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市南教育研究网,本站访问人次: 31856887
在线人数: 36

培养学习兴趣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把金钥匙(莘县路小学)

发表时间:2009-06-08阅读次数:1410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促使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最好的老师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兴趣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使所学知识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关,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要求我们“寓教于乐”、“教学有方”、“开窍有术”,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寓学习于游戏之中,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形式开头,吸引学生认识的兴趣和情感,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之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课堂的最佳状态。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总之能够为儿童的多种感官所接受,这时我们就能使自己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

最初的教学是很重要的,因为上课的铃声虽然把学生带到了各自的座位上,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立即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另外,对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是很清楚的,但学生并没有产生学习的要求。所以,在一堂课的开始阶段,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起着重要作用。

如:应用题教学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是比较枯燥、难懂的学习内容,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采取排斥的学习态度,就更增加了教学难度;相反,学生若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刚上课,老师打开录音机,随着悠扬、活泼的音乐,小燕子、大熊猫、小白兔等等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出现在大屏幕上,此老师微笑着陈述:"同学们,春天来了,你们看柳树发芽了,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开放了,可爱的小动物们也都伴随着和煦的春风出来玩耍、嬉戏了,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今天,老师把它们都请来,和我们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你们高兴吗?谁能答出小动物提出的问题,小动物就愿意和谁做朋友,都谁想和小动物交朋友啊?(孩子们的脸上绽放着笑容,争先恐后的举手)好,那就让我们看看谁最爱动脑筋,交的朋友最多好吗?"新课伊始,便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为下面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又如,在讲授二年级课本“时、分、秒”一课时,一上课,老师就打开录音机,寂静中传来"滴答、滴答……"钟表的声音,接着又响起清脆悦耳的钟声。 学生鸦雀无声,录音嘎然而止。老师问:"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唰的一声几十只小手一齐举了起来,一节数学课就在这种生动的情境中开始了。

二、 精心设问、引发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提问应当尽量避免随意性,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设计问题还要考虑到思维的浓度和广度,既要使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有“想头”,又要使中下等学生有“答头”,这样的问题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诱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讲授“9的乘法口诀”一部分内容时,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想到什么?”有的同学想到: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有的根据前面的知识想到:9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口诀间相差9;还有的同学想到:9的乘法口诀一定是从一九到九九……接着问:“你能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自己试着推出9的乘法口诀吗?”学生们沸腾了,经过几分钟的讨论,迫不及待的发表自己的意见,随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整个学习过程都是让学生在利用知识迁移自己学习,讨论得出结论的,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 引导动手、诱发兴趣

俗语说“手是脑的老师”,可见双手的动作对于人的智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由于低年级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更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每学习新知识,都要充分运用直观手段,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拼一拼、分一分,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在引导动手操作的活动中, 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求知欲望,启发思维。

例如:讲授“平均分的概念”一部分内容时,发给每个学生8个纸梨,12个苹果让学生自带圆片、小棍若干。首先,要求学生把8个梨分成两份,看看都可以怎样分,学生们兴趣很高,顺利地分完了。出现了:四种情况,从中抽出这种情况。把一些东西分成几份每一份的数同样多叫做平均分,然后让学生把8个梨任意平均分,教师话音刚落,学生们迅速的动起手来,随后小手举得高高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把8个梨平均分成8份,每份1个;有的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接着用学生自带的物品分组任意平均分。这样,在学生动手操作后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加深了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诱发了学生学习“平均分”知识的求知欲,为后面的学习讨论做了铺垫。

四、 组织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低年级学生只能连续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如果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游智慧谜宫、攀高峰、夺红旗、接力赛、数学医院、摘苹果……为了使游戏更有趣味性。还可以制作各种小动物图片、头饰,配合录音教学,无论是一面红旗、一朵红花、一个头饰,都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做数学游戏。

五、 优化练习、提高兴趣

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愿意练、喜欢练,在浓厚兴趣中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这样就要提倡精讲、精练、趣练,练在课堂、减轻课后的作业负担。

例如,万以内的笔算减法,内容比较单调,课前我翻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精心设计组织练习。

1.几个十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与原数相减,看有什么规律。如:学生发现:

差的十位与个位数字上和都是9

原数的两个数字之差乘以9,正好等于差。

2.引深一步,写几个三位数,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练习,看有什么规律结果更有趣:

差的十位都是9

差的百位与个位数字的和都是9

原数的百位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差乘以9的两个

数字刚好是差的百位与个位上的两个数字。

这样,原来枯燥乏味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学生兴趣盎然地练习了笔算减法, 同时也培养了观察能力,概括能力等。

评书艺人说评书,每回结束前,常设置一个悬念,使听众产生要听下一回的愿望。上课也一样,学生如果上完今天的课后,感到余味无穷,那么他对于明天的数学课一定非常神往。久而久之,学生会爱上数学。

    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很多的。如教学“连乘应用题”,新课结束前要求学生选择条件,然后列式,教师板书:

条件:

有牛12头;

马的头数是牛的2倍;

羊的头数是马的3倍。

牛的头数是马的2倍;

马的头数是羊的3倍。

问题:羊有几头?

学生选择条件①②③,得出12×2×3=72(头);

选择条件①④⑤,得出12÷2÷3=2(头);

选择条件①②⑤,得出12×2÷3=8(头);

选择条件①④③,得出12÷2×3=18(头)。

这样学生不但会解连乘应用题,还会解连除、乘除、除乘的题目,其中连除应用题正是后续学习的一个内容。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消除了"应用题难解"的恐惧心理, 对明天的学习充满信心。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培养学生兴趣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