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876207
在线人数: 12788

苏州学习体会

发表时间:2005-11-16阅读次数:494

今年十月份,有幸跟市、区教研员和艺术骨干教师一起参与了在苏州举行的全国艺术教育研讨活动,在历时四天的研讨会上,倾听了艺术教育专家的讲座和各具特色的多节艺术课,无论在艺术教育理论方面,还是在课堂教学实践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收获。

特别是聆听了杨教授的发言,使自己对艺术教育课程改革有了新的认识,了解了艺术教育的本质意义不在于技术层面,不在于获得一些知识技能,而在于人文精神的培养、美的境界的追求。坚持以人文精神统领艺术教育,就是要提高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改变艺术教育的方式。

在以往的艺术教育中,艺术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压倒了目的价值,学生可能掌握了某些知识和技能,可是却失掉了兴趣、激情和灵性,感受不到精神享受的愉悦。人文精神中最关注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尊重,但是过去没有成为我们教育的重点,而力图去抓住的是表达这些内容的形式。感受提升生命的过程反而成为了对生命的压抑。

艺术能力是整体的、综合的,是被实践验证的,无法用技术尺度来衡量。艺术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各方面的艺术能力。    艺术课程的设计和构建,既不是仅仅停留在分科并列的课程设计结构上,更不是各艺术分科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将课程的设计建立在人的四种基本艺术能力原本具有整体相关性的认识基础上,着眼于促进学习多种艺术能力的发展,强调艺术学科之间的连接和互渗,其设计的理念和系统构建,已真正达到一种有机的统合。

改革后的艺术课,像一缕春风,吹进了我们的课堂。担任实验课的教师都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新课程的改革探索中,在与她们的交谈中,有一个共同的感触,那就是:艺术课新,艺术教材新,而它所要求的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手段更新,而且是一种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书法、篆刻、影视等多领域、多元化的高度整合的教学艺术。同时新的艺术课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和自我创造的良机,又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完成好艺术课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课堂设计与操作,教学评估等提出了一系列的高标准、高要求。想上好课不容易。所以,作为实验区的艺术教师,应不断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才能承担起艺术教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