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业,我们老师几乎每天都在布置,学生也几乎每天都在完成。但是,我们所布置的作业是否都有效,真正起到了巩固旧知、拓展思维的作用呢?我就从我们所教授的低年级语文方面来谈谈作业的有效性设置。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
根据低年级儿童年龄小、主动性不强、自理能力差、厌烦呆板生硬、喜欢生动有趣等方面的特点,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
一、温情的家长合作型作业
特别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有限,甚至连作业都记不完整,这就要求家长发挥一定的作用。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调动起学习积极性,使得作业具有浓浓的“亲情感”。比如在学习拼音和识字时,为了锻炼学生的拼读能力和识字能力,可设计“我来当小老师”,等形式,让孩子们读给爸爸妈妈听,在这种具有亲情的环境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了发展。
二、根据儿童特点,设计趣味作业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喜欢有趣的新鲜事物。教材在编排处理上,给我们提供了创新作业训练的空间。我们要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计趣味作业,让学生在“玩”中构建新知识体系。这样儿童才会学有兴趣,求知欲会更强。趣味型作业可以这样设计:针对教材或某一篇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趣味作业,让学生自己领会新知,自己巩固旧知。如某课的识字教学是关于“氵、艹、火”与“包”分别组成的字的音、形、义的区分,教完后,可让学生编创这三种偏旁所表示意义的儿歌,例如“鱼儿在水中吐泡泡”、“有火就是炮”等,学生们很快分清了它们各自的意思。然后,在教室墙壁上分别挂上“炮、跑、抱、苞、泡”等“字插”,设计“字宝宝找家”的游戏,让学生分别找出能与这些字组合连词的文字。孩子们对这类的“游戏”特别有兴趣,人人踊跃“参赛”,争先恐后,乐此不疲,谁也没想到这是在做作业。
三、挖掘教材中的资源,设计实践性作业
低年级儿童的可塑性很大。通过实践,可以将生活中的事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儿童感官,把语文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演课本剧等,都是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极好作业形式。比如在学完《乌鸦喝水》后,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小乌鸦,你还有什么办法喝到水呢??孩子们兴趣大增,他们编出的故事充满童稚,想象出人所料,令人惊喜。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作业,让儿童的学习情绪高涨,大脑的优势在兴奋中形成,学生往往会因兴之所至,产生超越“阻碍”的力量。
四、找到教材的潜能,设计扩展作业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进行延伸,力求使他们学得更广博、更创新一些。如学了《我叫“神州号”》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更多的天文方面的知识与同学们交流,然后适时引导学生只要现在认真学习本领,我们将来一定会揭开宇宙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布置有选择性的多层次作业
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一些有“弹性”的作业,不搞一刀切,可设计难度不同的必做题和选择题。有梯度的作业,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使学习差一点的学生可以“吃得消”,优等生也能“吃得饱”。为此,可以精心设计布置多层次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学生都得到训练、发展。
总之,有效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