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南区美术学科生活化素材案例
课题
|
纸浆雕塑
|
年级
|
七年级
|
教材版本
|
校本教材
|
学习
领域
|
造型.表现
|
学校
|
青岛24中
|
教师
|
王清
|
项目
|
素材内容 举例
|
素材运用说明
|
素材使用效果
|
素
材
一
|
|
引发本课题是一件来自澳大利亚七年级学生制作的雕塑作品。
|
在充分备课、备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尝试,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一件件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纸人雕塑制作完成了,这也是我和学生们尝试创造的第一步,对着雕塑作品我和学生们都感动不已。
|
素
材
二
|
|
通过用废弃的报纸等杂物与纸浆技术的运用来绘制美丽的家园。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现材料的特殊性,体现合作精神,提高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
用色彩小知识示范如何描绘心中美丽的家园(通过观察教师范画演示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学习调色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小组探讨的形式,初步练习用大胆、夸张的手法表现心中家园)
|
素
材
三
|

|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参与率高,主体性在本堂课上得以充分体现,作为学校课程本就为了弥补国家课程不能满足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的不足而开设的平台,
|
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而且气氛融洽、场面和谐温馨,这得益于教师尊重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使每个每个孩子都乐于拿起手中的材料参与其中.
|
素
材
四
|
|
运用铁丝编制球架,在球架上贴纸浆制作纸球。
|
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了动手制作、亲自体验布置作品的欢喜,形成以学生为主的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经过共同交流与探讨,为其他教师对于本课程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经验。
|
素材链接
|
https://www.baidu.com/s?ie=utf-8&f=8&rsv_bp=0&rsv_idx=1&ch=1&tn=98050039_dg&wd=艺术创想&rsv_pq=9f203bee0000094a&rsv_t=04f4qQcMOEIO7Y8Rbz1cNPYXxdwazsgU6vbaE%2FdihNYXkgX53HM8FQ4xhB302vPDlFc&rsv_enter=1&rsv_sug3=6&rsv_sug1=4
|
课堂实录
素材一:纸雕塑教学案例
引发本课题是一件来自澳大利亚七年级学生制作的雕塑作品。经过研究得知原来这个外形怪异、色彩鲜艳的雕塑小人是用报纸做的,以前从未想过用报纸还能做雕塑!因此,使我有了某种冲动,并引发了我的教学设想——我要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付诸实践。
从制作纸浆到雕塑成型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走了不少弯路,失败了许多次。记得上雕塑课时,学生用报纸沾上水一层一层的往上贴,可是学生的创造思维打不开,人物的形象比较呆板,学生着急,我也急。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协作探讨,共同实践,和谐的师生配合与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到了极致,由此证明了只要有目标,努力了,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好,“天道酬勤”。
在充分备课、备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尝试,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首先,与学生共同研究如何制做纸浆。经过尝试,先用温水将报纸浸泡、捣碎并挤出水分制成纸浆,这时制作的纸浆不仅能达到泥塑的效果,还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再次,为了方便教学,在每次制作雕塑前先点评上一堂课所存在的问题,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体验、思考、联想。有针对性地提出本堂课的思考讨论题,如“雕塑的造型特点是什么?它是怎样一步步做成的?在制作时有哪些问题?”等等。最后,通过学生对每一次问题的探究,手中的雕塑也有了泥塑的生动模样,造型也变化各异。
在进行到上颜色的步骤时,学生对色彩感受不是很敏感,我组织、引导学生观察澳大利亚学生雕塑及与其他类别雕塑的区别并开展研讨会,因势利导和学生一道分析怎样来调色会更好……我的提问有了答案,学生纷纷回答了不同的问题,“色彩有个性,脱离了实际的肤色” “通过服装和装扮可以看出人物的身份”……
终于一件件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纸人雕塑制作完成了,这也是我和学生们尝试创造的第一步,对着雕塑作品我和学生们都感动不已。此后,在校园里为这些小人举行了一次小小的雕塑展览,吸引了各个年级的学生眼球
素材二:
师生面对纸浆沙盘
师:这节课我们就在这块用废弃报纸做的纸浆家园里,画出我们心中的家园。
瞧!家园里有山、树、草地、动物….它的主要色调应是什么色彩呀?
生:主色调应该是绿色调。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心中家园的色彩,那我先讲点色彩小知识吧,我想问一下同学们平时在调色时会遇到些什么问题?
生1:老师,以绿色为例,要是调浅绿色怎么调?
师:黄颜色多些,绿色少些,要是再想让颜色更鲜亮些,需要再加点白颜色。(边示范边讲)
生2:老师,要是调颜色更深的绿色怎么调?
师:翠绿加上些土红或熟褐。(边示范边讲)
生3:老师,大树的树叶怎么画?
师:要使大树有立体感,下面的绿色深些,上面的绿色应浅一些。
生4:老师,树干用什么颜色?
师:还记得印象主义绘画大师梵高吗?(学生说记得)他通常画大地、树木的枝干用什么色彩画?(学生说火红色)为什么?(学生说代表着生命的活力)同学们说的很棒!我们要打破常规,大胆的把心中家园描绘出来,现在大家齐动手来共建我们的家园吧!
素材三:
教学过程:
1.欣赏上次课的优秀作品。
请学生说说卡通人物的艺术特点:夸张概括、装饰性强
2.请学生试这说说影片中的一个卡通人物,总结自己的作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
归纳为:折、卷、插、接、刻、组合等
请有疑问的学生提问,可请学生回答
教师适当提示、补充、演示。
(如弧形形体的制作)
3.底座的形态及作用
请学生观察底座的形态,为什么它们形态不同,对相应的作品起到什么作用?
4.请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形象,用线条勾画草图。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
同学教师点评、提建议。
小组合作有分工地完成作品,并为作品命名,提词或简介。
要求:
l 造型简练、夸张
l 形象完整
l 形态立体,可多角度欣赏
组织班级小型展览,学生互相观摩作品,每组留下一名讲解员解答同学的提问。
素材四:
多彩的艺术世界《蜕变》
一、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如果要通过美术创作表达自己对某种事物的看法和主观感受而不采用客观再现这一事物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教师播放有关蜕变视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不采用再现的方法,你会怎样通过美术创作表达出你对你对《蜕变》的深切感受。
a、 通过师生对以上问题的交流讨论,导出本课课题。
二、 发展阶段
进入作品欣赏。由具象形象的作品入手,逐步向抽象形象的作品过渡,师生共同从作品中寻找、分析,讨论作品所包含的造型要素和表现手段、作品所传达的情感表现意味、表现性美术作品外在和内在的基本特征;加快前课所学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及其创作方法,比较两者的不同,启发引导学生尝试一下能否在本课欣赏的作品中感受出作者所表现的某种情感。