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720869
在线人数: 1750

教师专业发展要注重体验式理论学习

发表时间:2007-06-24阅读次数:3607

教师专业发展要注重体验式理论学习

文/周龙兴

    如何架设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理论走进教室,走进校本研修,走进教师的职业生涯,让教师能驾驭理论,是我们在校本研修逐步深入的过程中一直想解决的问题。

    在体验式的理论研修中,教师通过种种经历,深度投入,在学理论、用理论、做理论的过程中感悟理论,理解理论的真谛,这样带来的效果是以往被动的听讲式学习所无法比拟的。

    走近理论,走进理论,是教师专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但理论似乎与第一线教师之间横亘着一条很难跨越的鸿沟。如何架设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理论走进教室,走进校本研修,走进教师的职业生涯,让教师能驾驭理论,掌握这一武器,也是我们在校本研修逐步深入的过程中一直想解决的问题。实践中,我们尝试开展体验式的校本研修,终于找到了理论与教师实践之间的通道。

    体验式研修,就是让教师在教学与研修行动中应用理论去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或者运用自己实践中的教学案例来印证理论、诠释理论,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学习和应用理论的一种研修方式。它改变了以往专家一言堂作报告,教师埋头记笔记的被动学习状况,融学、做、用为一体,提高了研修效益。

    做法一:用理论做透视。它的要义是运用学习过的教育理论或原理,解析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比如,我区一所学校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专家作了有关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有关理念和理论讲座后,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行动跟进,让他们选择有关观点与原理,剖析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分析这个问题的性质,解释它的成因和所反映的教学理念,表达对学科及其教学的理解等,并依据相关理论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比如,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常常存在情感与观念的壁垒,如何打通他们与作者心灵的通道?还有许多教师对阅读中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怪问题感到头疼,比如,学生怎么会提出诸如狼为什么一定要吃救他的东郭先生,而不吃那头驴子这样的怪问题呢?

    讲座之后,教师运用专家介绍的阅读的历史情境性理论和阅读心理图式理论分析这一现象,让大家认识到,阅读理解的障碍不仅有字面上的,更有读者情感反应的差异、生活经验背景的制约、文本历史情境的影响,所以,此时的人彼时的人时常会产生历史性隔阂,而角色置换和想象性体验,可能是打通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的情感通道的一种有效手段。

    至于学生爱提一些奇怪的问题,这也是一种从我们成人角度出发的标准评判,而在青少年儿童心目中却完全正常,更非故意为难教师。教师运用诠释学的理论来透视这一问题,就觉得很容易解释了。因为阅读活动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意义重构的过程,不同的读者总是以自己富有个性、时代性的创造性理解,赋予文章全新的意义和诠释。而青少年、儿童总是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释世界,所以,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完全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更主要的是他们心中没有成人那种已经模式化的阅读图式,所以提问也是直抒胸臆的。用理论来透视问题这一行动促使教师对听过的理论必须进行自我加工、消化,超越概念性认识,加深了对理论本质的理解。

    做法二:为理论进行举证。它的要义是运用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来诠释理论。这是与第一种做法互补的一种理解理论的方法,它实际上是要求教师为理论举证。比如,现在大家部认同了学生的学习是主体在与教学环境互动中进行的知识意义的建构,成功的学习有赖于主体问能动的交互这一观点,我们就要求赞同这一理论的教师,以班内学生学习中的实例来证实该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比较好地完成举证任务,就必须建立起理论与实例的联系,而这有赖于对理论本质的理解和实际问题性质的正确认识。为理论举证这一行动促使教师对实践进行深思,将认识提升到理性水平,同时,也是对理论的内化。

    做法三:体验当专家。它的要义是从接受学习走向自我解构。在学习了相关理论后,我们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问题与体会也来作讲座。比如,我区的三中心小学曾经开展了教师轮讲活动,围绕新课程、新理念、新理论组织教师学习,之后要求教师选择一个主题,结合自己的理解,先是在小组内宣讲,然后推派代表在学校层面作讲座,每月有两位教师上台作讲座。对教师的理论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更锻炼了一批教师。

    以往的理论学习效果之所以不好,除了从理论到理论、学用分离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对理论学习只是一种被动接受,缺乏自我解构的过程,食而不化。现在,我们让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尝试作讲座,这就促使教师对学过的理论进行梳理,努力去理解它的内涵,并与实践相结合,诠释理论与实践,阐述自己的理解与观点,他们准备讲座的过程,是一个对理论再学习、再理解的过程。体验当专家作讲座,是要求教师对理论进行自我释义,它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现在,我区已有不少学校都对区级骨干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他们认为这也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的一种有效途径与方式。

    做法四:把理论做出来。它的要义是实现从理念、理论到实践的转换,通过承担具体的研究任务,学习相关的研究理论与方式。现在,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的思想理念都已认同,但如何将之转化为教学行为却成为一时难以破解的瓶颈问题。如何把理论和理念变成操作,把它们在教学中做出来?我们将其作为校本研修中一个攻关的主题加以探索。我们设计了教师日常教学研究理论与技术的操作培训课程,采用学习一实践一研究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整个过程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要求教师按理论或成功经验去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让教师真切地体验到了什么叫研究。

    2D06年的暑期教师全员大培训中,我区不少学校要求教师听了讲座、看了课堂录像资料后要做五件事情:一是写一份评价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及理论依据;二是设计一个教学方案,说明指导教学的教学理念与理论观点;三是各教研组推荐一个优秀教学设计,从新课程理念和理论角度加以论证阐述;四是上课演绎教学设计方案,然后接受同伴质询并答辩;五是反思,完善教学设计,再次上课与研讨,最后总结。如此循环往复,使教师不断去体会理论,实践理论,并努力寻找到能够落实理论和理念的方式与操作点,逐步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转换,做到如顾泠沅先生所说的那样,能把想得很好、说得很好的东西做出来,把做得很好的东西说出来、写出来。

    教师对教育理论的体验式学习之所以奏效,是因为体验有认识论的意义,即以体验的方式达到认知理解,或者促进并加深理解。所谓心领神会、内化,其实都是深刻体验的结果。体验式研修起到了将主体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衔接、贯通的作用,让主雄有所感悟,并帮助主体完成认识升华的作用。体验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通道,既有助于教师更深刻地理解理论,激活经验,又使经验内化为自我的感悟,使感恬到的东西内化成为个性化的知识经验,而这就是一种理解,而且往往是一种内在的理解。

    在体验式的理论研修中,教师通过种种经历,深度投入,在学理论、用理论、做理论的过程中感悟理论,理解理论的真谛,这样带来的效果是以往被动的听讲式学习所无法比拟的。

    理论,我们终于在体悟中明白,许多事,只有做过才不会忘怀。这是一位教师谈到体验式理论研修的感触时对一句歌词的改写,它真切地反映了教师在体验式理论研修中获得的感受。

  (作者系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