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艺术教育及教材研讨会刚在苏州落下了帷幕,来自全国的艺术教师们也都陆续返回了.我想,参与本次会议的老师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想,让我在这里畅谈交流!
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办、苏州市教育局承办和星海学校协办的全国艺术课程教学与教材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1日至10月25日在苏州市举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探讨如何在艺术综合课程中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会议将通过专家讲座、教师开设公开课、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实验区艺术综合课程改革的成果,总结、交流和研究实验中的经验及问题,对实验区教师进行培训等。
10月22日上午9:00,研讨会开幕式在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田慧生、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所广一、教育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李东、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皇甫志新、园区教育局副局长韩小瑛、中央教育科学研究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立梅及来自全国各地近250名艺术教育领导、专家和教师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全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杰主持,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皇甫志新和园区教育局副局长韩小瑛分别致辞,中央教科所田慧生副所长作重要讲话。
开幕结束后,全国艺术教育专家、浙江绍兴文理学院修海林教授,全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科版《艺术》教材主编杨立梅教授分别为与会代表作了题为《艺术课程基本理念中的核心理念》和《人文精神自然贯穿,艺术能力扎实落实》的专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杨立梅教授为我们做了专题报告《深化改革,落实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培养目标》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程改革进入实验区已经第五个年头了!五年来的改革实践,实验区老师们付出了艰辛努力,尽管我们的新课程还幼稚、不成熟,仍然是在探索的过程之中,但这都是宝贵的经验。在参加这次论文、教学随笔和案例评选的活动中,近400份老师们的稿件,体现了教育理念的提高,教学方法的变革,有许多闪光点。
如何实施新课程,这对我们大家都是全新的课题和艰巨的任务。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有苦、有乐;有彷徨、有振奋;有压力、有感动。可以说这是中国学校艺术教育史上一次最剧烈振荡的变革,这也正是改革的生命力的所在!
我们对改革的信念坚定不移,因为只有深入改革才能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方方面面的教育问题。
在不断深入发展的改革中,我们也在努力运用辩证的观点、从事物相关联的角度,看待、分析我们在课程改革中的新问题、新情况。这里,我把自己的学习和思考与大家交流,共同进行研讨。
一、坚持以人文精神统领艺术教育,落实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
整合发展的总目标
艺术教育属于人文学科。艺术教育的本质意义不在于技术层面,不在于获得一些知识技能,而在于人文精神的培养、美的境界的追求。坚持以人文精神统领艺术教育,就是要提高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改变艺术教育的方式。
由于我们长期忽视人文教育,常习惯用好像科学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人文学科问题。改革实践中常要面对这样的问题:艺术课程如何进行测评、考试?双基教学容易被忽略遗忘,如何体现,是否有衡量的标准?艺术课程如何体现知识递进?艺术综合课程是否科学、合理?等等,都反映了如何理解人文学科的价值仍是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探讨的问题。
人文学科和科学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科学在于揭示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人文学科则在于探求人生的意义;科学追求的是精确性和简约性,人文学科追求的则是生动性和丰富性;科学的标准是规范的、统一的,人文学科的标准是多变的和多样的;科学强调客观事实,人文学科强调主观感受。
科学与人文学科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它们的不同价值。科学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超过目的性价值,而人文教育却是目的性价值超过工具性价值。这就是说,科学教育更主要的是传授知识,是为了提供一种工具,是启智的过程。而人文教育虽然也要传授知识,也要为人们提供一种生活的工具,但它更是目的的本身,是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
人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精神享受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
生命的质量首先在于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在于感受生活的愉悦。人文学习为学生精神的丰富和愉悦提供了最好的条件,艺术语言的丰富,诉诸于感官形式的多样,应该使我们的学习过程就是欣赏的过程。
长期以来,艺术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压倒了目的价值,学生可能掌握了某些知识和技能,可是却失掉了兴趣、激情和灵性,感受不到精神享受的愉悦。人文精神中最关注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尊重,但是过去没有成为我们教育的重点,而力图去抓住的是表达这些内容的形式。感受提升生命的过程反而成为了对生命的压抑。
人文学科要培养的是主观感受的表达、内心情感的流露,有个性的见解和创造能力的释放,并最终形成自己的丰富的精神世界。人文学科也要有知识技能的传授,但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搏击、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是人文教育的崇高使命和根本任务。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曾谈到:在艺术教育中,艺术是中介的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当孩子长大了,能够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它运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经完成。
艺术只是另一种语言的学习,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
落实艺术学科的人文教育任务,必须是使用艺术的语言,培养艺术的能力。否则就没有这个学科存在的意义。何谓“统领”?就是不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且贯穿于整个教育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何谓“整合”?就是不但融为一体,而且能够生成更高的智慧。这是我们要重点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