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进行到第五个年头了,在这几年的课改实验的实践过程中我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不断地被新课程理念冲击着,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有收获也有疑问,有喜悦也有担忧还有更多的困惑。
带着这些疑问、困惑、喜悦和担忧我到苏州参加了艺术课程改革实验以来第一届全国研讨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听了修林海老师的《艺术课程基本理念中的核心概念》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杨立梅老师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培养目标》的讲座,并听了来自全国各个实验区的八节优秀的艺术课。通过这次江苏之行我感觉收获颇丰。
首先,确立了坚持以人文精神统领艺术教育,落实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总目标。杨老师在讲座中提到“艺术教育属于人文学科。艺术教育的本质意义不在于技术层面,不在于获得一些知识技能,而在于人文精神的培养、美的境界的追求。坚持以人文精神统领艺术教育,就是要提高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改变艺术教育的方式。”的确艺术只是另一种语言的学习,通过艺术的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一种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
,当然这种质量是精神上的。让孩子们通过欣赏美创作美从而学会感受、发现生活中的艺术。所以艺术学科应该具备人文学科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去探索人生的意义,追求艺术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强调主观感受。
其次,理清了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关系。“落实艺术学科的人文教育任务,必须是使用艺术的语言,培养艺术的能力。否则就没有这个学科存在的意义”。艺术课种艺术语言的运用不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且贯穿于整个教育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发展是融为一体,不可分离的。否则就没有了艺术课的艺术典型特征。这样就能很好地融汇艺术课中技能技法的学习和训练。
最后,坚定了把艺术课程改革实验进行到底的信念,相信只有深入改革才能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方方面面的教育问题。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艺术课程改革给从事艺术教育教学的老师们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老师不但要具备深入分析教材的能力而且还要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应该说从事艺术课程的教学对我们是一项艰难的挑战,是一次充实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如果要想胜任艺术课的教学工作或研究工作还需要加倍的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