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669677
在线人数: 22304

《2.饭桌上的海鲜》——自然篇教材分析

发表时间:2005-03-15阅读次数:2776

2.饭桌上的海鲜

无论在海边还是在内陆,海鲜已经成为饮食文化大餐中的佼佼者,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喜爱。选择生活中学生们常见常吃的海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切入点,从各种海鲜的了解到认识,从自己吃海鲜的经验到感受,从简单的吃到合理的营养搭配,更容易调动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将其带入探究活动的情境。

一、框图说明:

认识海鲜

情景内容:教材呈现几个小学生交流对海鲜的认识的情景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设计目的: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起探究欲望。

科学食用

(问题探究)

 

 

 

 

 


 

营养价值知多少

   教材呈现了四个学生讨论吃海鲜的好处的图片,还以资料卡的形式展示了海鲜的营养价值,启发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海鲜 的食用价值。

我们也来做海鲜

   通过一幅小学生制作海鲜的方案,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生活实践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使学生经历动手实践之前先动脑设计的科学研究过程。

海鲜吃法大交流

   教材呈现了几个学生在交流吃海鲜的感受。在交流中让学生了解海鲜的不同吃法,激活虚色后的原有经验。并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注意在生活中发现和积累知识。

食用海鲜要注意

  教材以一学生的引导语展开交流活动,引发学生们对食用海鲜应注意的问题的研究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供有效指导。

 

 

                                                                                                                

合理开发

(活动延伸)

由两部分组成

  海鲜加工品真丰富

    教材通过一个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引出对海鲜保鲜问题的探究,情景图的展示为探究提供帮助,启发学生创生更好的海鲜保鲜方法。同时也渗透对亲人和朋友的关心、尊敬的情感培养。

鱼儿诉说感触深

   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是市场鱼滩上摆放的小鱼和漫画图中大鱼、小鱼的对话,通过一学生对此现象的感想和议论,引发学生更深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海洋动物的关爱之情和同情意识,并能积极参与到保护海洋动物的实践行动中去。

 

 

 

 

 

 

 

 

 

 

 

 


 

二、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家乡的几种主要海鲜及其日常食用方法;

2. 知道食用海鲜应该注意的事项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借助各种感官认识了解海鲜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经验,并从中提炼出活动所需的信息;

3. 能设计制作海鲜的方案,并亲自动手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经验的良好习惯;

2. 热爱生活,体会生活的情趣;

3. 渗透环保意识。

三、教学建议:

本课以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或吃到的海鲜为研究对象,通过交流和查阅资料了解海鲜的吃法及其营养价值,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合作交流获得生活经验,在设计烹调方案、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良好的饮食习惯,感受劳动创造生活的含义并渗透环保意识。

第一部分:认识海鲜。

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了解、搜集我们饭桌上常吃的海鲜种类及名称,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回顾“认识哪些海鲜”,“最喜欢吃哪些海鲜,为什么?”让学生说出喜欢的海鲜的名称、味道、外型等,在回顾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海鲜的认识。在这里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给喜欢的海鲜分分类”,让学生通过分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海鲜的认识。提醒教师注意在对海鲜进行分类时,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如根据外型、软硬、营养价值、类别等,这里强调的是分类的过程,只要学生能确定自己分类的标准就可以。教师可组织学生充分交流是如何分的,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科学食用。

共分四个活动:

活动一:海鲜吃法大交流。海鲜种类丰富,它的吃法也多种多样。教师可采用分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通过“看看谁知道的吃法多”竞赛活动,把海鲜的各种吃法进行交流、汇总,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选代表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倾听,不重复别人说过的,也许学生会就一种海鲜说出几种不同的吃法,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积累知识的能力。

活动二:我们也来做海鲜。在交流了海鲜的各种吃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海鲜美餐我设计”活动,制订海鲜的制作方案,学生可根据家人的做法设计,更提倡小组合作讨论研究,设计新的方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有自己创新的思路和想法。总之,通过设计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创造的空间,创造能够增添生活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各组的设计方案张贴在教室里,并进行评价活动,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设计合理,哪个小组的设计与众不同,但要求合理。评价之后教师一定要组织反馈活动,以利于学生修改自己的方案,这一过程将极大地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同时也培养学生认真审视的良好习惯。方案设计结束后,接下来的是实践活动,教师可布置学生在家人的指导、帮助下,亲自动手做一做,并带给同学尝一尝,一方面检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体会家长的辛苦,品尝劳动的快乐。

活动三:营养价值知多少不同的海鲜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课上相互交流,教师进行有目的地补充。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海鲜,营养价值也不同,只有不挑食,合理食用,才能吸收足够的营养成分,促进健康发育。在活动中可穿插“猜猜我是谁”的小游戏,让学生戴上常用海鲜的头饰,扮成某一种海鲜,说出“我含有……成分,形状像……”让同学猜猜它是谁,使学生对海鲜的营养成分有进一步地了解。

活动四:食用海鲜要注意。海鲜虽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是如果食用不注意科学性、合理性,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对学生进行关于海鲜的饮食卫生教育非常必要。教师可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吃海鲜不当造成的后果。再利用课件、图片、小故事等形式,给学生讲解不科学食用海鲜造成的严重危害。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制作“海鲜食用小帖士”,将食用海鲜的注意事项记录下来,讲给家人和朋友听。

第三部分:合理开发。

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海鲜加工品真丰富。山东沿海地区的海鲜加工品可谓一大特色,教师可引导学生创生更多、更好的海鲜保鲜方法,使其既有利于携带,又有利于贮存,使学生在研究、思考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并敢于大胆设想,以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二:鱼儿诉说感触深。海产品是山东重要的经济资源,对于海产品的捕捞,应有一定的规划,教材呈现市场上出售的没有长大的小鱼,以及大鱼和小鱼之间的对话,在感性认识上引发了学生对海洋动物的同情之感,其实这里蕴含着更理性的含义,启发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对海洋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开展海洋生物保护活动的积极性,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参与。

建议本课活动时间为2课时。

四、评价建议:

本课教学建议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分组活动的评价:小组合作交流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与人共处的一种方式,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吸取他人的观点和建议,还能在合作完成某项事的基础上培养分工合作、团结协作的意识。因此,学生分组活动的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点。教师应把握好这一关键环节给学生不同程度的评价。

2、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和积累知识的能力:学生只有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发现,并把知识用各种形式积累下来,才会有所提高和进步。对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积累的知识,教师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

3、动手实践能力的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经过讨论设计方案,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回家后将自己设计的方案与家人一起进行实践,这样既可以检验方案的合理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家长的辛苦,品尝劳动的快乐!

4、理归纳能力:学生在课上和课下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中,培养他们整理归纳能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评价,使学生将此项习惯保持下去。

5、环保意识的评价:在拓展延伸部分,通过情景图,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实践调查,了解有关信息。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合理、具体的评价,并鼓励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