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40669899
在线人数: 22478

在实践中研究,在行动中反思

发表时间:2009-02-23阅读次数:2670

华师大郭景扬教授在报告中对我们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假如你想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那么你研究什么?”这句话当时让我一楞,我潜意识里好像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郭教授在讲述了他在小学听到过的一堂公开课《雁》之后,提出了一个我们司空见惯却又从来没有认真研究过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教材,有些正常的学生学不会?他提示我们:科学与非科学的东西的区别是科学是有规律的,我们教不好学生肯定是因为违背了规律。他启示我们思考:①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形式?②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规范?③教师课堂教学劳动的特征?

他点拨我们:教学形式可以有无数个,本质却只能有一个。本质不变,形式却可以千变万化。创新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规范,我们不应只注重互动的形式,更应该注重互动的本质。互动是师生思维的碰撞。教师要有悟性和灵性,过程和方法要体现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

我边听郭教授的讲座,边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终于明白了自己今后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丰富的教学研究资源。可由于工作过于忙碌等原因,这些资源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只是在要写论文时才被匆匆挖掘出来,而论文写完后,往往又会被束之高阁。不能自觉地把研究问题看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来,教学中的问题就会越积越多,最终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在教育行动中反思,应该是研究型教师最重要的自我培养途径之一。在这方面,我自己有比较深切的体会。

上学期在准备名师开放课的过程中,我给自己的定位是突破自我。自觉地把它看做是一次研究教学、提升自己的机会。并牢牢抓住这次机会,深挖教材,努力进行研究和探讨,使自己的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心声》是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自渎课文。课文篇幅虽然较长,但内容比较浅显,学生读两遍,便可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我设计教学内容的原则定为浅课文深教,教出语文味,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从文体特点来说,这是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是小说。我把教材定位在按小说的文体特点去教,引导学生解读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关于小说的概念和基本要素,因学生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已经有过比较系统的了解。不需要再进行这方面知识的讲解。因此,对这堂课我的教学原则确定为指导学生自渎、自品、自评这篇小说。从后来上课的效果来看,这些原则显然是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的。

在上述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我在课前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并做出精心的安排,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以达成教学目标。为此,我设计了三板块主体研讨活动。

一、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故事情节。

二、品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有—、—、—、—。从课文中划出描写京京心理活动的精彩语句,并试着结合具体的环境说说它们表现了京京怎样的心理或感情。

2、在程老师眼里,京京是个怎样的孩子?你认同程老师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议读课文,学生从以下三个角度任选个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评价:

1、假如你是京京,在经历了公开课的遭遇之后,你想对老师、家长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作者,你想借京京的故事表达怎样的心声?

3、假如你是程老师,公开课之后,你会对京京说些什么?

教案精心设计好以后,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把静止的知识变为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还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组织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活动。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教师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态度是否诚恳,心中是否有学生,是否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均等的学习机会,是否能通过简洁、到位的评价引领研讨活动不断深入,使教学活动不断更新,师生思维在碰撞中生成新的、超出老师预设的智慧的火花。由于我较好的把握住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课堂教学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参与听课的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综观这节课,以速读——品读——议读为主线,学生自渎、自品、自评文本,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环环相扣,逐步进入高潮。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达标水到渠成。由此,我得到以下两点启示:
   
其一,课堂教学必须以问题为主线,将问题转化为探究活动,并通过主体探究活动,生成智慧,建构新知。如果没有对问题的探究,没有学生的活动,就不可能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不可能有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

其二,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对学习个性的关注与促进。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与需求,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悦纳他们。学生的大脑如同蕴藏丰富的矿藏,只要教师适时予以激励、点拨,星星之火,就会燃成熊熊燎原之势。上述案例中,教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适时激励、点拔、指导,让他们在发现、讨论、交流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其乐融融。由此可见,“教师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热情。”(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齐)

郭教授的讲座启发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再反思,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尊重知识,尊重规律,尊重学生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问题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事物的本质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