东西文化思维上的落差。

       当然,我所能谈的只是一个皮毛,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