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727462
在线人数: 2931

研读《教学论基本问题概述》,提高课堂实效性

发表时间:2008-11-15阅读次数:2012

面对新课改,我在实践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导致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不大。虽然在上学时,我也学习过一些教学的理论知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有些已经淡忘;而有些知识,在面对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我也觉得已经不是很够用了。这些由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而引发的对相关理论的诉求,是我目前在教学中遇到的主要困惑。

在阅读了《教学论基本问题概述》第五章第三节的问题教学法的操作要点后,我的困惑终于找到了答案。特别是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这一部分,给我的启发最为深刻。书中提到: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在问题情境中实现思维的过程。问题教学法的要旨是如何为学生创设能够对问题进行思维的情境。其中,列举了苏联学者伊利尼茨卡娅设置问题情境的诸多方式。我认为对低年级教学来说,借助直观手段(实物、图片、模型),显示与学生的日常经验、已有知识发生矛盾的事实,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的确,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只有让学生对其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学生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学于轻松愉快之中。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并没有充分意识到问题情境对于低年级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有时提出的问题过于生硬、突兀,直接。不易于学生产生思维的动力,更激发不起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通过对《教学论基本问题概论》中“问题教学法”的学习,我进一步意识到对于低年级课堂教学,借助直观手段(实物、图片、模型),显示与学生的日常经验、已有知识发生矛盾的事实,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创设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情境才能一步一步地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才能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中自己认真思考的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提问之前创造适当的情景,可使提问与前面的教学过程自然衔接起来,让学生感到提问不是突然袭击,而是水到渠成,有利于保证提问的质量。但是,不是每一节课都要使用直观的手段设置问题情境。要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问题的类型,学生的认知规律等,适时地加以运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加强学习,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学论基本问题概述》这本书正好提供了我们学习的机会。本书在每一章节后面都有教学示例,供我们学习、参考,重在理论结合实际。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本教学实践性很强的书。它的出现,帮助自己解决了许多在教学实际中产生的困惑。对自己教学理论的提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相信在《教学论基本问题概述》的系统理论指导下,自己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会有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