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咏华山
青岛定陶路小学 孙颖
教材分析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文包诗”分“文”和“诗”两部分,让学生借文悟诗,诗文联系,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古诗,理解诗意。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课文还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
学情分析
卢梭说:“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对形象画面的兴趣及理解优于抽象的语言文字。所以课堂学习的形式要顺应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经过半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掌握了一些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但还都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渗透和强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3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
感受华山之高,景色之美,借文悟诗。
教学难点
体会华山之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都知道小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山吗?板书:华山
“华”是一个多音字,这里读huà 。学生认读两遍,书空。
2、(出示多媒体)“华山风景图”。简介:瞧!这就是华山,它在我国的陕西省,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从古到今,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前去游览。
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儿和他的先生曾经到过华山,这个小孩儿叫寇准,他做过宋代的宰相。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寇准小时候和他的先生登华山时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正音
1、 自由读课文,把每一个字读准确,并且标出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 出示生词,指名认读。
登华山 艰难 爬上山顶 没着山路 吟诵 情不自禁
远远近近 寇准 古时候 朵朵白云 连连称赞 山腰间
三、细读课文,借文悟诗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刚才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在课文中哪一句话能表现出华山很高,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多媒体),啊!华山真高哇!
课文连用了两个什么标点符号? 表示爬上山顶后什么心情?你能读出华山的高来吗?指名读 齐读
[点评:老师让学生自读自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2)华山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想一想哪个词语说明登华山非常不容易。
"艰难"是什么意思?(困难,很难)读第1句时,读出因为华山高峻而十分难爬。(自由读、指读、齐读)。
(3)他们这么艰难的爬到了山顶,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出示多媒体):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华山可真高呀!谁能读好第二句?读好“那么近”。指导朗读。
[点评:老师再次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站在山顶上看到什么?”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将远在天边的华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再用生活实际与在华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较,借助图文质疑,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太高了。]
(4)师:(出示多媒体)小朋友们,假如你现在真的站在山顶上,看到华山如此雄伟壮丽,你会怎么样?小小组热烈讨论一下。(教师巡回)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觉得不尽兴的,也可以站着读。学生自由读。
[点评:借助媒体的演示,学生心中产生了不同的体验、感受,读出不同的感受,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体验。再一次的回读,让学生在感情上得到了升华。]
(6)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你看你们都忍不住要跳起来、喊起来,这就叫情不自禁,小寇准的心里非常激动,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感情,他情不自禁地吟诵一首诗来:(出示全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2、理解诗意
(1)读一读古诗,再再和同组的伙伴讨论讨论,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读懂。(出示多媒体,古诗与文字)
(2)生自由读,师巡回询问情况。
(3)交流并说说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更无山与齐”
(出示多媒体“华山”)这是华山,(出示多媒体另外两座山)你们看,老师现在又搬来了两座山?看看这三座山怎么样?(自由说)这就叫“山与齐”。
(出示多媒体,两座山下移)现在,这两座山和华山相比,都只在哪儿?(山脚下)你们就站在这华山顶上,没有其它山和华山一样齐,这就叫……“更无山与齐”
(多媒体出示“只有天在上”)齐读,谁已经明白了第一句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师评。
我们可以用上刚才学过的句子,加上你的想像,谁能说得再美一些?师起引:除了蓝蓝的天在……指名说好。
[评点:让一年级的学生理解“更无山与齐”是本文的难点,在理解时,老师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诗文转化成形象生动的画面,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了,同时在欣赏动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意思。]
(4)这首诗就是写了华山的高大挺拔。谁能把诗也读好? 指名读,齐诵古诗。
这样朗诵、赞美的语气就叫“咏”(板书),所以我们课文的题目就叫咏华山。
3、学习第三段
(1)师:寇准用短短几句诗就把华山的高、美写出来了,怪不得先生会连连点头称赞,什么叫称赞?夸奖 表扬先生怎么夸他的?
出示“好诗!好诗!”
(2)想想先生在称赞他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动作呢?请你在小组里选一个伙伴,一起合作,你们俩一个做寇准情不自禁地吟诵古诗,一个做先生夸你,看看谁吟得好,夸得妙?指名表演。
(3)寇准写这首精妙的诗篇时才七岁,他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而且至今已经流传了几百年了。如果我们和他一起观赏华山美景时,你听了还会怎么夸奖他呢?
(4)(配乐朗诵,点击播放音乐)师:刚才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收获真不小。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再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景。生齐读。
四、练习写字
1.(出示)与、齐、称
自己读读想想,怎样记住这几个字。
指名交流,你觉得哪个字需要提醒大家?
4. 学习“禾木旁”。师范写“称”,注意左窄右宽,讲清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自己描红,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