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城路小校本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本学期校本培训,以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为核心,在原则上坚持培训的针对性、适应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在培训方式上,以岗位培训为主,多种方式并举;在培训内容上,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并举;在培训层次上,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结合,合理计划,科学安排,分工负责,力求实效。
2、全体教师要努力树立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的观念。工作学习化是将每一项工作视为一个学习的机会,把工作过程看成是学习的过程,把工作中的反思看作是最好的学习机会,从工作中学习新技能、新方法并促进专业知识的成长;学习工作化是将学习视为一项必要的工作,不但每天能不断地学习,而且对学习也和工作一样,提出要求,进行规划、检查、考核。
二、培训方式
校本培训分校级培训、学科教研组培训、个人自学三个层次进行。
1、校级培训方式包括:
(1) 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教师发展校的老师们作专题报告;
(2)笑莉工作室教育信息情报服务。本学期编印下发《教育科学信息》四期;
(3) 以挖掘教师潜能,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为主题组织教师论坛;
(4) 学校教师团支部组织一次青年教师读书报告会;
(5) 大力开展“师风师德建设” 专题培训活动。
(6) 学习《义务教育法》培训。
2、学科教研组培训包括:
(1)听课评课。要充分发挥听课评课在学科教研组培训中的作用,教研组长要精心组织,各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围绕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
(2)专题行动研究。各教研组在常规教研活动之外,在期中期末考试前后要组织教师进行命题研究和质量分析,同时可以结合新课标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
学科教研组培训由各学部自行掌握,学校将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检查。学科教研组培训要提倡团队合作,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3)以级部为单位举办教师教育教学论坛。
3、教师个人自学和研究
积极倡导以个人反思为主的教师个人自学和研究。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本学期,学校对教师个人自学和研究提出以下要求:
(1)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
(2)读一种反映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刊物及《每周一读》的文章。;
(3)写10000字以上学习笔记,写5篇以上读后感;
(4)围绕学校承担的市级课题,参与一项课题研究;
三、建立实践基地建设制度,制度重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建立教学问题积累制度。鼓励教师提出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或提出具有见解性的问题进行积累;每周利用三级教研网络活动时间,通过“问题公开”的方式方法,组织教师一起讨论解决。
2、建立个案分析创新制度。有效使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发生碰撞,在实践层面上得到不断提升,让每个教师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每周自主选择一个最具教学个性特色的个案或课案进行学习、分析、反思,随之相互交流研讨。建立教师培训奖励制度。对“研有成效”的教研组予以表彰嘉奖。
3、建立大事记和备忘录制度。记录教师发展校的工作培训状态,为合作研究提供个案。
4、建立协调会制度。每年的七月初和次年的一月初召开协调会,将工作计划有序安排。
5、建立总结会制度。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进展,讨论下一步的改进情况。
四、建立教师发展校专题研究组。
根据教师的需要,立足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成立教师发展校
专题研究组。在教师发展校专家的引领下进行各种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初步计划拟定三个培训研究实践小组:实践反思组、技能发展组、目标实现足,通过有效的协作研究,促进教师成长。
六、培训内容
本学期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是:
1、《义务教育法》培训
2、师德培训;
3、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科研方法培训;
4、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培训;
5、新课程理论培训;
6、校本课程开发培训;
7、信息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