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岛莘县路小学 邱琳 贺红 转贴自:本站原创 文章录入:安晓兵
[引言:学校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研究平台,将自我研究与同伴互助、相互培训相结合,在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邀你听课提建议,参与之中共成长”这种培训形式带给我们的是教师自主发展意识的增强和专业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提建议 共成长
课改伊始,为满足教师自主发展的愿望,我校开展了以“邀你听课提建议,参与之中共成长”为主题的校本培训活动,旨在探索通过教师自主研究、同伴互助的培训形式,促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培训模式。即教师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或实践新课改理念中一些好的做法作为研究专题,通过发邀请信的形式,邀请其他教师有针对性地听课,之后围绕专题自行组织研讨,将课例研讨与现场培训相结合,以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2003年11月20日,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邀你听课提建议,参与之中共成长”这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正在进行。“如何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是广大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标后所遇到的一个操作策略方面的难题,因此,本次校本培训我们就围绕这一问题,以课例研究的形式展开。
“充分、有效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在参与中进行相互培训,促进专业化发展”是邀请听课这种校本培训形式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本次培训,在学校的帮助下,执教的陈琳娜老师邀请了区教体局杨鸿青副局长、区教育中心领导及教研员、区春雨行动的指导教师、联谊学校及本校的教师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以期倾听不同的声音,拓展培训内容。
邀请听课后,自主参与式培训开始了。陈琳娜老师首先组织大家结合本次研讨培训的专题,就刚才执教的《海底世界》一课进行课例研讨,这种与研讨同步进行的校本培训也就开始了。
作为师傅,孙伟老师首先发言:“课堂中的朗读训练,应该扎实有效地做到底,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达到读中感悟的目的,而不应只追求朗读形式的变化。”
“我有不同的观点,”这时许爱红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这点毋庸质疑。关键是在朗读中老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品词析句,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我打算将这一问题作为我下次的邀请听课的研究主题,希望在座的其他教师也能和我一起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
在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热烈研讨中,春雨行动中对我校进行对口指导的育宏小学的沈彩云副校长说:“执教老师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读的方式,这种做法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如独立思考时用默读的形式,表达时用朗读的形式。但是教师没有入境,没有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问题,就很难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使读中的感悟不够深刻。所以深入理解教材是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的前提。”
听了这些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无论是邀请听课的陈琳娜老师,还是被邀请听课的教师,都在这种主动参与、观点碰撞、反思感悟中,对培训专题达成了一些共识,起到了相互培训的目的。此时,学校作为校本培训的管理者、组织者的作用也在这里显现:中心教研员和学校领导在老师们交流完后,就培训专题,结合邀请听课的课例,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场培训。
在这次校本培训的过程中,邀请听课的陈琳娜老师作为组织者之一,同被邀请的老师一样都是参与者、评价者,更是学习者,大家都在这种自主参与式的专题研讨培训中,通过师师互动,有针对性地从问题入手,在交流中体验着分享的快乐,产生着新的研究点。他们在观点交流、思维碰撞中,彼此吸取养分;在聆听学校管理者的培训中,将培训内容转化为了适合自己教学研究成长的策略。
经过这次培训,老师们都有一种体会,“邀请听课”这种培训形式是让一线教师能够与培训者产生共鸣的一种有效做法。因为它将课例研讨与专题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以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整合多方面的培训资源,将培训结果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了我们培训的目的。正如市南教体局的杨局长在参加了我校的邀请听课展示活动后说到的那样:“‘提建议’反映出教师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创新意识;‘共成长’反映出现代的学习已成为一个共同体,主题设计目标清楚、明白,每个人在活动中都能成长,发挥见解,提升专业化。学校通过这种组织载体,为校际联谊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体现了教师、教研员之间的互动,有效利用了外校的优秀资源,补充自身不足。”
作为校本培训的管理者、组织者,我们体会到这是一种让教师主动学习、积极要求培训的途径,并且这种培训能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做到省时又高效。是否能抓住培训过程中生成的矛盾焦点问题,进行有效培训也是这种培训形式是否有效的一个关键。因此我们必须要准确把握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地梳理。由于学校的培训专题都是来自于一线教师产生的实际困惑,所以培训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强。
通过实践,我们感受到了这种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教师主动参与为前提,对教师进行教学培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之路。教师在培训中提高了自我反思、设计教育教学行为的意识和能力,彼此之间得到了心理支持,产生了新的思路,汲取了力量,减轻了工作负担,在这种培训研究的形式中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得到逐步提高。我校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他们在各学科中取得的成绩印证了这项培训活动的成效。
对于这种培训模式,我们也做了深入的反思。我们认为:
1、学校还应进一步为教师创设一种自主发展的学习培训氛围。
2、应为教师提供相互研究培训的平台,使同伴互助的效益达到最优化。
3、还要确保培训活动的有序性、持续性,要为活动的开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能动性、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