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区教育中心师训部
北京路小学、金门路小学、文登路小学、朝城路小学、德县路小学和嘉峪关学校自2004年11月与青岛师范、青岛市教科所、青岛教育学院、青大师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建立各教师发展学校以来,从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和高校教师的研究趋向出发选择了合作教学、教师心理、新课标解读、游戏教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等不同的切入点,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方案,并逐渐进入研究状态,形成了一些良好的作法并把它们及时登载在《信息快报》上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1、建立了有效的教师发展校制度,固定了研究交流的时间。
如:文登路小学、金门路小学确定了每周的“教师专业发展日”、嘉峪关学校确立了每月集中研究交流的制度,金门路小学还建立了教学互访、专题合作、校际会课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均有效的促进了教师发展校工作的常态化、深入化。
2、分阶段确立了发展的主题,分层次实现了发展总目标。
如:文登路小学在第一阶段以备课为研究的切入点辅以孔子教育思想的学习,做到了跟踪听课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专题讲座与自我反思相结合,因此,学校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逐渐形成教师发展文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自觉性。
3、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了教师发展学校阶段性小结。
北京路小学、金门路小学、文登路小学分别在2004年底和2005年1月、5月举行了高校专家、市有关领导、教研员以及教育中心领导与教师参与的教师发展校阶段性小结,尽管形式各不相同(深度汇谈、课例研究、课件展示等),但都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一阶段以来的研究进程与成果。
在发现与总结典型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各教师发展学校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主要存在着以下不足:
1、教师发展学校制度建设重视不够
要使学校具有教师发展的功能,我们必须加强教师发展的规划与制度建设。在深入学校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学校在教师发展校成立以后,并没有建立相关的制度和教师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有的学校尽管有许多的制度,但其中的一些条款已经不符合现在学校的发展背景。
2、过程性发展资料积累意识不够
在深入学校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学校尽管作了大量的工作,也请了发展学校的专家在听课,参与学校的活动,却没有留下相关的过程性资料。
3、教师发展学校档案规范程度不够
有的教师发展学校没有建立专项档案,有的学校尽管有档案,却很不完善与规范。
针对第一阶段工作开展的上述情况,特提出对下一阶段工作的
建议与要求:
1、开展教师发展校制度的建设与创新
希望各教师发展学校尽管建立和规范教师发展学校的相关制度,以有效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工作的开展。树立特色发展的思路,尽快梳理和形成各发展学校的特色。
2、加强教师发展校资料与档案的积累与整理
希望各教师发展学校尽快整理自教师发展学校成立以来的相关档
案并分类装档,其主要类别包括:
(1) 教师发展学校制度档,包括协议书、教师发展日制度、教师发展中长期规划等有关教师发展校和教师发展的制度。
(2) 教师发展学校工作档,包括教师发展学校实施方案、每学期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以及举行的相关阶段性小结或汇报会的全程资料。
(3) 教师发展学校培训档,包括与教师发展学校有关的培训安排,高校专家的讲座底稿、课件底稿、教师的培训记录、反思等等。
(4) 教师发展学校听课档,包括高校专家的听课记录、点评;上课教师的教案以及反思等,应设计教师发展学校专用的表格,而不能用学校常规的记录纸代替。
(5) 每个教师的个人发展专档
(6) 其他与教师发展学校有关的特色档案
3、学期末举行教师发展学校现场会
为展示各教师发展学校的成果,我们将在学期末举行全区的教师发展学校现场会,请各学校在9月15日前将申报表的电子稿发至教育中心师训部公共邮箱:YFL0424@163.com ,请各学校在申报时尽量凸现学校研究的主题,运用新颖活泼的展示形式体现教师发展学校建立以来学校的变化、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及双方深刻的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