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809096
在线人数: 12064

六年级数学十月质检反思

发表时间:2004-11-07阅读次数:2238

 

 

本次测查全区30所学校全部参与,由中心统一命题,综合了开学以来学习的所有知识,测查面较大,知识全面,而且贴近生活,题型灵活。既考查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我们收回了28所学校的试卷反馈表,多数学校能按照区统一规定的评分标准来较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此次测查的公正性。上次测查在评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次有了很大转变。老师们能以严谨、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测查。

     下面让我们就这次测查所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作一简单的全区分析,希望老师们能根据我们分析的情况结合自己本校的实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

六年级数学十月质检情况汇总

2004113

 

全区

平均

优秀率

达标率

概念

走进生活  

按要求做   

 

67.68%

98.31%

85.96%

89.77%

87.35%

77.72%

78.95%

简要的质量分析:

优势

通过这次测查可以较清楚的看到:

1、经过一个月老师们抓紧拾漏补缺,用心教学,可以看出教学质量有所提高。特别是九月的测查中出现的一些比较集中的问题,这里又再次出现,通过阅卷发现多数题型都有所改善,说明老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及时进行拾漏补缺。这也是我们质检的一个主要目的。

2、多数学生较好的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例如应用题的13456小题全区的正确率比较高。特别是第四小题,是在学生刚刚学习了“比的应用”之后设计的一道题目,想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通过阅卷发现多数学生掌握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能抓住两个总量,分析解答题目。这比九月测查中有一道题目:要求学生根据信息,提出一个可以运用刚学习的分数知识解决的问题,以此来考查学生对刚刚学习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解题思路的理解程度,正确率提高很多。这说明老师们在平日教学中引起了重视,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上下了很大工夫。

3 题学生正确率比较高,说明学生理解了题意,基础知识掌握得较扎实,能灵活的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本次测查计算部分正确率比上次有进步,说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提高、学习习惯有所改善。这是老师们在平日教学中加强训练的结果。

5、本次测查达标率有了较大提高。说明老师们付出了很多精力,

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重视对这些学生的辅导工作,及时给予补漏补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发现问题

通过这次质量检测,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待于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逐一进行调整。

1、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仍需要进一步提高,个别学生计算结果失误较多,特别是口算题中的“1÷3×”和“ ×÷×出错较多。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解题时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较重,老师们应该从平日练习入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2、从测查中可以看出多数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概念题正确率有所提高。但是填空题的1457题、选择题的45题出错较多,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理解题意、概念理解上尚有欠缺。填空题第5小题填“《、》、=”学生出错较多,这里学生应该能运用分数除法的含义分析出商比被除数的大还是小,但是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说明在我们平日的教学中,除数与商的关系,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掌握。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基本概念、数量关系的教学,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

3、应用题的第28小题,学生出错也比较多,反映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有待提高。其实第8道题目的数量关系非常清楚,如果列方程解答相信多数学生都应该没问题。但是我们的学生不会采用便捷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分析,因此导致错误的出现。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们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4、本次测查按要求做类的正确率不是很高,“手脑并用”题还有不小比例的学生出错,说明学生不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寻找规律的第二小题“ ,(  ),(  )。”学生基本都能找到规律,但是不少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填写(71/64)、(213/128)的学生比较多,说明我们的学生计算能力尚需提高。

改进措施

建议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概念教学,注重理解、加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对比,不断强化基础知识训练。

2、加强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抓住应用题中的关键,理解解题思路,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适当增加“一题多解”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地解题能力。

3、继续加强情境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学法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