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路小学校本教研计划
本学年,我校数学教研组继续将乘去年区级教研竞标成功的东风,积极改进学校数学组的研训方式,履行区《竞标协约》,全力打造教学名牌。以“结合课例的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作为我校校本研究的主要方式。在校本教研中突出教学特色,形成教师学习、工作、研究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
一、研究目的:
通过校本教研的培训与学习,促进师生共同提高。
通过自我学习与互学互研相结合,引领老师们认识教材、把握教材,摸索新课程形势下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的螺旋上升,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
根据学校校本教研的主题“情境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和数学组的市级科研课题,我们数学教研组确定了从课堂教学入手,通过创设学生熟悉、喜欢的情境串,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为主线的教研内容。
设计以练习课为主,新授课、复习课、试题命题为辅的教学方法入手,形成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组织实验研究。
三、研究时间与方法:
教研组活动做到“三保障”,即时间保障、人数保障、地点保障。学校共有数学教师15名,其中一、二年级六位教师是语、数包班,数学大组是双周集体教研,单周自主学习。为保证每位教师都能准时参加教研不缺席,我们把数学教研时间定在每周四上午第3、4节课,因为这两节课3——6年级都是作文课。
采用打破学段结合成3个研究小组,各组制定研究方案、计划,实行研究。深入研究,通过理论交流、课例研究、反思提升、经验共享,记录下研究的过程,自我审视成长历程,提升教师素养。
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同组教师之间共同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以继承为特征的“传、帮、带”,而是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创新,基本形式有:
1、交谈、讨论,利用周四的教研日,围绕某个具体的问题(问题可由组长提出,也可由其他教师提出)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交谈讨论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
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为此我校在本学期开展组内合作研讨课,即由一个备课组共同承担一节课,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发挥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推出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研讨课,课后,主讲教师有教学设计,有反思,参与者评出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克服不足之处。
3、 帮助:充分发挥组内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的作用,通过他们对新教师的帮助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4、领导深入教研组,加强指导。
学校对干部深入指导教研组活动订有详实的计划。指导的内容不是完全的理论,而是带领大家剖析教材的内涵,与老师们进行学术交流,总结和积累教学成果,帮助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就一个小话题组织教师展开讨论,进行研究。组织教师分专题轮流上研讨课,通过听课、交谈、反馈,将一些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在全校加以推广,提高了研讨的实效性。
四、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1、教师竞标分组(在以往的基础上微调),并组织学习课标要求。
2、组织专题小组的教师制定学期计划。
3、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展示。
十、十一月:1、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
我校在本学期开展组内合作研讨课,即由一个研究小组共同承担一节课,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发挥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推出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研讨课;课后,主讲教师有教学设计,有反思,参与者评出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克服不足之处。
2、加强教学五环节研究。
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多元监测、反馈矫正五环节,实现轻负高效,提高常态课教学质量。每位教师可选取1——2项结合自己研究小组内容的特点进行专题研究。为学期末进行“教学五环节经验交流会”做准备。
3、探索完善情境串研究的练习课教学模式。
教师认真撰写自己的教学体会、经验等,及时投稿争取、发表,做好宣传工作。
十二月:1、组织教学案例及论文评选,教学反思交流,与专家对话及教师发展论坛等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改善教学实践,促进自身的提高和专业发展。
2、举行“教学五环节经验交流会”。
一月:进行一学期教研工作的反思与总结,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
五、成果展示:
力争通过校本教研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发生深刻的巨变和飞跃,提高教师研究性教学设计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适宜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学期末将通过教学案例、课后反思、教学论文、经验总结和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